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设计学类 > 环境设计 > 正文

促进邻里交往的“老旧社区”景观改造设计实践文献综述

 2020-04-20 13:01:08  

1.目的及意义

目的:

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居民在户外邻里空间的交往状况,居民交往时对空间的要求。从心理学、行为学角度出发,通过对实例的分析研究, 以如何激发居住区内交往活动的发生、改善新的居住模式下的交往缺乏现象、让居住区内居民的交往活动适度展开为内容,以设计有利于促进交往活动的社区空间改造作为目的。


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不仅城市地域空间向外急剧拓展,而且其内部的更新改造更是激烈。原有的生活状态和方式成为在大尺度的规划中被牺牲和忽略的对象。北城角“老旧”社区原住民多属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行为能力不足的人群,其在心理和生理行为上很多依赖原有互帮互助的邻里关系。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本关怀思潮的影响下,和谐的邻里社区成为人们的向往和价值认同。保留、恢复和再现良好的邻里生活方式,重塑邻里关系,复兴邻里空间正成为城市更新中的一个重要任务。邻里作为社会结构的基本单元,对社会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重塑邻里关系不仅提高了城市和社区的效率,而且通过营造人性化的居住环境,为居民提供生活互助和精神支撑的空间,让居民有归属感,同时促进城市文化发展,凸显传统社区文化的个性,成为城市地域文化传播展示平台,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898年E·霍华德(E·Howard)首先提出了邻里理论,1929年,佩里(C.Perry)提出邻里单元6个要点,鼓励人们回到邻里空间。简·雅各布(JaneJacobs)于1961年出版《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就提出街道空间特点促进居住区邻里环境的交往行为;扬·盖尔(Jan Gehl)于1971年首次出版《交往与空间》,以行为学研究为基准,探讨如何运用建筑手段吸引人们在公共空间进行社会交往;大卫·路德林(Rudlin David)等人于1991年首次出版《营造21世纪的家园——可持续的城市邻里社区》,概括了英国城市、住宅复兴发展过程以及可持续邻里社区的发展展望。国外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就邻里问题进行了相关实践,如“巴塞罗那”碎片式改造模式,以旧城公共空间改善为主要切入点;博罗尼亚整体保护规划,目的是保留居民的原生态和生活气息。我国近现代城市建设更新中关于邻里的研究相对西方较少,李道增于1999年所著出版的《环境行为学概论》对人的行为和邻里的概念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解释,并且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社区邻里的变化;章俊华等主编于2003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城市住宅:1840-2000》较为完整地从多角度对我国住宅发展过程进行了阐述,指出住宅发展与邻里交往变化则有着密切联系。我国在旧城更新改造过程中受西方影响较大,处于摸索阶段。{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基本内容:

1.场地概况:本项目位于武汉中华路街北城角社区。中华路街道位于武昌区中部,蛇山之北,历史上是武昌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现今长江主轴核心段南部。

2.考察场地现状,记录绿化、房屋、路面、设施状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