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设计学类 > 艺术设计学 > 正文

照明艺术在展陈策划中的应用分析毕业论文

 2020-02-15 23:47:46  

摘 要

与绘画,雕塑等古典静态艺术相比,当代艺术创作和表现的多样性和多样性给展览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和挑战。本文以中国当代艺术展览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西方的当代艺术展展陈主题及方式,以及西方艺术家、艺术评论家以及各界人士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展陈的评论来分析中国当代艺术展陈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并列出一些可能适合中国当代艺术展陈未来发展的方向及可行方法,给正在趋于成熟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跟为明确的方向并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古典艺术 当代艺术 西方展陈方式 中国展陈方式 艺术评论

引言

1.1选题缘由

相对于绘画、雕塑等古典静态艺术来说,当代艺术的创作以及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给其展陈带来了更多的困难与挑战,本文以中国当代艺术展览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西方的当代艺术展展陈主题及方式,以及西方艺术家、艺术评论家以及各界人士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展陈的评论来分析中国当代艺术展陈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并列出一些可能适合中国当代艺术展陈未来发展的方向及可行方法,给正在趋于成熟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跟为明确的方向并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实际应用价值

  1. 研究西方当代艺术展的展陈方式及其展现的展陈效果。
  2. 使用能完美表现艺术家思想,以及让人们更好接受和理解的展陈方式的当代艺术展,能让人们更为理解和认识并接受复杂的当代艺术,使更多人来对当代艺术感兴趣,并且消除部分人认为当代艺术粗俗的经济目的。
  3. 基于对当代艺术展的展陈方式和展陈效果的研究,可以让艺术为自然、政治等发声,让艺术展不仅成为艺术家与人们交流的场所,也让人们明白艺术不仅仅是艺术本身,更是一切的缩影或寄托。
  4. 更好的展陈方式和展陈效果能够更好的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提高中国当代艺术以及艺术家的国际地位。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当代艺术的展陈方式在国内还是较为新颖和不够成熟的领域,本身中国的当代艺术较西方就发展的较为缓慢和青涩,整个思想和政治的大环境也没有让当代艺术在中国能够得到迅猛发展,对于当代艺术的展陈方式研究就更加单一。

国内外学者对于当代艺术的研究并不是少数,特别是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变快,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当代艺术的形式也是不断的变得更加多样化。当代艺术英文原词是Contemporary Art,而contemporary这个单词的本意是可以翻译为“同时代的”、“当代的”,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代中、或者不同的政治和文化背景等等不同的大环境下面会出现的不同形式和种类的艺术,它是迎合或者与我们当代人的兴趣以及审美和喜好背道而驰的,我们将它称之为当代艺术。而在西方的艺术文化之中,很多时间点都曾被称为当代艺术的时间起点,但我们则一般把1989年作为真正的起始点,在那个时候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打破了文化上的差异和隔膜,加强了艺术的交融与碰撞,从而让艺术可以往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于是就形成了现今有着超出于传统绘画、雕塑等形式的更加多样的艺术形式来构成的我们所谓的当代艺术。在当代艺术之中,后起的美国仍然是占有主导地位的,毕竟这是一个纵向历史不渊远,但是却有着非常宽广的横向发展的有着极强的包容性的国家,那确实是一个当代艺术能够得以发展的肥沃土地。其次则是传统的艺术之地——欧洲,相比之下,中国本土的当代艺术的发展则相对迟缓,学者们对于当代艺术的研究就更加少了,其中要数吕品田先生在2016年就发表了一篇关于当代艺术的研究文献——《守望理想:中国当代艺术思想与实践批评》最为有代表性。

而对于当代艺术展览、展陈方式等的研究,则有郑胜天先生于1987年在《美术》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名叫《从洛杉矶当代美术馆谈起》的文章,这个应该可以算得上是中国最早的有关于当代艺术展览及展陈方式的研究性学术论文了。紧接下来则是费大为先生于1999年发表的名叫《当代艺术的展览和展览策划》的研究性文献,接下来的便是巫鸿先生和王璜生先生在2004年主编的名叫《地点与模式:当代艺术展览的反思与创新》的书。除此之外,为了更加严谨的完成本文的撰写,笔者还拜读了2014年清华美术学院所出版的《清华美术卷16——策展与中国当代艺术》,再到后来张乾元先生于2018年在《艺术百家》上发表的名叫《从纽约、华盛顿的艺术馆看美国当代艺术的文化策略》的研究论文等等。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大大的推动了当代艺术在我国的发展,这也自然而然的也引起了不少国际知名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的注意,就比如凯伦·史密斯便写下了《发光体2号——亲历中国当代艺术现场》一书。

1.3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法、调研法、信息采集法、研究分析等,对西方当代艺术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展陈特色与差异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得出当代艺术的社会文化价值。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 文献法:对现有科研成果和学术研究进行研究整理,清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概况。
  2. 调研发:以上海双年展为实地考察,对一些当下正在举办的中国较大型的当代艺术展的展陈方式及特色进行资料采集。。
  3. 信息采集发:搜集往年中国大型当代艺术展以及一些私人艺术展的相关资料并对其展陈方式及特色进行分析。从国外咨询或研究中获取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评论。
  4. 研究分析法:通过国际信息网络平台搜索、掌握国外的策展师和艺术评论家对中国当代艺术及展陈的看法。

2. 中国当代艺术展陈的发展及现状

2.1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史


对于最普遍和最被认同的观点来看,将1989年作为当代艺术在中国的起点,那么当代艺术的发展在我国土地上也走过了三十个春秋,在经历了无数次起起伏伏、认可和反驳甚至谩骂之后,逐渐地发展成为了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多元化形式和如此的规模。不管是西方还是中国的当代艺术,都是时代的产物,特别是在中国如此被政治主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中,伴随着政治发展,而政治推动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之后,当代艺术在我国这样特殊的环境下,在不同的阶段则表现出了非常不同的风格和样式,由最初追求独立、反叛、逆反的精神转变为了逐渐趋附于西方势力的模式,再到最后,则将目光和创作聚焦到了反映社会事实和自身的感受和体验之上,也终于回归了艺术的本质——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西方当代艺术在经历一个多世纪的探索后,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而中国当代 艺术作为一种年轻的艺术形式仍在不断进步和发展。本节对中国当代艺术历程 进行梳理,力图探究其发展脉络和展览策划的关系。

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的现代化政策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可以从世界各地学习艺术,也让他们有能力独立于国家委员会和得到认可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进行创作。在1979年的“星星美展”上以艺术展览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次展览有150多件作品,但是许多艺术家并非科班出身,于是他们用了自己想要使用的方式来表达了自己对这个政治体制和社会环境的看法,自由的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所想。这样子的独立开创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当代艺术。这样子充满抗争的一次展览是政治和人文的完美结合,不仅让人们看到了艺术家们越来越大胆的对于政治的对抗,也让艺术有了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

逐渐的,到80年代后,中国当代艺术出现了又一个重要的美术运动——“八五新潮”。 当时,一些艺术评论家以中国美术新闻为前沿,介绍了1985年至1989年欧美现代和后现代艺术的理论知识,同时介绍了中国的前卫艺术家,罗中立和王广义在此期间被大众所了解的。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政治流行和愤世嫉俗的现实主义这两种风格以及北京的“东村运动”(East Village movement)占据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主导地位。

和上个世纪80年代艺术家们积极踊跃的不断创新和挑战不同,中国当代艺术在“八五新潮”的后期便慢慢的走了下坡,逐渐走向了衰败,也许是创作灵感的缺乏,亦也许是因为西方的当代艺术发展更加成熟与迅速,“拿来主义”和“挪用艺术”开始出现在了中国当代艺术圈,当代艺术的作品少了许多创意。各界艺术家和观众也开始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感到担忧,社会的各界,不仅是艺术界都开始呼吁,让艺术回归其本真,即传统的“纯艺术”。于是在这样的情势之下, 1989年2月在各美术协会以及相关单位的合作之下,又在中国美术馆里举办了一场“中国现代艺术展”,只是希望在这样的一次展览之中可以寻找到更为合适的当代艺术形式,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其中的很大一部分艺术作品仍然过于随意,甚至是低俗,所以观众们并不买账,仍然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感到无比担忧。

在这样的一场不那么成功的中国现代艺术展结束之后,中国的当代艺术才开始进入一段真正的沉潜期,当然这和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追究其最为根本的原因,则仍是因为“八五新潮”的开展的出发点是将西方当代艺术作为典范,过多的去借用甚至是直接挪用,而忽略了真正属于本土的元素和风格以及表现形式。因此在这样的一场风波以后,接下来的90年代初期的当代艺术家们开始真正的将当代艺术本土化、中国化。那时候的中国当代艺术便逐渐开始褪掉了激进、叛逆等等标签,那时候所谓的 “泼皮艺术”、“玩世”、“ “政治波普”等类似词语便明确的表明了当时的艺术家们的心态。

其实90年代中国的当代艺术发展的蓬勃之地并不在国内,可以算得上是“墙内开花墙外香”,那时候很有代表性的徐冰等人都去了海外谋求发展,这更加加强了中国与西方的当代艺术的交流。由于那时候整个西方艺术界已经觉察到了中国当代艺术对西方当代艺术表现形式的模仿,也看到了这样子的模仿之中正在慢慢展现出来的属于中国的本土化的元素等,这些艺术家所在外办的展览反而更加受到关注。

当然在最开始的时候,西方艺术界仍然看不上中国的当代艺术,认为其创作水平并不在一个高度,他们仍然偏爱那些具有非常强烈的本土色彩的作品。于是在这样的形势所迫之下,中国的当代艺术家们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展现出最本土化的艺术。许多知名艺术批评家始终认为中国的许多艺术创作是对国外策展人和收藏家的一味地攀附,失去了艺术创作的本质和意义。

中国的当代艺术一度受到冷落,真正的则是在第三届主题为“海上•上海”上海双年展才得以得到政府的支持和任何,上海双年展还是主要延续了威尼斯双年展的形式,广泛接受并展示最前沿的实验艺术,邀请居住在海外的侯汉儒和清水敏南担任策展人,负责从国际上选择艺术作品。在此之后中国的当代艺术则开始更为广泛的被大众所接受,上海在一直延续举办着双年展,许多私人的小型当代艺术展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为当代艺术的良性发展提供了硬件支持,内容题材更加广泛,形式也是更加的多样化。而在这样的艺术环境之中,我国人民的艺术审美水平也逐步提高,对当代艺术的态度也从“对与错”的本质之争转变为对“好与坏”的评价。

尽管这次的双年展标志着我国政府与艺术的官方和解,但仍然许多专业且严苛的艺术评论家和社会评论家认为,这次的双年展的政治目的太过于明显,当然在发展到现今第十二届上海双年展,我国的当代艺术展已经开展的相对成熟了,人们对于当代艺术的态度也是更加习以为常。那么要更好的发展中国的当代艺术,就需要借助更好的工具和手段,也就是我们的艺术展陈,来让当代艺术与观众之间架起桥梁。

2.2 中国当代艺术展陈方式


对于传统的艺术展陈来说,在最开始的时候便是艺术史、美学、建筑学、博物馆学、心理学、经济学、营销学等许许多多的学科的综合体。而这种跨学科性也就决定了艺术展陈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当然也表现出了它极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正如拜耶所言,展览设计是“大众传播与集体努力和影响的力量与多种媒体的顶点。视觉传播的整合方式组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复合体;语言作为形象的印刷(载体),图片、绘画、照片、雕塑物、材料和外表、色彩、光线、运动、影片、图表等等都是作为符号象征,所有有形的与心理的方法的运用产生了展览设计的强化和新的设计语汇”。正因为这是一门非常复杂的交叉性学科,要想了解艺术展陈,我们首先要了解展览到底有哪些存在形式以及每种展览所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根据展览的本质可以将展览分为两大类:一是对过去出现的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或某一特定时间段出现的艺术现象来进行学术讨论和整理,这一种是属于学术性质的展览,多带有教育性和传播性,比如:“历史的图像”2009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就属于这类展览。而另一种则是更加偏向于当代和未来正在或者即将出现的艺术家所擅长的新型艺术形式或艺术创作现象,这是一种带有讨论性甚至是批判性的展览。一般来说,若只将展览分成这两大类,那么在办展以前,策展人则需要确定所办展览属于二者其中哪一种,再去考虑该展所需要去完成的目的,以及所需要的艺术品。再考虑到这些问题后,就要去寻找合适的艺术品,对于前一类展览,策展人所需要做的便是强调并突出作品的意义并让观众充分接收到。而对于第二种展览,策展人就需要去寻找符号的作品,这些艺术品需要有一定的艺术史意义,或者说策展人需要赋予该作品艺术史意义,让其成为能够引人思考学术性问题并引导人去讨论并解决问题的好作品。

而展览依照其性质可以分为博物馆展览、艺术展览和商业展览:

  1. 博物馆展陈

就微观层面看,博物馆艺术作品展陈指艺术作品在博物馆中的展示与陈列,涉及空间支持、展品选择、展品布置、技术辅助、媒介选择、参观流线、收支预算等方面。其中,每一个方面又涉及多种维度,如展品布置又涉及观看距离设计、色彩辅助、说明文字设计等等。博物馆代表着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中某一个时代或者某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的结晶,因此博物馆的展陈也尤为重要,从展览组织、展品陈列到相关的衍生物及配套设施及服务,都要考虑周全。以故宫为例,故宫本身就是文物,而根据故宫博物馆的展陈设计师宋沛然先生的话而言,故宫博物院的展览陈列形式之一是:在文物中陈列展示文物。因此博物馆展陈的目的在于——这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承载的积极有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各国之间或者各博物馆之间有更好地交流,另一方面也是要让观众们了解到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和意义。博物馆的展陈,也可以按照上一中分类方法归为第一类,故也应该充分的展示作品在整个历史上的意义。

  1. 艺术馆展陈

艺术展属于最为常见的展览,其中有大型的由政府支持的大型美术馆展览,也有个人小型艺术馆展览,艺术馆展览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也有不同的划分。

根据展览策划的管理形式,我们可以将展览划分为自创站、引进展、交换展、征件展和巡回展五种。

  1. 自创展:

顾名思义即由艺术馆自主发起、组织并策划的原创展览,此类展览市美术馆最为重要的展览,具有极强的创造性和独特性,且规模相对较大,从而表现出该馆的典藏和文献,但也别于国际性的双年展或三年展,自创站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针对性,强调内容的原创性,一般美术馆会将这样的展览交由独立的策展团队来完成,一般会选择独立策展人或和其他美术馆策展人来联合完成这样的项目,美术馆本身的策展人只是参与配合工作,许多的大型美术馆、艺术中心:比如纽约的MoMA、伦敦泰特美术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等,都是如此。

  1. 引进展

引进展可以被分为主动引进展和被动引进展两大类,这是相对于美术馆策展人而言的。作为一名职业策展人,可以主动出击去寻找展览,则被称之为主动引进,而接受策展的工作则被称为被动引进。一般来说,主动引进展主要是采用猎头的形式,在自己可以完成的能力范围内争取去做更大型的展览,主动引进是在美术馆自创展不足以支撑的情况之下,引入高质量的展览来提升美术馆的文化建设价值的非常好的方法。主动引进的优点在于可以有着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构思和策划正常展览,策展人可以将策划重点放在展览和展品本身,而少受其他现实条件的影响。

被动引进展是在中国当代艺术策展界更为广泛存在的,策展人会受到许多条件的约束,此时则需要首先考虑的是在有限的时间、空间以及经费等等条件之下,将展览做的最为完善,最易被观众所接受和吸收。

  1. 交换展

交换展则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即国家地区间或国际之间的美术馆进行整体展或展品的交换,或是一起合作办展。此类展览的挑战性和创作性较少,办起来也相对容易。交换展的有点和目的则是能让美术馆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也可以更好的成长。

  1. 征件展

征件展则是更加强调美术馆本身的特色。多见于较为小型的艺术馆,在讨论并确定了主题后便可以公开征符合条件的作品,一般来说规模较小,预算较少,但却是许多年轻艺术家的展示的舞台

  1. 巡回展

巡回展可以称作是上面四类展览的综合眼神,不管是自创站、引进展、交换展亦或是征件展,都可以作为巡回展。巡回展的目的在于将某一个展览或某一种文化传播出去,扩大该艺术家、该艺术表现形式或者是该地区或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因此是在以上四种展览的基础上进行完成的。对于此类展览的策划则最要注意的是成本、资金等问题。

除了以上的分类方法以外,还有一种非常常见的分类方法,根据其学术架构分为主题展、无主题展和专题展三类。

  1. 主题展

主题展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先有主题,再有展览,另一种则是先有展览,再去确定主题。

第一种主题展是展览主办方根据当下存在的社会问题或艺术现象提出某一特定的主题,让策展人去根据此主题,要求艺术家们完成迎合此主题的艺术作品,并重新组合和构建在一起组成一场展览。做这样的一类展览,策展师需要先找到社会中或艺术界所普遍存在的话题或值得思考的特殊问题,然后做出揭示和批判,将展览主题充分的通过视觉表达来启发观众进行思考。策展人需要设定不仅一个能后引起艺术家的共鸣,并激发其创作、参展、参与讨论的热忱,更要是该主题以及后续所做出来的展览在社会上产生文化影响力。上文分类中提到的自创展则必须是属于主题先行的展览。

另一种则是展览先行,再确定主题。像在国际上享誉的双年展、三年展等则都属于这一体制下的“集大成”式主题展,只是展览的规模达到无法用一个主题来统摄,但是也不能没有主题,因为主题的缺乏会使观众觉得整个展都没有文化倾向。在这样的形势之下,策展人往往需要在展览的框架已经成型的条件之下,做出一场有文化针对性的展览。

Macintosh HD:Users:lx:Desktop:合1.JPG对于这样的主题展,笔者曾去过武汉市合美术馆,参观了其“风格派及未来——中欧当代抽象艺术联展”。 此次展览由德方策展人Karin Wimmer及Sophie-Charlotte Bombeck担任展览策划,由武汉合美术馆及华侨城盒子美术馆联合主办,共展出近六十件抽象作品,包括绘画、装置及影像。此次“风格派”主题涵盖了从美术到建筑、设计到电影、音乐和文学等方方面面的艺术品。通过这一个很有学术意义的展览,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当代抽象艺术家对传统抽象艺术源头之一“风格派”的传承与发展,还可看到中外抽象艺术家作品之间的碰撞交流。展览期间,合馆与相关单位还会举办系列学术活动,相信这对不同国度艺术家的学术交流,还有今后的创作都会起到促进的作用。

图 1图片均为合美术馆“风格派及未来”展览实拍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