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设计学类 > 艺术设计学 > 正文

楚式镇墓兽的审美意象分析毕业论文

 2020-04-09 15:38:27  

摘 要

先秦时期的楚地盛产漆器,由于此处地理位置优越,巫风盛行,厚葬之风得到贵族青睐,楚地出现了一种木制漆器怪兽,现多称它为镇墓兽。奇特的造型,多样的纹饰,再加上彰显神秘色彩的红黑搭配,这些富有韵律感的元素使镇墓兽充满浪漫气息,成为楚地的代表器物。本文先从审美的角度对镇墓兽的造型,纹饰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从漆器镇墓兽的艺术特色入手,结合楚国的历史发展背景与楚文化的特点,在感知楚人精巧工艺和审美倾向的同时,领略楚式镇墓兽在楚文化当中的重要地位,以此来探索楚人究竟是以什么原形来制作出漆器镇墓兽这一形象,以及它所包含的思想文化内涵。

关键词:镇墓兽;楚国;审美意向;巫文化

Abstract

During the pre-Qin period, Chu was rich in lacquer Ware. Due to its superior geographical location, the prevailing witch style, and the thick burial wind were favored by the nobles, a kind of wooden lacquer monster appeared in Chu, and it is now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town tomb beast. The strange shapes, various textures, and the dark and red collocation that highlight the mystery, these rhythmic elements make the town's tomb beasts full of romance and become representative artifacts of Chu.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style and decoration of the tomb beasts in the tow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s, and then starts with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mb beasts in the town of lacquer, combining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background of the State of Chu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u culture, while perceiving the delicate craftsmanship and aesthetic tendencies of the Chu people. To appreciate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chu-style tomb beasts in Chu culture, to explore what the original shape of the Chu people is to create the image of the lacquer tomb beasts, which contains the meaning and represents the idea of the Chu people.

Key Words:tomb-guardian ; Chu State; Aesthetic intention; Witch culture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现状 1

1.2研究目的 2

第2章 楚式镇墓兽的外在形象 3

2.1 镇墓兽的造型特点 3

2.1.1 战国早期模糊型 3

2.1.2 战国中期兽面型 5

2.2 纹饰特点 6

2.2.1 几何纹饰 7

2.2.2 动物纹饰 8

2.3 色彩特点 9

第3章楚式镇墓兽的内在意蕴 10

3.1 楚文化特点 10

3.2 楚式镇墓兽中的楚文化 11

3.2.1 饱含浪漫主义情怀 11

3.2.2 充满原始野性活力 12

3.3 楚文化在镇墓兽艺术手法上的体现 13

3.3.1 刚柔并济 13

3.3.2 以形写神 14

3.4 镇墓兽是楚人精神信仰的集中体现 14

第4章楚式镇墓兽对自我创作的启示 16

结语 18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0

第1章 绪论

20世纪30年代,出土了一种兽形木雕,令众人惊讶的是,这种造型的器物在战国以前从未出现过,在别区域也没有出现过。随着科技发展,考古工作不断进行,越来越多的木制怪兽从楚式墓葬中涌现出来。虽然它们无论在造型上还是纹饰上都存在着区别,但是我们暂时以日本水清野一教授的考证为准,把它称之为镇墓兽。镇墓兽的出现引起了考古学界的重视,经过多年的研究,它的命名趋于准确。长期以来,镇墓兽都被当作辟邪之物。

1.1研究现状

漆器镇墓兽最早出现在先秦的楚墓中。如今考古学家已经将楚墓的辨认标准确定为漆器镇墓兽。第一尊镇墓兽被发现于长沙楚墓中,而后随着挖掘工作的不断进行,现如今,漆器镇墓兽已超过300件。出土数量最多的就是楚国的故都——江陵地区,其次就是在楚国的管辖范围内的湖北,湖南,河南等地。漆器镇墓兽属于工艺较为复杂的随葬品,一般都是身份地位较高的王公贵族的墓葬中才会出现,每个墓都仅有一件,目前还没发现一墓两件的墓葬。另外,在出土漆器中发现的镇墓兽的材质与其他漆器相同,主要是木雕。楚国早期雕刻工艺尚不发达,因此早期的镇墓兽多是以黑色裸漆为底,再加以彩绘。楚国中后期,随着雕刻工艺和审美的提高,漆器镇墓兽多以雕刻为主,颜色多是黑色和红色。根据目前出土的漆器,兽镇,漆兽的构成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材质都是木头,其次都有以下三要素,即头插鹿角,长形兽体、方形底座。不同之处在于其面部特征变化明显,制作方式有最开始的彩绘逐渐变为雕刻,形制也逐渐变得复杂,从没有鹿角到鹿角,没有舌头到舌头,从直到弯曲的脖子特征。在其发展的鼎盛时期甚至还出现了华丽复杂的双头镇墓兽。虽然镇墓兽经历了一个无角的时期,但大部分漆器镇墓兽都有鹿角。其整体形制无明显变化,只是上面所绘制的纹样有略微变化。除了兽体本身的变化外,其底部方座的纹饰也经历了由简至繁的过程,其形制从最初的较高的梯形方座变为较低的方形底座。

现阶段考古学家多是通过的形制特点及楚地的风俗文化来研究镇墓兽,不置可否,镇墓兽这种独特的丧葬器物的出现离不开楚地文化的影响,但是我们只把目光放在其文化和形制上却显得有些狭隘。对于楚式镇墓兽独特的鹿角装饰,独特的造型特征,复杂多样的图案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不妨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镇墓兽。从艺术的角度去分析其造型纹饰。

1.2研究目的

楚式镇墓兽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是一个综合体。有助于我们了解先秦时期的漆器随葬器物的造型艺术及其雕塑工艺的发展。楚式漆器镇墓兽只在楚国出现,在战国时期其他地区都未见此物,它所代表的是楚国得天独厚的地域特点;其次这种特殊对的漆器镇墓兽的流行时间实在春秋晚期到战国晚期,战国之后就完全退出冥器的舞台,这说明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数量的变化与楚国的兴衰完全一致。

本文力求以前人对楚漆器的研究为基础。分析色彩,装饰等方面的审美特征,以理解楚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其实我不单单是在研究镇墓兽和楚文化,更多的是在向他们学习。楚文化所包含对的内容一应俱全,无边无际,属于包罗万象的文化范畴。在官僚制度方面总说“汉随秦制”,而在文化方面有学者提出“汉随楚制”的观念。无论是政治,文化还是艺术或宗教,中原文化都是从荆楚文化发展而来的。那么镇墓兽产生的契机是什么,它所拥有的美学含义对当今社会有何借鉴意义,这就是本次研究的目的。

在本文的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采用了战国时期凤凰鸟装饰的发展背景和凤鸟装饰的体现。对凤鸟饰品的艺术内涵,文化内涵和审美精神的关键分析表明其中所蕴含的设计思想与审美精神依然值得后人研究。

第2章 楚式镇墓兽的外在形象

抛开楚式镇墓兽具有对的丧葬冥器功能不谈,把它当做一件工艺品来看只欣赏其艺术价值。惊奇地发现其艺术形式多样,最具楚国特色的就是结合彩绘,雕刻,漆艺等,这些工艺将镇墓兽的形体与装饰纹饰结合完美,再加上天然的麋鹿鹿角,这种表达形式表达了楚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品味。其造型在战国时期也是自成一派,其造型很抽象,给人一种超脱尘世,具有独特的楚式风格,既全面地向世人展示了楚国在鼎盛时期的政治面貌和丰富多彩的风格,又充分展示了楚人对于审美的严苛追求以及极强的造型意识。从中可以看出,镇墓兽是一件具有高度装饰性的艺术品。

2.1 镇墓兽的造型特点

春秋时期,楚国突然强盛起来。由于它位于南方地区,当地少数民族人口基数大,受到其习俗的影响,楚国的艺术与少数民族的艺术逐渐融合,其艺术形式有了自己独特的表现和发展。在此期间,楚式镇墓兽在漆器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开创了辉煌。

楚漆器镇墓兽由三部分组成。它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包括天然鹿角,方形基部和动物形体。随着历史发展,制作镇墓兽的材质发生了很大改变,有木头,陶土,石头等。本文着重研究主要雕刻木器漆的镇墓兽。楚式镇墓兽的面部特征独特,多具有向外凸出的眼睛,垂至胸前的长舌,天然的麋鹿鹿角。从形态系统的发展演变来看,可以分析楚式“墓兽”的情况。这三种形式不只是镇墓兽的发展过程,楚漆器的发展过程也基本被包括在内。

湖北当阳四号赵湘墓出土的镇墓兽是最古老的镇墓兽。(如图2-1)它产于春秋中后期。头部是一个圆角正方形,有一个卷龙状图案和一个圆圈形图案,中间立着的是四棱柱作为躯体,其下部是呈梯形的方座,身体涂满黑色油漆,以赤色绘制卷云纹,兽体总高60厘米。这种镇墓兽被称为祖传类型。这个木制镇墓兽的头部没有插入鹿角的榫卯结构。可以推断,在镇墓兽设计之初,楚人并没有插入鹿角的想法。在曹家岗这个春秋末期楚墓出土后(如图2-2),发现该镇墓兽的兽首也不存在榫卯结构,但棺内有四块破碎的鹿角。襄阳湾出土的七座楚墓在春秋末期相似。其中,均有真正的鹿角碎片出土。这是鹿角作为葬礼对象的最早发现。可以推断,早期的“祖先类型”镇墓兽没有鹿角的典型特征。

2.1.1 战国早期模糊型

随着历史的发展,再加上楚人发现在镇墓器具上加上真正的鹿角,这样可以增强镇墓的效果,并逐步保存和发展这一特点。从那时起,头鹿的鹿角已成为战国时期楚式镇墓兽的象征特征。此外,根据考古研究,镇墓兽的形式是否高尚与国情息息相关。楚的发展和繁荣时期越多,其形态系统就越复杂,鹿角越发达,越强壮。当它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双头镇墓兽开始出现。

图2-1 模糊型镇墓兽(宜昌博物馆官网) 图2-2 模糊型镇墓兽( 湖北当阳曹家岗5号墓出土)

图2-3 兽面型镇墓兽 (江陵雨台山楚墓) 图2-4 兽面型镇墓兽(江陵天星观出土)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楚国的镇墓兽格局逐渐改变(如图2-3)。头身相连并安装了榫卯结构,插入一个方形底座,没有脖子,圆脸,眉毛,眼睛,也没有舌头,只是头顶部插入了一对真正的鹿角。这是漆器镇墓兽最初出现时的初始状态。整个面部特征是模糊的或者没有明确表征,没有长的舌头。这是楚镇古墓首次出现时的状态。在战国初年,似乎逐渐发展成头顶上一对真鹿角的兽类,装饰性装饰也更加复杂多样。从江陵烟台古墓中,镇墓兽具有这样一个典型特征:头部两侧有鹿角,圆脸,无嘴,无鼻,无眼,无舌,无颈,整个头部基本呈几何形状;底座是梯形的;全身涂满黑色油漆;脸上涂有陶纹和卷曲的云纹,这些纹饰都是被以黄色和红色为主。身体和底座都装饰有菱形纹饰和云纹。鹿角以墨水勾勒的卷云纹图案装饰。这种不清晰的类型应该是楚的镇墓兽的早期雏形。相对于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的镇墓兽而言,缺乏清晰的面部特征已成为这类镇墓的最大特点。

2.1.2 战国中期兽面型

战国中期是楚国国力强盛时期,因此这一时期所出土的镇墓兽数量最多,分为单头和双,甚至还有狗头,兽头。但是,所有镇墓兽仍然有三个基本特征。头部,身体和座位分为三部分。在脖子,身体和座位上绘有龙形,S形和几何形的图案纹饰。鹿角上也有图案。这种镇墓兽的脸部特征已经从早期的模糊或无法形容的特征转变为抽象的兽像,(如图2-4)头部的形状从圆形变为方形。面部特征的变化是楚式镇墓兽的象征性变化,从兽突出的眼球的形状可以看出,雕刻技术被用来模仿兽 面。用牙齿,长舌头悬挂胸部,表现上用浪漫的方式和夸张造型突出了镇上墓室怪兽的怪异形象特征。这种类型的镇墓兽一般都被涂上黑色油漆,脖子短,饰以龙纹。在鹿角上,也用被涂黑的云纹或弦纹装饰,身体和基部都饰有S形或几何云纹。这种“坟墓兽”有大量的发掘,历史悠久。在造型和装饰方面,已达到镇墓兽生产技术的顶峰。这时,镇墓兽的单头形象头逐渐演变成了双头镇墓兽形象。

双头镇墓兽部分形状与单头的形状相同,只是两个单头个体相互背离,并且颈部以弯曲方式连接。不过双头镇墓兽的数量较少,基本上只出现在战国中期。如江陵县鱼台山出土的双头漆器镇墓兽(图2-5)。它长达93厘米。背向曲颈相连,颈下躯干部分先是分开,向反方向弯曲形成一个圆环形状,而后在躯干的最下方,二者又相互连接。两头都是兽面,眼睛宽阔圆润,舌头延伸到颈部,全身漆黑,绘制有红黄纹饰做以装饰。两个头部的顶部支出被插入一对巨大的鹿角。最下方还是一个方形底座,表面也绘制了和兽体躯干一样的纹饰以做装饰。蹒跚的鹿角似乎在风中飘动,它与对称的厚实方形底座一起放置,形成一个非常神秘的图空间。一个错综复杂,灵巧多变的神兽就这么诞生了,极具审美意义,浪漫而庄重,神秘而简单。

由此可见,战国中期不仅是楚国国力强盛的时期,也是楚式镇墓兽发展的鼎盛时期,造型方面精巧绝伦。

2.1.3 战国晚期类人型

在战国末期,有镇墓兽出土的墓葬很少。(如图2-6)除了脸部变化之外,此时出土的镇墓兽的鹿角也发生了变化。鹿角的位置从头顶转移到了头部两侧。根据其面部特征把它定义为类人型。拟人化的镇墓兽比动物的脸更加平易近人。这种镇墓兽在其眼睛,鼻子和嘴巴中使用雕刻技术,其眼睛被描绘为月牙形线条。扁平的鼻子,嘴巴甜美微张,脸型上的造型技术更逼真,也更简洁,基本采用概括的形式,这也是它显得柔和的原因。这样看来,这一类型的镇墓兽的表现力和影响力都不如前者。与动物脸型镇墓兽相比,装饰色彩丰富多彩,仿人型镇墓兽的装饰更为简单。整体造型也非常简洁,如果它不是头形的身体和楚式的镇墓兽相似,我们很难将它与其他镇墓兽进行比较。此时镇墓兽的工艺似乎在逐渐下降。

2.2 纹饰特点

按照目前的艺术类别,楚式镇墓兽的是一个综合了很多制作工艺的器物,所以除了要关注形制特点,同时也要对其中刻画的纹饰和色彩进行观察,以此来分析其表达出的楚风楚韵,从而了解楚文化。镇墓葬的材料一般是木制的,制作过程主要是雕刻和漆器装饰,因此大部分学者将其归类为漆器。楚艺术深受楚人的哲学、风俗和巫术文化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楚漆器也表现出其独特的形式特征。楚漆器技术在春秋时期发展成熟。早期楚国的漆器主要是铜器的附属物,一般用于祭祀场合。漆器的形状和纹样主要以铜器为模型。在后期的发展阶段,直到成熟期,他才摆脱了原来的陪衬身份,甚至渗透到楚人的生活领域。出现在生活中的各个阶层的人,其风格也是自制的,造型多变复杂,在装饰中经常采用绘画花纹的方法。青铜纹饰通常是造型,具有雕塑感,而墓葬纹样则结合书法的特点,将连贯的书法笔刷融入纹饰的轮廓。这一过程中的装饰图案显得更加智能化,更能反映出震撼和敬畏的作用。

从楚国漆器工艺的角度看,镇墓兽可以说是一件很好的作品。楚国漆器纹样具有绘画的特点,通常有几何图案、植物图案、动物图案和图形图案四种。墓碑经常出现在几何图形和动物纹路上,一般是平涂填充和线条绘制两种方法,底色多为黑色、红色、黄色。在这两条线中,几何线占多数,动物线较少。几何图案以卷云纹为主,动物纹以龙纹为主。装饰物在头部、身体、底座三部分的分布,后来在头上插入鹿角之后,鹿角上也画出该图案以作装饰。镇墓葬装饰具有楚漆器的明显特点。经过处理龙线和云雷线由青铜器演变而来,它们被画在船的表面,喷雾画的内容与物体的形状密切匹配。形成生动流畅、自由轻松的时代新风貌。这种图案的使用不仅保留了青铜器皿上怪物的形象,而且充满了生命力,这是非常现代的。在楚式镇墓葬的纹样中,纹饰的作用不仅是表面装饰,而且还具有深化或附加其相关符号的象征意义的功能,使该镇的墓葬不再是死物。这是一件充满生命的艺术品。

2.2.1 几何纹饰

春秋时期,楚国漆器上的几何装饰品主要由卷纹、钩纹、水纹、钩雷纹和波纹图案组成。这一时期的模式通常被用作辅助模式,并与其他模式相结合。到战国时期,主要有山型、云纹、卷云纹、钩云纹、云雷、三角雷、连体闪电等。这些模式随时代而变化。镇墓兽的几何图案主要是卷云纹,一般呈现流线型,这充分说明了楚人对流线型美感的追求。最早的楚城墓葬是在春秋晚期湖北当阳赵湘第四墓出土的。身体周围用红色油漆画。卷云纹是早期云纹的变化形式,形状是前后旋转的云纹,在自然规律中模仿了周期的运动规律。在云纹后期造型中,“S”型和“C”型是两种基本形式。江陵伊台山出土的陵墓是卷云纹,周围有“C”字。战国后期,除正、负、正的相对旋转外(如图2-7),还出现了与三角纹、凤凰纹合并的云纹组合图案。外形更优雅。这使整个器物显得灵活自如。

2.2.2 动物纹饰

春秋时期,楚国漆器上装饰的动物图案主要有龙、凤、食粮、盗纹、鸟、动物等。这些图案一般是以漆器的表现形式相互结合的。战国时期,随着漆器工艺的成熟,除了原有的装饰物外,鹿、豹、猪、狗、动物标记、青蛙、朱红鸟、官鸭、鹤、孔雀、金鸟、凤纹畸形、形鸟、鸟头、蟒、蛇、怪物、鬼怪、盘条等。它们大多也被用作主要的装饰图案,而外围则由几何图案装饰。楚式镇墓葬动物纹样以龙纹为主,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多样性。龙凤是楚国艺术形式的主要表现形式。龙纹样在城镇墓葬中的应用,不仅体现了装饰物的创新,而且使镇墓葬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龙凤在楚文化中的地位很高。楚式镇墓兽中的龙纹(如图2-8)经过扭曲变形,变化多端,极具抽象性。凤纹(如图2-9)也是镇墓兽中常用的纹饰,在楚人心目中,凤是祝融祝融是楚人的祖先,传说他是凤鸟的化身,于是楚人借凤来怀念先祖,尊凤尚凤。常以凤喻人,当然凤所比喻的人都是品德高尚之人。楚人还认为凤神通广大,有着强大的力量,可以降龙伏虎,并且和鹿一样具有引魂升天之效。当然这时的凤纹已不再是写实风格,而是只取其头部造型特征。后期在创作中,楚人还将几何纹用在镇墓兽的装饰中,使得楚式镇墓兽更具观赏性的同时,还极具现代感。这些纹饰与器物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实现相互展现最佳状态,形成栩栩如生,生动流畅的“楚式”风格。这种装饰画发特点在周朝青铜器冶金纹路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化和改变,根据造型特点,在兽首,鹿角和方块都涂上了适当的图案。与青铜器的硬度和硬度不同,它处处充满着生机勃勃的活力。

以上是毕业论文大纲或资料介绍,该课题完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请添加微信获取,微信号:bysjorg。

相关图片展示: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