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澍《虚舟题跋》中的变化观
2023-07-11 09:43:00
论文总字数:9844字
摘 要
王澍是清初篆书第一大家。其一生著述颇丰,本文旨在对其书论《虚舟题跋》中的变化观进行专题阐述。主要分两个方面来探讨王澍《虚舟题跋》中的变化思想。首先从变化出新的角度分析作品中的熟后生变,其次从遵古的方面探讨王澍本人学古能创的主张,分析其变化观在篆隶作品中的体现。最后阐述王澍的书学思想对清代书风造成的影响。关键词:变化观,篆隶作品,礼器碑,曹全碑
Abstract:Wang shu is the first you seal character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qing dynasty. His life writing, this article aims to the ShuLun "empty boat inscription" changes in the view of project in this paper. Mainly in two aspects to discuss wang shu "empty boat inscription" changes in thought. First changes from a new perspective in practice after - and secondly from observing the ancient discusses wang shu I can learn the ancient ideas, analyze the concept of change in of transferred to work in. Finally elaborated wang shu calligraphy thoughts in qing dynasty book the effects of the wind.
keywords :View of change,Works of nationalities,Sacrificial vessel tablet,Cao Quan tablet
目 录
绪论…………………………………………………………… 5
- 王澍其人其书 …………………………………………… 5
1 王澍生平……………………………………… 5
2 有关《虚舟题跋》成书渊源…… ……………………………… 5
第二章 王澍《虚舟题跋》中的变化观 …… ……………………… 7
1 王澍变化观的历史追溯 ………………………………………… 7
2 熟后生变………………………………………………………… 7
3 学古能创………………………………………………………… 8
第三章 变化思想在王澍篆隶作品中体现……………………………10
1 在篆书作品中的体现………………………………………………10
1.1 方圆变化…………………………………………………… 10
1.2 参差变化…………………………………………………12
2 在隶书作品中的体现………………………………………………12
2.1 取法变化……………………………………………………… 12
2.2 审美变化……………………………………………… 14
第四章 王澍书学思想对清代的影响………………………………15
结论 …………………………………………………………………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绪论
王澍是清初第一位以篆书出名的书家,他一生临古不辍,著述颇丰,其书学思想的变化观主要体现于《虚舟题跋》中,正处于篆隶复古始兴、帖学仍为主流的大环境之下,他在对篆隶书体提出本人观点的同时,亦继承传统,因此对王澍的研究也可以从侧面反映清代书学的大体状况。
第一章 王澍其人其书
1 王澍生平
王澍(1668-1743),字若林、若霖、篛林,号虚舟,又号虚舟子、竹云、随园子、弱翁、恭寿、恭寿老人、恭寿先生、良常山人、良常山下人第八洞天人等。江苏金坛人,后来长期居住在无锡。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充《三朝国史》、《治河方略》、《御纂春秋》三馆纂修官。康熙五十七年(1718),教习庶吉士。康熙六十年(1721),考选户科给事中,命稽察钱局,以擅长书法特命充《五经》篆文馆总裁官。次年,迁户科掌印给事中。雍正元年(1723)为都察院之六科胥,屡次受到诏见,并得到貂皮克什的赏赐,后累迁吏部员外郎。雍正四年(1726),以乞假葬亲告归。乾隆元年(1736),又被命起官,以疾不行。乾隆八年(1743)卒,享年七十六岁。[1]
2 有关《虚舟题跋》的成书渊源
王澍这一生的著述,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经史考证类;二是书法类:又分为书论、法帖考证、题跋三类。与清代人的书论所共有的特点一样,其中以题跋最具价值和特色,王澍书论以题跋居多,主要有:《虚舟题跋》十卷共172则、《虚舟题跋补原》三卷共20则、《竹云题跋》四卷。有乾隆年间陈焯、杨建同校的易鹤轩刊本。
探寻《虚舟题跋》手抄本的工作,是由陈焯来完成的,其《竹云题跋》云:
丁亥春,余重至漳州,遇松江李君松庐,示《虚舟题跋》十三卷,云从虚舟之子稻孙手校本录得,而失去一卷至三卷中大抵多言篆隶者。余方作书,向芥舟索取旧藏,互相校雠,补其未备,冬中,芥舟忽从海上以是刻见寄。[2]
丁亥春月,也就是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陈焯在漳州时,从李松庐处觅得王澍的儿子稻孙亲自校正的《虚舟题跋》十三卷本,而此本前三卷缺漏遗失了。于是从沈芥舟处要回了《竹云题跋》,然后将两本互相校勘,加以审查订正。
从朱应辰在《虚舟题跋序补原》中所云:
先是,太史有《竹云题跋》四卷,吾友吴兴沈君芥舟手书,钱司马寿泉梓之。其后陈君映之复得《虚舟题跋》十卷,而缺其前三卷,闻川杨君竹坡复乞芥舟手书,合钱本共镂板传世。[3]
由此可见,《虚舟题跋》是先经过陈焯的审查订正,后又由沈芥舟亲自书写并由杨建付梓,此即现在的“易鹤轩本”。
在多次探访寻找后,陈焯终于找到了《虚舟题跋》残卷,可对此陈焯并不是很满足,其跋《竹云题跋》云:“当更求全本耳。”终于,在四年之后(1771年),陈焯又访得《虚舟题跋》十三卷本所缺失的前三卷。
朱辰应《虚舟题跋序》云:
又四年,映之更访得前三卷于吴门嗜学之士,会芥舟来,闻川竹坡仍乞书之,而补梓于后,于是太史之题跋的褒然成完书,而诸君子之有利于太史亦不可谓非相感之深也。[4]
这前三卷就是后事所通行的《虚舟题跋补原》。此本由沈芥舟亲自书写,到此则王澍的题跋已成全本。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984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