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设计学类 > 艺术设计学 > 正文

19世纪法国农作场景的真实记录-浅析米勒绘画的本真精神

 2024-02-06 10:55:58  

论文总字数:6367字

摘 要

米勒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便生活在农村,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以农作场景为题材,真实的记录了法国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的农村面貌。自小的乡村生活经历和对土地的热爱之情,使米勒的绘画给人朴素的真实感.他的作品中能够使人感受到劳动人民淳朴的本质和对劳作生活的热爱之情,也体会了他们保守、真诚、质朴的精神。

关键词:米勒,农民题材,本真精神

Abstract:Miller is a 19th century French realist painter, representatives of the barbizon school. He was born in a peasant family, since childhood living in rural areas, most of his works are about farming scene, real record of the French countryside features of the 1840 s and "60 s. Childhood experience of country life and love of the land, the miller"s painting plain sense of reality to the person. Through his work can feel the nature of the working people honest and love of life in the work, also feel they are conservative, the spirit of sincere and plain.

Keywords: Miller, Farmer theme, True spirit

目 录

1 前言 3

2 时代背景及个人情怀对米勒绘画的影响 3

2.1 19世纪法国时代背景对米勒的影响 3

2.2 米勒个人情怀对他绘画内容的影响 4

3 记录真实农作场景、表现农民本质精神、 5

3.1 塑造农民形象 5

3.2 描绘农民生活 5

3.3 体现农民精神 6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1 前言

艺术家之所以被称之为艺术家,就是把他对生活的认识,把饱含在生活现象中的思想力量,概括、集中融合到具体的形象事物中。因此他不是排斥,,而是充分肯定具体生活感受和来源于一切感受符合于理性判断的认识在形象塑造中的作用。米勒认为:“每条线都有自己的思想,必须学会观察你所要画得东西,善于抓住你所看到的素材,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1]因此研究米勒绘画的本真精神对于当代绘画的真实表现和本质精神的体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时代背景及个人情怀对米勒绘画的影响

2.1 19世纪法国时代背景对米勒的影响

法国艺术史加丹纳说过:“要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要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的概况。”[2]法国在1830年的七月革命中推翻了波旁王朝,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得到确立,价值规律和自由竞争成为社会秩序的根本法则。在这种情况下,封建时代的旧观念和封建关系被逐步清除,资产阶级革命高潮中的理想破灭、热情消退和英雄主义的灭亡。让“冷静务实”之风得到标榜。这个时代的法国,被马克思称之为“冷静务实的资产阶级社会。”这样的时代精神影响于艺术,促进了现实主义的萌芽。 在19世纪中期,“真实”成为艺术的基本标准,现实主义成为了法国艺术的主流。无论是僵硬淡漠的古典主义、还是装腔作势的浪漫主义,都不再满足艺术家的要求,在浪漫主义脱离社会现实的情况下,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艺术家认为艺术应该建立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提出了“为生活为民众而艺术”的思想,产生了返璞归真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潮。此时的法国画家们领悟出需要走进自然、贴近自然、赞颂劳动,特别是描绘了劳动者的生活场景,使劳动人民成为绘画的主体形象,逐步走进了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当中。

贴近丰厚的现实世界,让艺术家们可以充分的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因此他们对现实主义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同时证明了现实主义不是“刻板地模仿自然中最缺乏诗意和崇高的东西”,反之,恰恰表现了最诗意和崇高的东西。我们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是法国资本主义秩序确立后形成冷静务实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的产物。是法国十九世纪产生的一种艺术思潮,是艺术发展进程中一种特有的艺术现象,当时人们将这一现象称之为“写实主义。”这个流派使用的是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方法。它的哲学观是实事求是,因此它的美学观是以真为美、以实为美,这就是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巴比松画派是现实主义美术的代表,这一画派将眼光投放在普通风景、平常百姓上,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真实地反映生活。从本质上来说,巴比松画派不是一个具体的组织而是一个泛指的名称。巴比松画派的画家们对自然满怀着真诚和酷爱,他们乐于走出画室,,接近自然、探索自然的奥秘,极其细微的观察大自然的光线、色彩,倡导“对景写生”,将所见所闻的真实生活客观的表现出来。开创了一种新的题材与创作方式。而米勒即是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绘画思想受到法国艺术思潮的影响,充分又真实的表现了农作场景,朴实又生动的描绘了劳动人民。是现实主义“农民画家”的代表。

2.2 米勒个人情怀对他绘画内容的影响

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们用自己特别的感受,独到的眼光将生活中的点滴用独有的艺术语言和方法表现出来。艺术家在创作是存在了一些无意识的心理因素,专业的心理学术语将这一类因素称之为“情结”, 指的是一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是一种埋在一个人心理状态中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米勒出生在法国诺曼底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乐于描绘农村劳作场景,在他的绘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朴实、细腻、和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他不曾因为自己的农民身份而感受到一丝卑微和不满,反之,从他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米勒对农民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民的敬重之情,同时也是对自己农民身份的尊重。儿童时代的米勒酷爱绘画总会趁着家人午休跑到田野间画画。1837年米勒去了巴黎学画,这段时间他经历了种种的艰苦和不幸。在离开德拉罗什画室之后。为了生存,米勒不得不临摹自己讨厌的华托跟布歇的作品。有时也会画一些宗教画,如《在拉班帐篷中的约伯》和《鲁特与波兹》,并以一幅10法郎以下的价格出售。一段时间里他时常为此而感到羞愧。1838年到1840年间,他都会回到家乡给自己的亲戚画肖像。1840年米勒向官方沙龙递交了两幅肖像画,其中一幅取得的成功(标题不详)。1864年米勒的作品《圣徒耶罗姆的诱惑》被沙龙拒绝了,他为了讨好资产者的喜好,完全不顾及自己思想感受的表达,研究习作裸体画。1847年米勒以《从树上被放下来的俄狄浦斯》第一次获得了成功。然而有一天他却听到别人议论说:“这就是那个除了画下流裸体,别的什么也不会画的米勒”之后,他十分沮丧并痛下决心要重塑自己的艺术道路。

1849年,他带着全家迁居到了巴黎郊区的巴比松村,他在这个贫困闭塞的村庄仿佛闻到熟悉的气息,看到熟悉的劳动景象,激发了内心潜在的艺术思想。尽管生活困苦,常常缺少绘画所必须的画布和颜料,也没有消减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米勒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着深厚的情感,他曾经说过:“我只是个农民,是农民中的农民。[3]”正是这样一个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的米勒、一个真正体会过农村生活的米勒、一个对大自然有着无意识冲动的米勒,才能描绘出那么多安定、真实、感动的作品。正如法国现实主义代表画家库尔贝说的;“我从没见过天使,所以我不会画它。”他完全不相信经过美化和凭空想象的事物。米勒的绘画之所以给人这么大的真实感,是因为他自小的农民生活和他骨子里的农民精神让他感触深刻,有感而发。倘若,你描绘不曾见过、不曾感受的事物,那样的画中只能看到空洞。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6367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