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设计学类 > 艺术设计学 > 正文

轨·迹—时光印记(三)基于对南京十号线浦口沿线地铁人性化设计的探索毕业论文

 2022-04-25 20:04:40  

论文总字数:1691字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朱子 学 号: 1701110219

所在学院: 建筑学院

专 业: 环境艺术设计

设计(论文)题目:轨·迹—时光印记(三)基于对南京十号线浦口沿线地铁人性化设计的探索

指导教师: 高涛

2015年6月7日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设计说明

南京地铁10号线是江苏省南京市内连接江北江浦地区、河西奥体地区的东西向地铁线路,是南京市和江苏省首条运营的跨江地铁线路,东起安德门站、西至雨山路站。选址以临江站为设计区域。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载体,其交通可达性能、公共空间的视觉化、公共空间尺度及人性化设计在极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南京地铁站的文化环境是城市文化环境的一部分,地铁站所营造的文化艺术氛围渗透到整个城市文化环境之中。通过对南京10号线浦口沿线的各站点采用不同题材的室内装饰主题,以及利用雕塑、水墨画、不同造型的灯具产生的光环境,创造独居特色的地区地铁公共空间环境。地铁内减少过多的商业性广告,替换为富有南京特色的艺术作品。结合南京10号线浦口沿线的地区特点,设计围绕“速度、激情、活力”等主题,都市人们的生活节奏,地铁的速度,社会发展的速度,加以人们对生活的激情和活力,创造具有南京浦口地区特色的时代性地铁域内公共空间设计。

地铁系统作为一个以交通为主导空间的都市主导体,汇集了多种城市功能,其复杂性与混乱性使得空间形态多样、交通流线复杂。高度汇聚的功能空间直接与人们的各种行为活动对接,空间的复杂混乱性与人们的行为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南京的现有地铁设计中,对公共空间人性化考虑并不充分,地铁站公共空间缺乏辨识性、交通性。为了深入探索及设计地铁人性化公共空间,因此选址南京地铁10号线。

此次设计的10号线临江站的地铁公共空间,在视觉的传达上过于强调整体感与一致性,而对个性化的表现不足,地铁内室空间呈现出单调冷漠的视觉效果,造成人们心理上的不适感。设计上过于强调科技感,大面积应用冷色调,而冷色调在拓展空间的同时,也使空间单调缺乏人情味。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不免会对这种科技感的、冷漠的空间产生恐惧,更会让人心情压抑,提不起精神。由于此五站站的主要交通人群为大学生和上班族,在满足基本的功能前提下,地铁内部公共空间的功能性比较单一,没有体现功能的多样性;人文精神在此五站也没有过多的体现,地铁内商业化气息浓重,过多的商业型广告造成了人流量的短暂滞留,造成间歇性的交通堵塞。

首先,从公共空间环境的角度对地铁车站设计进行人性化探索。从地铁车站公共空间组成入手,重点分析探索南京10号线临江地铁车站的公共空间特点,在满足乘客需求的基础上合理组织各功能空间,保持公共空间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并且有序组织客流,疏散客流,创造出人性化的地铁车站公共空间环境。

结合人性化设计,在满足一切基本公共设施的前提下进而对地铁人性化设计加以深化探索。改变人们等换地铁时无聊的时光,在地铁域内公共空间增加趣味性设计。同时围绕“轨·迹”的大主题,以时间为主线,人们的生活轨迹,以及地铁的轨迹,社会发展的轨迹,进行富有人性化的公共空间设计。

在区域地块内构建一个系统网格,使之在整个区域中形成一个系统的关联性。改造意指去整合各个区间的分离,间断,互补,对比与分裂关系。在一个混沌的平面里寻求设计的最优化,网络的划分使区块的空间形成交织的脉络层面联系。

由此思想出发,在经过合理的功能梳理,使原本无规律的绿化带形成互补的脉络。各自尤其的独立的景观特色,又互相紧密依托,在区域的景观整体于局部层面诠释一个公共空间的独立与互通的关系。运动、艺术、光电等主题的渗入,形成了一个开放又和谐的城市景观点。

此次设计旨在打造新的城市名片。融入运动、镜面反射的元素,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地铁转换空间。

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691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