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播表达方式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01 08:42:53
1.研究目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也就是指非物质的技艺和文化传承,虽然是无形的,但是确却是真实存在的。
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各民族的瑰宝,具有突出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民族精神的延续。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广阔,非遗项目分布广泛,但非遗大都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在当今工业文明为主导的社会,很多优秀的非遗濒临消亡和失传。非遗”的传承链条正在中断,文化遗产大面积地面临着被遗忘、遭损坏、消失和破坏的严重威胁。它主要延续的方式主要就是靠传承人的代代相传,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现代技术的进步、社会的认知,学习传统工艺的人越来越少,由于它学习枯燥、操作复杂、耗费精力多,人们大多都不愿意去学习,导致现在非遗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随着老一代传承人的逝世,技艺消失,许多非遗频临失传。
尽管近些年来,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强,国家的重视,非遗的保护热潮掀起,但大众依然知之甚少。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传承,曾是大众文化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生物的多样性一样,文化的多样性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需要求,需要自觉地将它们作为历史艺术品和文化基因保护起来,传承下去。非遗保护需要社会参与,需要广大民众的关注,尤其年轻一代。需要极大地引起民众的兴趣。提高社会公众参与保护的程度,从根本上决定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命运。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基础,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播可行性进行内容分析,研究现代传播技术与非遗文化融合的价值和意义。结合现代传播表现形式,将传统非遗文化转化成图形信息,将非遗文化重新输入流行元素,让非遗“活态”文化才真正地活在社会的机理之中,活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
2. 研究意义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我们日常生活、工作相互之间的传播途径有了覆地的改变。这对于非物质遗产来说是一个契机,是机遇也是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就是传播和继承,是一代代人之间的交流和接纳,要想继承好就要有大量的关注和受众。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众传播对其传承具有重大意义。通过现代传播方式,不仅延续了影像作为视觉传播媒介的基本功能,更以其独特的虚拟性、无限的表现力以及日益发展的数字技术,成为不可替代的新兴媒介。但也要明白科技再发达,文化永远不可取代,甚至是科技越发达,文化的价值就越重要和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