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溪岸图》的意境营造
2023-05-27 20:33:13
论文总字数:4623字
摘 要
《溪岸图》自问世以来就饱受争议,主要集中在作者、绘画年代等,本论文主要从《溪岸图》的绘画表现技法,精致的构图之美,独特的笔墨构建,理想的画意追求,这几个方面论述它的独特意境即山水转化为内心的理想图像。此作品并非只是某处实景的描写,它的丰富形象意味着一种超乎真实外在的理想世界,正与高士的胸中丘壑起着呼应的作用。高士内心与山水的互动,实际上便是此隐居的主旨。关键词:构图,笔墨,意境
Abstract: The streamside figure since the advent of controversial,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author, s painting, etc., from the streamside figure painting representation techniques, exquisite beauty of the composition, dependences of build, the ideal pursuit; from the several aspects discusses its unique artistic conception that landscape into the heart of ideal image. This work is not just live somewhere, its rich image means a kind of beyond the ideal of the real external world, working with coats bosom gully echo rol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ats and inner landscape, in fact is the purpose of seclusion.
Key words: Composition,pen and ink,Artistic conception
目 录
引言………………………………………………………………….4
1 《溪岸图》的意境美在山水画中的地位……………… …………… .4
2 《溪岸图》的意境营造………………………… … ……… ……… .4
2.1 精致的构图之美………………… …… …… ………………….….4
2.2 独特的笔墨构建………… … …………………… …………….. ...5
2.3 理想的画意追求……………………… ………… ………...............5
3 个人感悟……………………………… … ……… ………… .…...5
结论…………………………………………………… … …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 …………………….……8
引 言
《溪岸图》是董源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早期水墨山水画的典范。《溪岸图》绘于五代时期,此时山水画在唐代基础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其中董源起到了绝对性的推动作用,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评论他的绘画“水墨类王维,著色如李思训”,但实际上他以大大改变了唐代山水画风,尤其是水墨山水类。以《溪岸图》为代表的山水画一改唐代的设色浓艳明亮,转为趋向设色雅致,讲究显晦交替的水墨类。《溪岸图》中用披麻皴描绘出山峦起伏、水面萦回、草木葱茏、烟水弥漫的江南风光,是中国水墨山水画绘画的里程碑,其显示的艺术创作规律,有着取之不尽的“宝藏”,显示了中国画的早期成熟性和永恒生命力。
1《溪岸图》的意境美在山水画中的地位
张大千说董源画“山石简直是夕阳照着的样子”。《溪岸图》描绘了一幅秋风秋雨秋波,人与山水共实存的世界。南宋宫廷里流行的山水画,是以叙事性为主,其“情节”皆环绕于某一江山之中的居所发生的,而《溪岸图》最为突出,他的主角是中央山脚的水轩,轩中除有文士坐眺江面外,另有其夫人与一子一仆及一草书屏风为其背景,妇女抱子的形象早见于8世纪的唐佣作品 ,是家居生活的指示,草屏风则为显示主人文化修养的有效符号,这些形象共同点出了主体的焦点——隐士家居。也是对8世纪的审美传承。
《溪岸图》
《溪岸图》绘画手法和表现形式得到了后世对位画家的追崇,其中巨然最为有名。巨然的山水画师法董源,吸收借鉴董源的披麻皴,使之二人并称为“董巨”。董源的山水画也为北宋画家米芾所推崇,并在元明以后产生更大影响。元代画家被从政治权利中心退出的隐居生活促使他们一改过去山水的画意,转而营造呈现胸中正壑的形象,钱选的《浮玉山居图》卷便是较早的例子。它可以说是《溪岸图》那种江山高隐山水的横卷版,作品以画家的日常隐居生活为主题,营造出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景观。钱选在画法上追求一种质朴、稚拙的画面效果,山石成块状,多棱角,树木枝干以细笔勾皴,树叶淡施汁绿。这些画法与《溪岸图》相一致,都是突破以往青绿山水画重勾勒、重设色的传统,有效的融合水墨山水画的优长,别具秀润清雅格调。《浮玉山居图》正是重回到江山高隐的山水传统之中,深受《溪岸图》的影响。
2《溪岸图》的意境营造
画面中运用大量的披麻皴,塑造出群山的巍峨,山坡草木以披麻皴、点子皴画成,将草木华滋、烟雨濛濛的江南秋色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画中点缀一组亭中游人在秋雨中闲坐的场景,在整幅素雅的画面中,起到点睛提神的作用,显示了作者对隐居和寄情山水的生活向往。画面山坡上下回旋、阡陌曲折,墨线转曲浮游,整个画面构图充实丰富,但无阻塞之感,使画面充满节奏的韵律,又使赏画者仿佛置身于画中秋雨迷蒙的山间之中。
2.1精致的构图之美
书画鉴赏家王已千先生,认为《溪岸图》这幅山水画无论是构图构成和笔墨技巧等艺术水准都是足以代表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巅峰。《溪岸图》山石迂回,排列呈S形,构图几乎不留有空间,由于山坡的上下回旋,阡陌的蜿蜒曲折,墨线的转曲浮游,墨色的显晦交替,因此整个画面不但不感到阻塞,反而丰富充实,董源的几幅长卷画面都是善于作平远处理,且在平远中见纵深,而《溪岸图》此画在纵深处理上又窥其妙,且复见平远。画面中烟岚,云雾的处理使画面虚实松紧相生,此种有意表现的节奏韵律与董源其他作品极为相似。
董源对于画面整体造型的经营上,注意山石走向跌宕起伏,但拒绝琐碎。长长的山泉,汇成一片跳跃转折的曲线构成的水面,由此起到平衡画面的效果,这足以体现出画家的超高驾驭能力。
2.2独特的笔墨构建
董源创造了“披麻皴”笔法,这是山水画变革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它成为山水表现技巧的基本笔法,以后自两宋至元代陆续出现的其他一系列皴法,如卷云皴,牛毛皴,解索皴等都是直接从披麻皴中发展变化而来。
《溪岸图》中山峦叠嶂,林木秀润,湖塘清澈,画面描绘出近初秋时节,斜风细雨之中,山雾弥漫,群峰若隐若现,作者为了恰如其分的描绘这一特定的时节,特定的风景,因此必然需要有相应的笔墨与技巧,用长线交织,保留披麻皴的基本结构是为了体现江南山石脉络的特征,皴法轻擦不漏痕迹是为了恰当的展示雨中的朦胧,大片的以墨迹渲染是为了丰富竖式的勾勒,通幅画面的景色对比柔和,正是画家为塑造出一个秀润清新,迷人亦复宜人境界而作的绝妙铺垫。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462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