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麒麟舞的特色研究——以清溪镇为例毕业论文
2020-02-15 23:48:09
摘 要
麒麟自古以来就是承载着民间美好愿望的瑞兽,正因为这份崇拜之情衍生出了众多与麒麟相关的文化活动,如年画、剪纸、舞蹈等等活动中都有麒麟的身影。东莞清溪镇一带的麒麟舞是集民俗、地方以及神话色彩于一身的,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艺术。本文将从麒麟的相关背景、麒麟舞相关的道具制作、麒麟舞的基本形式、麒麟舞在当下社会的基本情况、麒麟舞如何进行文化传承来进行分析,有助于对麒麟舞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较为全面的认知。
关键词:麒麟舞、特色、传承
Abstract
Since ancient times, Kirin has been carrying the good wishes of the people.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this worship that many cultural activities related to Kirin, such as New Year pictures, paper-cutting, dancing and so on, have emerged. Kirin dance in Qingxi Town of Dongguan is a kind of performing art which combines folk custom, local culture and myth. It is popular among the local people.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background, prop making, basic forms, basic situation of Kirin dance in the current society and how to carry on cultural inheritance of Kirin dance, which will help us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Kirin dance.
Keywords: Kirin dance;Characteristic;inheri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意义与现状 1
1.2 研究内容及思路 1
第2章 概况分析 2
2.1 清溪镇概况 2
2.2 麒麟舞概况 2
第3章 麒麟文化深入人心的原因 4
3.1 “爱人”“守礼” 4
3.2 麒麟的象征意义 4
第4章 东莞麒麟舞的具体内容 6
4.1 麒麟舞具制作 6
4.2 麒麟舞蹈的表演形式 8
4.3 麒麟舞的优势 9
第5章 东莞麒麟舞在当代社会 10
5.1 现今的情况 10
5.2 存在的问题 10
5.2 传承与保护 10
第6章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与现状
现今社会下,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冲击,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出现了无人关注以及无人继承的现象。不同的文化都有它们生存发展的轨迹,它们都是老先辈们留下的智慧,是一个时代的民族精神与气节。如果有一天它们消失了,便很难再找回来了吧。幸运的是东莞麒麟舞没有消亡在时代洪流中,东莞部分地区的人们仍然对其十分关注并在努力地将其发展,通过舞台演出,课本宣传教学等。但就宣传力度而言,并不足以使其良好发展,麒麟舞这一项目需要注入尽可能多的新鲜血液使其更具活力。因此这一特色项目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可以作为研究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传承的蓝本。
1.2 研究内容及思路
研究内容主要围绕着东莞麒麟舞的相关内容展开,并结合麒麟的传说故事及相关文献记载来分析东莞麒麟舞的文化渊源,再加上岭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去分析东莞清溪麒麟舞在造型上的特点,根据学者已有的猜测分析来阐明其中的艺术审美形态。
第2章 概况分析
2.1 清溪镇概况
东莞清溪镇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村庄聚落集中。
在东莞清溪镇上,客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良好的传承与发展。不单单是麒麟舞,还有客家山歌、酿酒和其他民俗舞蹈也深受民众喜爱,在不同时间被搬上银幕,进入国际视野,包揽大小奖项。
根据相关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 “麒麟舞”用来表达人们美好的祝愿,舞蹈总是于结婚、开张剪彩、建筑完工一类“喜庆”的时刻跳起。也正是因为舞蹈中那犹如山林中威武,灵异的瑞兽,其中蕴含的热烈的,妖冶无限的魅力,麒麟舞也逐渐成为东莞清溪的居民心中喜闻乐见的、非常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
在客家人的心目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民间传说,凡是被麒麟脚趾踏过的地方,必呈吉祥,和谐之象。文化需要传承,而传承即意味着时间。《说文解字·十》中有“麒,仁宠也”的说法。
2.1-1海丰圆山麒麟 2.1-2东莞清溪麒麟 2.1-3河南兰考麒麟
图片来源:
https://v.qq.com/x/page/b0518ipa4g4.html
https://youimg1.c-ctrip.com/target/10060e00000076enq8FA7_R_1024_10000_Q90.jpg?proc=autoorient
http://s15.sinaimg.cn/mw690/001yASuVgy70PoG1JCu5eamp;690
2.2 麒麟舞概况
和舞龙舞狮一样,麒麟舞是一项美丽的中国传统舞蹈,是一种模拟兽类动作而创造出的舞蹈,它产生于我们的祖先对于兽类的自然崇拜与美丽联想,是模仿瑞兽麒麟(又说有鹿、狮等不同物种)的不同情绪配以管弦乐器进行。不仅是在对自然祈求庇佑(祭祀),更是一种强身健体的社会活动。不同的是,麒麟舞原本是皇宫中的表演艺术,并将其称之为“麒麟圣舞”,在皇家的各类庆典中必有演出,但由于其只供贵族、高官显贵们享乐,因此不被广大民众所知。而明朝灭亡后才由一位皇宫艺术家将麒麟舞这一绝技带到民间并代代相承,得以流传。麒麟舞是麒麟文化升华的非常具体的体现,是融入民众生活的具有社会教育和精神娱乐功能的产物。近年来数次文化运动,还包括经济大潮对社会观念的冲击,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本就薄弱的麒麟舞也几近失传。幸好中西方文化冲突之下,民众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文化的价值重新被人们重视了起来。作为中国优秀体育文化之一的麒麟舞又重新活跃了起来,经有关人员的不懈努力,麒麟舞成为了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麒麟舞是客家人从北方带到南方来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以锣鼓加唢呐来伴奏,具有长江北部地区花会的风格,与广东岭南音乐不同,是客家人世代相传的文化艺术,它直接地表达了农民辛勤劳动后丰收的心情,每每遇到喜庆大事,或逢年过节,麒麟队都会走街串巷,登门入室,以示祥瑞。
2.1-4麒麟队登门入室
图片来源: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10/c8b87cdbf1ee4b2ab5f1464462a6282f.jpeg
- 麒麟文化深入人心的原因
3.1 “爱人”“守礼”
麒麟简称为麟。《汉语大词典》中解释其为一种传说中的动物,形像鹿,头有角,身有鳞,尾巴像牛尾,古人称其为“仁兽”、“瑞兽”,传闻麒麟出现之处必有祥瑞。《礼记·礼运》中有“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将其美誉为“四灵之首”。而在后续的发展之中,麒麟的形象不断随着人们的想象而变化。。汉代刘向《说苑·辨物》云:“麒麟,糜身、牛尾、圆顶、一角。”宋代朱熹《诗集传》说麟是“糜身、牛尾、马蹄”。明代以后,麒麟的形象变得更加艺术化了。夏元吉说麒麟是:“丰骨神异,灵毛莹洁,霞明龙首,去拥凤臆。星眸眩兮昆耀,龟文灿兮煌熠。牛尾拂兮生风,糜身动兮散雪,跳马啼兮香尘接腕,耸肉角兮玉山贯额。”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麒麟不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动物,是先人对不同自然动物的崇拜相结合所形成的,存在于想象之中的精神产物。经过不同学说的写意,才被民众广为推崇,与它彰显的“仁”、“德”、“瑞”等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紧密相连。
《诗经·周南·麟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磋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磋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磋麟兮!”《毛诗》:“振振,信厚也”是以麒麟做比喻,指麒麟“信厚”,即诚实仁厚。而麒麟“体仁”的品德,主要有“爱人”和“守礼”两个方面。
“爱人”原本是指人与人和睦相处互不伤害,何休注《春秋公羊传》中形容麒麟“状如糜,一角而戴肉,设武备而不为害,所以为仁。”“守礼”本是人类对自身的约束,但三国张揖在《广雅疏证》中说麒麟“不履生虫,不折生草”而形容其注重仪表,处事非常有风度,且性情温和,行走不践踏蚁兽,不毁坏生草,是“爱人”的典范。麒麟所表现出来的就被人们人性化,称之为品德高尚,尊崇其为“爱人”“守礼”的典范。
3.2 麒麟的象征意义
麒麟作为人们心中品行高洁的瑞兽,出现在人们面前必然是吉祥富贵的瑞兆。《春秋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曰:“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麒麟出现在国泰民安,王者在位之时。晋杜预又注曰:“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董仲舒说:“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凤凰、麒麟游于郊。”《故事成语考·老寿幼诞》曰:孔子诞生之际,有麟出现在曲阜,口吐玉书。这些都说明了麒麟是只伴随明君圣上或是贤材大家出世的祥瑞。因为儒家的大肆宣传,麒麟伴随了孔子这样的圣贤之人出世,人们便相信“送子麒麟”这一说法,并且一定是贵子,在如今农村的年画或剪纸中依然非常常见。古人用“麟子凤雏”比喻身份高贵人家的子孙,用“凤毛麟角”形容不可多得的人才。
作为“少见”的神物,麒麟有着富贵的象征。古时不仅龙凤形象被帝王权贵垄断使用,麒麟也是不允许平常人家使用的。传西汉汉武帝捕获麒麟,建立麒麟阁;汉宣帝将有功之臣的形象绘制下来保存于麒麟阁内,对其进行表彰也供后世瞻仰祭祀,则有“功成画麟阁,千古有雄名”。唐代开始麒麟纹样出现在朝臣的服饰上,武则天时将麒麟纹于朝服上,将“麒麟袍”赏赐给三品以上的武将穿戴;明代成为四品官员的服装纹饰;清代在一品武官的补子上绣麒麟。因此麒麟时一种彰显身份的,富贵的象征。
因麒麟有其特有的文化气质,东汉以后麒麟常被用做宫廷之中的建筑装饰,常见于石雕,主要用于纳福辟邪;南朝以后,麒麟形象常常与鹿相对出现,受其影响从类鹿形象变成更显威严的狮虎形象。尽管麒麟的形象各不相同,但“祥瑞”“辟邪”的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仍然抚慰人们的心灵并传至今日。
3.2-3 麒麟官服
3.2-1 麒麟送子年画
图片来源
3.2-1
http://s9.rr.itc.cn/r/wapChange/20172_2_17/a4vvzo62658014244405.png
3.2-2 https://b4-q.mafengwo.net/s11/M00/AA/A9/wKgBEFp3vHiAY44yAA1JH4a9c3g83.jpeg?imageView2/2/w/680/q/90|imageMogr2/strip/quality/90
3.2-3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amp;quality=80amp;size=b9999_10000amp;sec=1558950603474amp;di=ee281b4a1ca3b27acb30fafbf21217aeamp;imgtype=0amp;src=http://bbs.voc.com.cn/bbsimg/2005-8-30/17/200583017271071057.jpg
3.2-2 铜制麒麟雕像
第4章 东莞麒麟舞的具体内容
4.1 麒麟舞具制作
根据先辈们传下来的麒麟形象,龙的头部、狼的额角、头顶有着独角、后脑有短刺分布、身体彩鳞覆盖、尾部有毛发等等基本元素来制作麒麟道具,不同的麒麟头有着不同的称呼。根据麒麟头“鹿角”的区别可分为圆角、尖角、直角麒麟三种;根据耳朵的制作又可分为双耳可动的软耳麒麟与双耳固定的硬耳麒麟。
麒麟舞道具由“头”和“身”两大主要部分构成。由于需要更好地模仿麒麟的上下翻飞,婀娜腾跃的动态,做出灵活的肢体动作,手艺人们选用纸扎麒麟作为道具。
“头”是体现麒麟威武、灵性的关键部位,因此扎制时以玲珑精美、轻盈、适合舞动为上。麒麟头内设有一些小机关,让舞者在头内能简单地控制着麒麟眼睛的转动、口的闭合。麒麟头的制作首先要使用两年以上的黄竹扎出骨架,再用黄藤捆绑固定;第二步需要用纱纸糊出麒麟头的形状,为了成品麒麟头表面平滑,制作时要将纱纸一层层拉平再进行裱糊,最少八层最多十二层,其间使用的是黏合度高且重量轻的手工熬制的面粉浆糊;第三步则到了麒麟头的绘制,先在纱纸上打白底,然后画出各种各样的纹饰,有的手艺人会将反光贴纸剪成大小统一的形状铁在麒麟头两侧,从而增强装饰效果;第四步分两次一稀一稠对绘制完成的麒麟头上光油;最后一步则是进行修饰,安装头部的装饰物品(例如鼻子上的花球或是眼部的睫毛)五个步骤下来麒麟头才算制作完成。
4.1-1纸糊麒麟头骨架
图片来源:
https://youimg1.c-ctrip.com/target/100j0e00000076iojDFC1_R_1024_10000_Q90.jpg?proc=autoorient
麒麟身体的做法相对而言简单不少,其采用传统土布的做法,由红、黄、绿、白、黑五种颜色连接组成,而五色分别对应五行之中金木水火土。麒麟身体的末端是麒麟尾巴,一般用兔毛进行制作,尾部用一根竹竿与麒麟身体连接,表演者可以通过控制竹竿的一端使麒麟做出摆尾的动作。
麒麟的色彩非常讲究,头顶的独角一般为五彩,意喻为独占鳌头;独角从脑后向前弯曲,暗喻才华出众,头角峥嵘;脖颈处镶嵌彩色塔形圆形钉,意为麒麟送子人丁兴旺;麒麟头顶有一以铜制作的圆形镜子,用来代表月亮,眼眶周围和头部后面有一圈深蓝的底色,上面绘有亮白色的纹饰,如天上星辰一般点缀着周边的图案,这是指代披星戴月,还有驱邪驱恶的意思;麒麟嘴边有一圈黄绿相间的纹饰,金线修饰其边,这是暗喻金口玉言。
做好的麒麟不能见生人,要举行“开光见青”仪式才具有神性,成为“仁兽”在此之前需要将麒麟的眼睛用红纸遮挡住,嘴用红绳子捆绑。鉴于传统麒麟舞的节俗性,通常麒麟头是供奉在祠堂或宗庙,用时举办隆重下架仪式,然后使用。关于麒麟的“开光”仪式,其实是为了祈求麒麟的灵魂能附着于制作完成的麒麟道具上,赋予它“灵性”与“神气”。仪式非常具有宗教色彩,首先开光的时间必须在月明星稀的子时之后、黎明之前,地点必须在一颗古树之下。在阴气最重的月圆夜,至阴之灵“麒麟”才会显灵。仪式过程中人们托着制作好的舞具,抬着锣鼓悄悄出发,来到选好的地点,烧香并供奉麒麟神位,由最具威信的长者恭敬地揭去盖着麒麟的红布,让舞具沐浴在月光下,此为“开光”;“开光”后的麒麟需要马上见到嫩绿的,充满生命力的树叶,此为“见青”;“开光见青”的麒麟才能“消邪避灾”“具有神性”。如果时机把握不当或是天气变化,则视为“开光”失败,那么这只麒麟在以后的活动中则会没有生气与活力。
4.1-5 圆角麒麟头
图片来源: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806/09c5128a7dbe49ec923ed0af027f0192_th.png
4.1-3 麒麟头裱糊
4.1-4 麒麟头绘制
4.1-2 麒麟头扎制
4.2 麒麟舞蹈的表演形式
《东莞县志》记载:在元旦佳节,村里就会有麒麟队伍敲锣打鼓以示庆祝。舞蹈队用纱纸层层糊出的精致的麒麟头,漂亮的五色锦布缝制的麒麟身体,模仿出麒麟采青的动作,由两个人一头一尾合作完成舞蹈动作。(其他地区也有多人麒麟舞的表演)(《东莞县志》记载:“元旦至晦,结队鸣钲鼓,以纸糊麒麟头,画五采。缝锦被为麟身,两人舞之。”)客家人在春节前十天左右,上文描述的开光活动翌日,会设酒宴宴请乡中本家之人,出嫁的女儿和其亲属。大年初一在镇子上集中进行表演,由于镇上的人都熟识,在表演前逐一拜访邻里,派发请柬,再在表演结束后一一向人们讨个吉利以维持麒麟舞队的生计。
根据舞麒麟的传人蔡玉财的介绍:村里农闲的时候,男丁就会自发组织在一起摸索舞麒麟的舞蹈方式,多年积累沉淀下来的麒麟舞步步法刚猛,非常适合用来表现麒麟的威武善斗。由两人共同完成的麒麟舞要求舞者配合默契,不仅要熟练运用身体语言、动作造型、麒麟的脸部神态,还要将其与打击乐器的轻重缓急相结合,来表达麒麟静态表情的喜怒哀乐,还要表现麒麟动态的玩闹嬉戏。舞麒麟结束后便是个人的武术表演,武术由单拳、双拳、单刀、长短棍、藤牌的顺序进行表演。这种活动持续时间久,优秀的道具是活动的灵魂支撑,因此清溪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客家传统麒麟舞和制作工艺中独树一帜。
近年来麒麟舞队有了表演形式的创新,将原本的单只麒麟独舞改为三只麒麟群舞,或者以一大两小“亲子”模式的麒麟舞表现,将传统麒麟舞的邻里乡间走街串巷的表演模式,发展出市、审、登上国际表演舞台。在武术表演方面,将过去只是表现个人功夫的单项技能,由单打、双打表演,改为群体武术打斗表演,并根据刀术、棍术和拳脚的特点,进行了整套创意组合的编排,这项创新不仅提高了表演的阵势效果,使得场面更加热烈和奔放,而且使舞麒麟的传统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弘扬与发展。为了使动作更加具有变化性和独特性,麒麟舞队集众家之长,灵活运用传统的麒麟舞套路与创新手法相组合,使这一动作更加凸显稳、平、猛的特点。
麒麟吐出吉祥物献礼的造型表演:第一部分为麒麟下山岗,其招式犹如猛虎,叩拜四方天地,滚地时需要有霸地为王的气势,然后以喘四门、拨大扇、洗身等技艺结束第一部分表演;第二部分,以下山后的麒麟以寻菁、惊菁、踢菁等几个连贯动作后进入花园玩耍,接着以影菁、擒菁、食菁、吐菁等成套艺术动作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