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文治书风的形成
2023-07-07 08:23:21
论文总字数:7911字
摘 要
本文主要研究董其昌“淡说”对王文治书风形成的作用。董其昌和王文治同样“尚淡”,又同时参禅,在书法审美和创作上有共通之处,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首先阐述“淡说”的来源以及主要内涵,然后通过分析王文治的书学思想来找出体现“淡说”的部分,最后从王文治的作品,包括用笔用墨,结字章法等方面具体分析王文治对“淡说”的继承。关键词:王文治、董其昌、淡说、秀逸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research dong qichang "light"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wind wen-zhi wang book. Dong qichang and wen-zhi wang also "is light", and at the same time meditating, have in common in calligraphy aesthetic and creative, has certain research valu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ource of the "light" and the main content, and the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alligraphy of wen-zhi wang thought to find the part of the "light", finally from wen-zhi wang"s works, including the pen in ink, knot words rhyme, etc, concrete analysis wen-zhi wang inheritance of "light".
Key words: Wen-zhi wang, dong qichang, light said, message
目 录
前言 ……………………………………………………………4
1“淡说”的产生………………………………………………4
1.1“淡说”的提出……………………………………………4
1.2“淡说”的主要内涵………………………………………4
2“淡说”与王文治的书学思想………………………………5
2.1王文治生平…………………………………………………5
2.2“淡说”在王文治书学思想上的体现……………………6
2.3“尚淡”与王文治禅意书风的关系………………………7
3“淡说”在王文治作品中的具体表现………………………9
3.1在用笔和用墨上……………………………………………9
3.2在结字和章法上…………………………………………10
结论……………………………………………………………13
参考文献………………………………………………………14
致谢……………………………………………………………15
前言
清朝中期,在由帖学逐渐转变的碑学书风的过程中,王文治的书法艺术成就很高。有着“淡墨探花”的称号的王文治的创作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呢,他的创作只是用墨比较淡吗?他与董其昌同样被后人称为“妩媚”,那么他受到了董其昌怎样的影响?又是如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呢?本文对这些内容作了初步探讨,试图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这两位帖学大家。
1 “淡说”的产生
1.1淡说的提出
“淡”属于中国传统美学。庄子曰:“虚无恬淡,乃合天德”[1]意思是指虚空而且恬淡,方才合乎自然的真性;苏轼有“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2]一说。大意是于简约古朴之中见其文词细致,内容丰厚;又能把强烈的诗味体现在朴实自然的艺术风格中。东坡在为智永的《真草千字文》题跋:“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大意是说智永的千字文写的用笔精细到了极点,却故意显得平淡。又有北宋画家、山水画理论家郭熙说过:“真山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3]大意是:山中的雾在四个季节是不同的,春天的山影浅淡如同美人的微笑,夏天的山是鲜美的翠绿,秋天的山是明净的如同美人的面妆,冬天的山惨淡无色就好象睡着了一样。淡是一种静谧,是繁华过后复旧的真实。
明代中叶以后是禅学盛行的年代,董其昌倾心庄学和禅学,最终确立了以“淡”为宗旨的思想根基。所以,“尚淡”在明末达到了成熟。清朝初期康熙推祟董其昌书法,使其大兴,后来“尚淡”的思想又得到了王文治等人的响应。
1.2、淡说的主要书法内涵
“淡说”是董其昌提出的,他主张的“平淡”并不是寡而无味之“淡”,平淡”又与任其自然的书写状态是一致的,蕴含着深远的意境。他比较欣赏颜真卿的行书,在《容台集·论书》中说:“鲁公行书,在唐贤中独脱去习气,盖欧、虞、褚、薛皆有门庭,平淡天真,颜行第一。” 这就提供了一个关于“平淡”的实例:颜真卿的行书。主要因素是脱去习气与他人门庭。于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平淡是娴熟老练(“老”、“熟”者)、朴素自然(非“神采璀璨”者)、自成一家(脱去“习气”与“他人门庭”者)的书写,它能看出人的本性(“天骨”者)来,就如同颜真卿的行书那样。不仅在颜真卿的行书中看到了平淡天真之气,董其昌也认为张旭和怀素的字平淡天真,他们的作品表现的虽然人目为狂,但他们的创作自然流露了心性,所以毫无造作之感。
由于禅宗思想对董其昌的影响很大,他的艺术思想多得自庄子和禅宗哲学,董其昌“淡”的美学观的思想基础是禅学。庄子哲学以虚静恬淡为本,提倡淡泊的人生态度,而禅宗追求清明澄澈的精神境界,实际上这是以退为进之人生境界,被董其昌一并继承。
董其昌自己所指的“平淡”是与“巧媚”相互对立的,自然无为的状态,不是每天没日没夜练习就可以达到的,是天生而不是后天人力所致。他认为,对“平淡”气韵的把握在于“自然天成”,这种内在的灵感是与生俱来的,不是谁都能有的。所以他认为:“作书与诗文同一关捩,大抵传与不传,在淡与不淡耳。极才人之致,可以无所不能,而淡之玄味,必由天骨,非钻仰之力、澄练之功可强入。萧氏《文选》正与淡相反,故曰“六朝之靡”,又曰“八代之衰”。韩柳以前,此秘未睹。苏子瞻曰:“笔势峥嵘,辞采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实非平淡,绚烂之极,犹未得十分,谓若可学而能耳。《画史》云:“若其气韵必在,生知可为笃论。”[4]
所以,董其昌的“淡说”一方面是心性的平淡率真,另一方面是禅学的淡泊名利,最后一方面是强调“淡”是天骨带来,不是完全可以凭学可以得来的。
2淡说与王文治书学思想的形成
2.1个人生平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791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