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水阳江(右段)防洪景观设计——活力水阳江文献综述
2020-03-10 17:44:23
文 献 综 述
文 献 综 述
1#183;选题背景
本课题选取了安徽宣城市水阳江的一段,该防洪景观设计长约9公里,沿江东西两侧宽度在0.3-2.5公里不等。我负责该设计的最右段,长约3公里,约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河流景观是城市及大地景观体系中最为敏感的地带,防洪设施及其相应的景观道路是河流景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结合防洪景观道路两侧的自然及人文环境背景选择合理的景观修复规划模式,从而形成持续的生态廊道,创造和谐的景观形态成为该课题探讨的内容。
2#183;关键词
水阳江 防洪大堤 景观设计
滨水带与城市开放空间
滨水区多呈现出沿河流、海岸走向的带状空间布局。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将这一地区作为整体全面考虑,通过林荫步行道、自行车道、植被及景观小品等将宾滨水区联系起来,保持水体岸线的连续性,而且也可以将郊外自然空气和凉风引入市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同时在这条景观带上可以结合布置城市空间系统绿地、公园、营造出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
一条滨水绿带仅仅一条线不会给城市带来全面的美化,通向滨水地带的#8220;通道#8221;应是滨水地带的延伸。线性公园绿地、林荫大道、步道及车行道等皆可构成水滨通往城市内部的联系通道。在适当的地点进行节点的重点处理,放大成广场、公园,在重点地段设置城市地标或环境小品。将这些点线面结合,使绿带向城市扩散、渗透,与其他城市绿地元素构成完整的系统。
滨水区空间环境中的实体形态
沿岸建筑实体 滨水区沿岸建筑的形式及风格对整个水域空间形态有很大影响。滨水区是向公共开放的界面,临界面建筑的密度和形式不能损坏城市景观轮廓线,并保持视觉上的通透性。在滨水区适当降低建筑密度,注意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结合。可考虑设置屋顶花园,丰富滨水区的空间布局,形成立体的城市绿化系统。另外还可将地层架空,是滨水空间
有利于滨水区自然空气向城市内部的引入。建筑高度应进行总体的城市设计,并在沿岸布置适当观景场所,产生最佳景点,保证在观景点附近,能够形成较为优美、统一的建筑轮廓线,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在临水空间的建筑、街道的布局上,应注意留出能够快速容易到达滨水绿带的通道,便于人们前往进行各种活动。应注意形成风道引入水滨的大陆风,并根据交通量和盛行风向,使街道两层的建筑上部逐渐后退以扩大风道,降低污染和高温,丰富街道立面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