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式镇墓兽的审美意象分析开题报告
2020-04-13 15:54:1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我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是《楚式镇墓兽的审美意象及其造型差异产生探源》。在先秦楚墓中常出土一种神秘、怪异的头插鹿角的木雕物品,考古学家一般称之为漆器“镇墓兽”。它是楚地仅见的器物,反映了楚人特有的某种丧葬观念和信仰。漆器“镇墓兽”已成为考古学家辨认楚墓的一种典型器物,20世纪30年代,它首次发现于长沙楚墓中,而后随着楚墓的大量发掘而出土,总数已近300件。出土地都在先秦楚国所辖的湖北、湖南、河南、安徽四省,尤其以楚故都纪南城为中心的江陵地区数量最多。漆器“镇墓兽”一般一墓只出一件,出两件者极罕见,均出土于有棺撑的墓中。出土位置大多在头箱,也有见于边箱的。且同时有铜礼器或仿铜陶礼器随葬,说明墓主人具有较高的身份和地位,这表明漆器“镇墓兽”是当时楚国贵族的随葬明器。漆器“镇墓兽”的质地以木雕为主,其早期往往裸漆并加以彩绘,到了中后期漆器“镇墓兽”的面部轮廓则由彩绘变为雕刻。综合所出的各式漆器“镇墓兽”,其基本形状主要由鹿角、兽体、方座三部分构成。其中面部的变化最大,从开始的描绘到后来的雕刻,从最初的简单到最后的复杂多变,经历了一个无舌到有舌、无颈到曲颈、兽面到人面的发展过程,并有了单头、双头之别。底部方座的装饰有繁简之别,由梯形方座变为方座,而漆器“镇墓兽”的头顶则一直都插有双鹿角,且取材于狩猎所获的真鹿角,只略微在纹样绘制上有变化。这种将大自然中的真实物体运用到漆木雕刻中是楚人打破常规,别具一格的奇妙构想
楚式“镇墓兽”的风格独特,是雕塑和漆绘高度结合的产物,胎体的造型和漆绘的图案、色彩都反映了楚人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品味。造型在先秦时期独树一帜,充分展示了楚艺术鼎盛时期多姿多彩的风格面貌和楚艺术特有的造型意识与审美追求,是观赏性很强的艺术品。“镇墓兽”的出现不但显示了战国时期的楚漆器在艺术形式上不再有依附性,而且它的造型很抽象,给人一种升腾感和超脱感,从艺术角度来看是中国漆工艺史上严格意义的第一例纯观赏性工艺品。它综合了各种艺术形式,所包含的漆工艺含量在当时也是通过对漆器“镇墓兽”形制特点的研究,可扩充我们对中国上古时期造型艺术发展状况的认识。漆器“镇墓兽”是除楚墓以外其它战国墓中不多见的特殊之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时代特征,它从春秋晚期的楚墓中开始出现,但数量很少,到了楚漆器发达的战国中期,漆器“镇墓兽”的数量最多。在战国晚期又很少见,直至最后消失。这种数量上的变化与当时楚国兴衰的历史是一致的。因此,通过对漆器“镇墓兽”形制演变发展的分析,可以对了解楚国的族源,政治以及文化的兴衰演变过程起到很大帮助。这种神秘怪异的漆器“镇墓兽”的文化内涵,前人已做过比较多的研究,在定性和命名上分歧较大。惟有一点可以肯定,它的存在与当时楚巫文化的盛行是分不开的。可以通过漆器“镇墓兽”作为一种随葬品是古人刻意制作、挑选而埋葬的事实情况来分析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当时的丧葬习俗。楚墓中漆器“镇墓兽”的大量出土,为研究楚人丧葬习俗以及镇墓兽的形制、用途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思路:本文先从材质,构成,造型等方面的审美意象进行分析,然后会从漆器“镇墓兽”的形制入手,结合楚国的历史发展背景与楚文化的特点,分析影响漆器“镇墓兽”形制变化的因素以及它体现出的楚艺术特点,来探索楚人究竟是以什么原形来制作出漆器“镇墓兽”这一形象,其包含的意义和所代表楚人的思想理念又是什么。通过对比大量考古现场发掘记录和古代文献资料,结合楚国的历史、民族崇拜来分析漆器“镇墓兽”这一神秘形象与楚人的信仰之间的关系,研究该形象被楚人放置在墓中随葬所代表的精神意义,以及这种意义在楚人的社会生活中又吻合了他们的一种什么心理。漆器“镇墓兽”产生的契机和条件是什么,它的随葬隐藏了楚人的什么心理,就漆器“镇墓兽”这一典型的楚丧葬明器的原形和用途等问题现有十余种不同的说法,这些说法多是将漆器“镇墓兽”和古代神话中的某些神象描述作对比,或者是将楚人的迷信风俗附加到漆器“镇墓兽”身上来得出结论,本文选择从一个新
的角度—随葬漆器“镇墓兽”的墓主头部的朝向入手,通过对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的引用分析,联系楚人政治策略、风俗习惯等因素,试图从墓主身份来分析漆器“镇墓兽”的源起,更好地揭示其在墓中存在的神秘意义。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陈振裕.楚文化与漆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郭德维.楚系墓葬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3】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信阳楚墓[r]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