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设计学类 > 艺术设计学 > 正文

简论吴昌硕艺术的兼通思想及其实践

 2023-05-26 14:49:01  

论文总字数:12938字

摘 要

吴昌硕在中国的艺术史上,可称为大家。他是一位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全能型艺术大师。本论文主要是研究吴昌硕的艺术思想——“贵能深造求其通”,以及“通”的思想在艺术实践中的运用。吴昌硕将诗、书、画、印融合贯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融合自己的审美理想、审美情感,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金石气的艺术风格。他巧妙地将书法中的线条、取势、黑白、章法、意境等运用到其他的艺术形式中,且不失自然、烂漫,很是值得玩味。吴昌硕的兼通思想不仅影响了他自己的艺术,同时对齐白石、潘天寿等后人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启示。

关键词:吴昌硕 艺术 兼通

Abstract: Wu Changshuo called a all---round artist who had a good knowledge of poem,calligraphy,painting and carving seals can be regarded as a greatest master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rt.

The thesis mainly focuses on his artistic thoughts---he achieved mastery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subject and the thought of“Tong”was used in art practice.Wu Changshuo would have elements including poem,calligraphy,painting and carving seals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He had his own charming style, adopting the way to discard the dross and select the essence as well and then combine the thoughts with his aesthetic ideal and emotion. He made line,art of composition,artistic conception of calligraphy use in other art form subtly, which was worth appreciating and had characters of pain and nature. His thought of “Jiantong” not only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his art but influenced Qi Baishi and Pan Tianshou’s art style.

Keywords : Wu Changshuo Art “Jiantong”

目 录

1 引言 7

2 吴昌硕的艺术兼通思想 7

2.1 吴昌硕的艺术简介 7

2.2 兼通的含义 8

2.3“贵能深造求其通” 9

3 吴昌硕艺术兼通思想的实践研究 9

3.1“强抱篆隶作狂草” 10

3.2“以书作画” 13

3.3“印从书出” 17

3.4“诗与书画性情寄” 18

4 吴昌硕兼通思想及其实践的影响 19

结 语 20

致 谢 23

1引言

大学的时候,学的是书法专业,曾学习过吴昌硕的《石鼓文》,并因此而喜欢上了吴昌硕独特的艺术风格。一个人艺术特点的形成与他的先天条件、生活背景以及受到的教育、自身的努力都息息相关,但我自认为艺术家的信仰、思想理念是促成其成功的最大因素。因此我想从吴昌硕的艺术思想出发——“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更深入地了解吴昌硕的艺术特点。

论文在研究初期,查阅了关于吴昌硕书法艺术特点的文章以及关于“兼通”思想的文章,做了统计和分析,发现以“书法与绘画”或“绘画与印章”为主题的研究较多,而以艺术形式为主的综合研究较少,且对兼通思想的艺术实践也较少,本文所要阐释的兼通思想主要体现在吴昌硕各书体之间、书画、书印以及诗书中,竟而了解吴昌硕个人独特的艺术风貌。

2 吴昌硕艺术的兼通思想

2.1 吴昌硕的艺术简介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他是全球第一个印学团体——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长,并且名扬海内外。他在诗书画印各个方面,都有着精湛造诣,并能够在学习传统与前任的基础上,融汇大家之所长,破旧立新,勇于创造,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以及美学思想!

吴昌硕年少时,因受到其父亲的影响和熏陶,便从此与书法、篆刻结缘,爱不释手。他先学习颜鲁公的楷书,接着学习钟元常;隶书学习汉代石刻;篆书学邓石如、赵之谦用笔,继而在《石鼓文》中融汇变通。沙孟海评价其极力避免“侧媚取势”,“捧心龋齿”的状态,创造性的将三种钟鼎陶器文字的体势,杂揉其间,自然要比赵之谦高明的多。另外,吴昌硕的行书,笔势得益于黄庭坚、王铎,显得欹侧,又受北碑书风及篆籀用笔之影响,气势雄健、豪迈自然。

吴昌硕的绘画有其独特的艺术风貌,注重笔墨意味,不拘泥于传统的法度,用及其简练的墨线来表达其丰富的思想情感和意境。用笔多有《石鼓文》 、篆刻的金石味,浑厚磅礴。他也曾对人说:“我生平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1]

对于篆刻,“无论是雄奇阔大、古拙苍莽,或是婀娜挺秀、灵动多姿的,都能给人精神上的鼓舞,如饮醇酒,后劲特大,回味无穷。”[2]而吴昌硕自己则这样评论:“人说我善作画,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而我的篆刻更胜于书法。”[3]

吴昌硕偏爱诗文,一生作诗数百首,题材广泛,入《缶庐集》的就有500多首。他借诗表情,风格多雄浑豪迈一路。

纵观吴昌硕的艺术生涯,他的创造不仅仅在于此,而是成功的将诗书画印融融会贯通,深得其“意”,即“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4],并注重“出己意”、“贵有我”的创作主张,这也就铸就了具有其个人性格特点的艺术风格。

2.2 兼通的含义

什么是“兼通”?就是说学习的人,应该要做到各个方面都通晓。而在《词源》上也有对“兼通”的解释,即“通晓两门以上的学问、技艺”。对于“兼通”,历来就有文理兼通,经史兼通的说法,而就艺术方面而言,“兼通”是艺术家不可忽略的艺术追求,也是很难达到的艺术境界。孙过庭在《书谱》中也阐明了“兼通”的含义,且更具体、更深远,包含了书法各体之间的兼通,多种创作技法的兼通,还包含了对各种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之间的兼通。换句话说,“孙过庭的兼通观就是融会贯通的书学思想,是书学之中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辩证法。其具体表现在书体论、创作论和学习论三个方面”[5]

在孙过庭的《书谱》中写道:“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以兼通,故无惭于即事。”这是说王羲之的书法虽然没有完全贯彻前人的法则,但他能够兼容汇通,所以也无愧于书法艺术。另外,《书谱》云:“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他认为,要想写好草书,必须有楷书的功底,楷书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必须兼通草书。我们的字所以赶不上古人,不是“专精”不够,而是不能“兼善”。如果,写草书而不兼通真书的技法,一定会小心翼翼而放不开;写真书而不会融汇草书的精气神与动感,那就绝然称不上是书法。真书给人以静态之美,那如果在静态的真书中加入生动的草书之点画,真书则会显得更富有节奏感、生命力;那如果在动感的草书中加以静态的真书点画,草书则会多了一种韵味与细腻。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就是书体中“兼通”魅力之所在!

除此之外,孙过庭还对学习提出自己的“兼通”思想,即强调思与学的兼通,孙过庭以王羲之为例,品评其书法“未年多秒,当缘思虑通审”,亦在说明王羲之之所以被称为“书圣”,是与他对思与学的兼通是相联系的。

2.3 “贵能深造求其通”

吴昌硕在学习前人兼通思想的基础上,亦有自己的艺术兼通思想:“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的艺术主张,他认为艺术家要深入地感受、体会诗文、书、画、印的“真意”,在“深”入地研究、吸收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智慧而融会贯通,形成一种新的面貌,传达一种新的思想情感。

要知道,这种“兼通”不是诗、书、画、印四种艺术形式的简单拼凑与融合,而是深于工具、点画、形象、风格等外在的因素,从笔法、构图到思想、意境、传统文化等多层次的融通,让其艺术形式能够彰显出吴昌硕的性格特质,且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

下面就从书体、书画、书印、诗书等方面来指出吴昌硕书法,以及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兼通观,分析其艺术的通会之境。

3 吴昌硕艺术兼通思想的实践研究

学艺之人重在有一定的审美思想和追求,更重要的是将其思想运用到实践中去,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得以体现。吴昌硕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理念,而且将它的思想、艺术主张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他诗、书、画、印皆通,且融合贯通,形成其艺术上独特的通会之境。

那吴昌硕的这种“通”得从他的书法艺术谈起,篆、隶、真、行、草五种书体,吴昌硕最擅长于篆隶的书写,且将其发挥到极致,形成带有金石气的劲道、质朴风貌。而他最值得称赞的则是将篆隶中的篆籀气运用到其他的书体之中,并提出“强抱篆隶作狂草”的艺术思想。

3.1“强抱篆隶作狂草”

书体间的兼通

“书体”,书体论术语,在《中国书论辞典》中对其的解释是,指从书法艺术角度来阐释汉文字在书写中具有某一共同特点或某一共同风格,并能够自成系统者。可以说,不同的书体有其不同的书法特征,如篆、隶、真、行、草都有其独特的面貌,这也促就了中国丰富多彩的书法艺术。

而吴昌硕的追求不仅仅是掌握各书体的独特之处,而是在广泛而又深入地学习传统书体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入自己的审美观、以及自身的修养而融汇贯通,寻求书体间的“兼通”,创造出具有吴昌硕风格特征的书法艺术。正如刘江在《吴昌硕书法全集》中说:“吴昌硕书法中的真、草、隶、篆四种书体中,各有其独立的特点,同时又能互相融汇、取它种书体中某一长处或特点,来丰富其线条的质感和内涵。”而这种兼通并非是简单的融合,而是一种意境和思想的融会贯通。

强抱篆隶作狂草

吴昌硕的书法崇尚古朴,浑朴强劲的金石气,这在他的篆书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他的石鼓文(图一)“一日有一日之境界”,将传统《石鼓文》中方正圆整变成了恣肆错落的势态,线条的平稳单调变成了雄浑豪迈、自然烂漫。字体左低右高的参差,以及黑白虚实的对比更为强烈,裹峰行笔,老辣劲道,墨色浓而焦但不失韵味,气势磅礴、雄健而婀娜,且有天马行空、随意纵横,一吐胸中之气的意境。他写的《散氏盘》(图二)采用篆书草写的方式,不拘泥于法度,恣肆烂漫,充满着自然的气息,可传达心中向往自由的情感思想。

图二 《散氏盘》

图一 篆书临石鼓文

吴昌硕的行草书(图三)(图四),字体狭长舒展,笔势动人心魄,老辣劲道。沙孟海曾说:“(吴昌硕)行草书纯任自然,一无做作,下笔迅疾,虽尺幅小品,便有排山倒海之势。此法也自先生开之,先生以前似尚未见专门名家。” 透过这些行草书也可明显地感受到吴昌硕篆书中篆籀气的存在,或浓墨重毫,或枯白健笔,笔意连绵,跌宕起伏。这即是吴昌硕所主张的“强抱篆隶写狂草”[6],追求“篆隶笔意”[7],要在真、行、草 书这些今体书法的体势与用笔中兼有篆隶的某种形势或因素,让今体书法“疾徐纵横,如枯藤龙盘;或潇洒超迈,如彩带飞舞”,[8]蕴含着篆书那种纯朴又不失天真烂漫的气质和趣味。

图四 行草书

图三 行书五联

吴昌硕用“篆隶”作“狂草”的思想理念来追求书法艺术的通会之境,再加入自身的文化修养、审美理想,以致创造出属于吴昌硕自己的书法风格。除了书法,吴昌硕的绘画艺术也是首屈一指的,且他的绘画多受到了书法艺术的晕染与启发,从线条、构图、取势到意境、虚实等,无不透露着书法风情,“以书作画”亦是他的书画融合观。

3.2 “以书作画”

在中国古代的书画理论中,书法和绘画是不同的艺术门类,书法是线条艺术,绘画是造型艺术,一个抽象,一个具象。宋代郑樵《通志》

书与画同出,画取形,书取象;画取多,书取少。[9]

这意思就是说书法与绘画都是对自然里万事万物的描绘,只不过书法是对自然中意想的描绘,带有想象,而绘画是对自然中事物的具体形状的描写,是带有写实性的;绘画从客观物象中取得多,书法取得较少。

虽是如此,但书法和绘画又是相互融合、兼通的,在《中国书论词典》里有“书中有画,画中有书”[10]这一说,是指书画同源而异派,法不同而理相通。绘画崇尚气韵生动、古法用笔,书法亦是讲究;字有章法结构,画有经营位置;书法有疏密、黑白、节奏、虚实,追求意境,画亦是如此,书法通与画法,故书中有画意,画中有书法,书法与绘画可以相互渗透融合。就如赵孟頫、郑板桥所说: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硬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11]

与可画竹,鲁直不画竹,然观其书法,罔非竹也。瘦而腴,秀而拔;欹侧而有准绳,折转而多断续。吾师乎!吾师乎!其吾竹之清癯雅脱乎!书法有行款,竹更要行款;书法有浓淡,竹更要浓淡;书法有疏密,竹更要疏密。此幅奉赠常君酉北。酉北善画不画,而以画之关纽,透入于书。燮又以书之关纽,透入于画。[12]

这是对书法与绘画用笔关系的理解,“波磔奇古形翩翩”、“秀叶疏花见姿致”亦是在形容郑板桥“作字”与“写兰”。书法与绘画的融合,可以加入书法的笔意,用书法的“写”来代替绘画的具象造型,使绘画不再拘泥于具体形象的精细雕琢,而讲究其线条本身的表现力,同时书法和绘画都能够传达体艺术家特定的主观思想,抒发内心的情绪。

“以书作画”

吴昌硕是书法家,他的书法崇尚古朴、古拙之风,且具有大气磅礴、雄强浑厚之气,而他亦是一位文人画家,擅长梅花、紫藤、水仙等等,另外吴昌硕创造性的将篆籀笔意、金石味的书法线条、构图、章法、意境等运用到绘画中,形成与书法一致的金石气的精神面貌,创立金石写意风格。他曾自豪地说:“我生平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13]

吴昌硕以金石笔法入画,似乎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他选择大写意花鸟画(图五)作为其载体,将具有金石文化的线条,高古遒劲的风格融合到简单的花卉中,画面显得厚重又清雅、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图五 菊石图

笔法

书法与绘画有着相同的表现工具——笔、墨、纸、砚,这也就决定了书法与绘画在用点线面表现意象的时候,其表现形式、艺术理念都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这在吴昌硕的笔下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图六 葡萄图轴

吴昌硕在篆书用笔上,中锋行笔中带有草书意味,打破了传统的圆整均匀的装饰风格。而在绘画上,他创造性的提出以篆法、草法入画,让书法艺术中的金石气融入到绘画中,就如他所说“画与篆法可合并,深思力索一意为孤行”[14],“草书作葡萄,笔动走蛟龙”[15],看他72岁所作的画《葡萄图轴》(图六),你会被画中富有生命力、气势磅礴的笔意所感染,也被画家的激情所渲染。画中葡萄的枝蔓从左上向右下伸展,静中有动,用笔劲道老练,有的像篆书笔墨,老辣而富有力量,有的像草书灵动而不失韵味。笔墨色融为一体,似在宣泄艺术家心中的情绪,给人以激问张颠。”另外再看吴昌硕的墨梅图(图七),用篆书笔法写梅的枝干,雄健劲道的气势“写”石,无论是用笔还是整体的韵味,都可以感受到吴昌硕金石味的书风在里面,古朴、醇厚、意趣,如同收藏多年的酒,细细品味,无不透露着醇香。

图七 墨梅图

构图

构图一词,最早是形容西方绘画中艺术形象的结构安排,而在我国传统的绘画理论“谢赫六法”中,有“经营位置”的描述,亦是构图的意思,即对描绘的形象进行美的安排和布局。书法的构图主要是通过文字的结体和整体的章法来体现的,绘画的构图多是对画面整体的组织安排。

吴昌硕的绘画在构图上借鉴了书法的结体、章法,尤其是石鼓文。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取势,如《墨荷图》(图八),左低右高的势态,参差错路,富有节奏感,这都得益于石鼓文中字体的欹侧之势。要知道,“势”在传统的中国画中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尤其是在章法构图上,即“置陈布势”,且带给观赏者心理上的倾向性,体会节奏的律动。第二,剪裁,剪裁就是经营位置,历史上有“马一角,夏半边”的剪裁方法,开创了中国大胆剪裁构图的新风,而吴昌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有自己的突破,他利用大面积的留白、空白来突出主体,让画面有主次之分。第三,黑白,吴昌硕将石鼓文中强烈的黑白对比运用到他的绘画中,利用绘画中题拔的长短,块面的大小来巧妙地将画面进行切割、剪裁,与其空白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一黑一白,这亦是石鼓文中结体的“黑”与“白”。另外巧妙地运用了墨的五个颜色,焦浓重淡清,营造虚实之境。

图八 墨荷图

气韵

气韵、意境在中国的美学思想中,是很难用言语表达的,更多的是要用心去感受、体会。而在书画艺术中,多表现“天人合一”的境界,抒发心中“士气”,表达一定的情趣、思想。

吴昌硕将文人画的“写胸中之逸气”的美学理念,完美地融合到了自己的书画艺术中。通过书画中的线条、笔墨来传达一定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感,体现文人的傲骨情操与高尚品质。当代书画大师潘天寿说:“昌硕先生不论诗、书、治印等,都以气势为主”[16],那书画亦是如此。

中国古代绘画是一个文化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吴昌硕先生创造性的继承了中国书法与绘画等艺术的优良传统,融为一炉,便有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金石风的大写意绘画。齐白石老先生曾说: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2938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