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挖沙》的创作感想
2023-08-01 18:21:27
论文总字数:7933字
摘 要
《挖沙》是以人和马车在水中劳作的场景为表现对象。通过学习西方大师列宾,米勒和近代画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分别从构图、起稿、铺色、以及表现手法上进行阐述和体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个人油画创作的实践能力。以现实主义写实手法,表达了对普通民众工作的同情,反映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作品主要采用横构图形式,整体运用黑白灰和冷色调,层次分明的方法,烘托情感,突出主题。关键词:现实主义,写实,马,劳苦人民
Abstract: "Sand Digging" is based on the scene of people and carriages working in the water. By studying the works of Western masters lebin, Miller, and modern painters, in the creative process, they elaborated and embodied the composition, manuscript, coloring, and expression techniques, discovered problems, solved problems, and improved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personal oil painting creation. With realistic and realistic techniques, he expressed sympathy for the work of ordinary people and reflected their real state of life. The works mainly use the horizontal composition form, the overall use of black, white and gray and cold colors, a layered method, the creation of emotions, and the highlighting of themes.
Keywords: Realism, realism, horses, hard work.
目 录
1.引言 3
2.创作缘由 3
3.创作过程 3
3.1构图 3
3.2打稿 4
3.3 铺色 5
3.4 写实手法 6
4.创作感悟 7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1.引言
当代油画的发展中,油画的绘画方式和绘画理念在不断更新,同时画风也各具特色,吸引着不同人们的眼球。最吸引笔者注意的还是现实主义,表达下层劳苦人民题材。我所说的表现劳苦人民并不是单一的表现劳动人民艰苦的生活状态,而是在艰苦生活中依然有笑有唱得活着,笑给大地看,唱给天空听。我的创作《挖沙》运用现实主义写实手法。创作过程中并没有刻意的寻找绘画个性语言,平铺直叙,而且把对现实主义的理解和生活美感相结合形成自己的作品。
2.这张画背后的故事
大二上学期,跟着学校来到安徽宏村写生,采风时,无意中发现了这一场景:三辆马车在河里挖沙子,错落有致,第三辆马车的马腿陷在河里,前腿就跳了起来。我上前按下快门,记录了这一时刻。真正打动我的是整个场景,劳苦人民跟马一起劳作,很朴实,很真实。就像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真实再现纤夫们拉着货船的场景。
我个人喜欢列宾的绘画风格及绘画思想,他是巡回画派代表画家。每幅画无论是绘画技巧,还是情感表达上都令世人惊叹。他笔下的劳苦人民形象,表达得淋漓尽致,没有任何的修饰,对下层劳苦人民生活状态的真实记录。我也想通过这个场景表达对劳苦人民的同情,真实反映他们的生活状态。所以我命名为《挖沙》,也不加任何修饰。
3.创作过程
3.1构图
构图决定一幅作品的成败,一幅好的作品在构图上,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决定的,好的构图不但能使画面更具美感,还能向观者传达作者的创作意图,清晰的表达出作品的主题思想。油画创作构图是指艺术家在一定量的空间内追求所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视觉美感和心理经验,并安排和处理物象的关系和位置,即在有限的空间内对描绘的对象进行组织和安排,将形体、线条、色彩、明暗等语言要素统一组织成整体。[1]
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采用横向构图,远处是空旷的海平线,船桅杆的直线与一排人物形成疏密的对比。画面上点、线、面的运用。人物的近大远小排列、透视排列产生了强烈的纵深感。列宾苦心经营,特别重视环境气氛的衬托与渲染。画面中的沙滩上留下的一些模糊的脚印,深浅不一,暗示河边不止这几位纤夫,列宾只是突出了这些典型的形象。[2]
然而构图完全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毕竟所有东西是活的,不是摆拍。我就通过几张照片进行筛选,所有照片没有一张构图是我满意的。我就把两张照片拼在一起,再加上自己对构图理解,组成我想要的画面,突出劳苦人民的生活状态。
一张没有拍到左边人物,而另一张是人物的一个特写。如果照抄,主体物整体偏小,统一适度放大,并小幅度位移和拼接,组织成我的画面。最后一个人物是我主观处理的,我把人物放在马的后面并且缩小了很多,这样多了一个空间层次,增加了一个叠压关系,越完整的就会越吸引人眼球,相反,遮挡的则越虚。三个马车分布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方法依次排列,使画面纵深感更强。
3.2打稿
在画一幅油画创作之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列宾在绘画前,会做大量速写稿和素描稿的练习。对每个人物形象都进行仔细推敲,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物形象进行写生。甚至为了把人物形象塑造的更加切合实际,在私下对模特进行深入了解。
毕竟第一次画马,想画几张速写稿,为创作做准备。每次认为很简单的东西,其实很难,没有结构点和体积感。我想把它画得更强健,首先要亲身体验,就想方设法去接近马。据了解附近有个故居,听说能免费骑马。到了之后有些失望,个头有点小。不过一直处于运动的马,结构还是很明显的,拍了很多照片,也通过抚摸,感受了马的体块。重要的是,养马的师傅告诉我马的主要特征。他说想把马画的结实,要抓住关键结构。首先马的鼻孔很大,胸肌特别的突出,这跟肺活量有直接关系。其次腿要长,尤其是脚踝骨和蹄之间的关系。注意抓住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最后,马的轮廓给人的感觉是健壮饱满的,富有弹性。回来之后,根据照片和触觉感受,以及养马师傅告诉我的要点。用铅笔勾了几张速写稿,指导老师说跟之前比有很大的进步。
3.3 铺色
一幅油画作品对光线跟色彩要求很严格,突出画面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能把画中微妙的情感传递给观者。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用淡紫和淡绿色调来描绘作品上半部分天空的空白,烘托出烈日炎炎,干燥的天气,以衬托整个画面的悲剧性色彩。
在我的画面中,所有主体物在水面上。通过运用淡绿、淡紫、淡蓝色调来表现整个水面,衬托出暗棕色的场景,渲染了整个画面阴沉的氛围。我选择用冷色调来寄托对劳苦人民劳作场景的情感。我认为冷色调更能突出我画面的主题。但是,画面呈现的效果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导师说画面太单调,同类色区分太少。画面太冷,没有暖色,冷色和暖色是相对立的。如果一个暖色在画面中明显不协调,也称为“跳”,就证明它跟整个画面不统一,“暖”是相对于冷的“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我才发现画面中的暖“跳”是因为它没有跟整个画面色调统一和对比。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793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