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设计学类 > 艺术设计学 > 正文

中国最美乡村—水墨石塘景观设计开题报告

 2020-05-17 21:21:4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文 献 综 述

一、选题背景

本设计为南京市石塘人家人文景观规划设计,该选题为实际课题。

石塘人家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石塘社区北面,是后石塘村项目改造后的新村名,有"中国最美乡村"之称,获得"中国十大美丽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中国魅力新农村十佳乡村" 、"中国最美村镇典范奖" 、"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 、"江苏省最美乡村" 、"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等荣誉。

石塘人家是南京市江宁区打造的首批"金花村"之一,这个千年古村落青山环抱,3万亩翠竹林海连绵起伏,村内建筑群清一色青砖小瓦马头墙,一直享有"江苏小九寨"美誉。

石塘村源于宋代,至今已1000余年历史。村落面积5.93平方公里,四面环山,丘壑连绵,风景瑰丽。在村庄改造上,前石塘村以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式皖南徽派建筑风格改造,北面石塘人家以"灵龙卧脊、木格门窗、朱漆黑瓦"式江南民居宋代苏派风格改造,村中亭台阁楼、小桥流水,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二、关键词

最美乡村 人文景观 乡村文化

三、选题研究内容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文化建设的差距日益拉大,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产品及其文化服务虽然在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的艰苦努力下有所改变,但尚未从根本上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协调发展,乡村文化建设在整体上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地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或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也因考量指标的影响而忽视乡村文化的建设,有的地方甚至只字不提乡村文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内在联系。

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是乡村,而不是城市(城市是现代文明的典型代表)。现代城市加速扩张的危机日益明显,”城市病”日趋严重,向自然回归、远离都市、重返乡村,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一个趋势。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加速发展乡村文化不仅是解决城乡矛盾的路径之一,而且是保证民族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不致泯灭的战略举措。

(1)研究建筑风格及景观布局

由于石塘人家的周围是环绕大山的区域,同时又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是乡村景观美的灵魂和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文景观风韵和灵气之所在。在景观环境的打造上,景区以村庄自身特色为出发点,将原有乡村生活与休闲旅游相融合,将农民的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进行转化,在改善村庄居住环境的同时,提高村民收入,提升生活品质,将原先相对闭塞的农业种植村向富于休闲山居风格的综合型旅游服务村转变,将石塘人家打造成为江宁区乡村旅游"五朵金花"之"醉美乡村"。

(2)研究乡村景观和生态作用

石塘人家绿地种植设计形式以多种形式相结合,在植物的种植,设计上与周围坏境相结合,根据城市当地的地域性特色以及地理环境,以当地适宜栽植树种为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相结合的栽植方式。结合石塘人家土壤、空气、光照和温度的条件以及周围环境,植物配置变化统一,常绿与落叶相结合,彩叶植物的应用,使石塘人家在不同的季节表现不同的风貌,景观赋予变化,使人们不会产生审美疲劳。从整体来看,石塘人家以及周边的山中风景和优雅的小景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改善了乡村的生态环境、提升了居民的品味。从局部来看,石塘人家给当地人民和外地游客带来了新的景观和放松身心消闲游玩的好去处。

(3)生态优化 提升乡村的价值品味

生态环境也是最美乡村设计要考虑的。一方面,运用园林设计使得各个层次的空间融入自然、体现自然,使人们在有限的空间内,领略和体会到自然带来的身心放松、愉悦。另一方面,最美乡村的构成要强调与乡村文化因素结合的合理性,与乡村整体的生态系统相协调一致。这就要求设计不仅要考虑植物配置与建筑构图的均衡以及景观小品与植物的搭配,更要考虑居民及游客休憩游玩等功能性的要求。树木植物搭配应简洁明快,树种选择应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来设计,充分因地制宜。

同时,石塘人家地理条件优越,滨水景观与山地景观的结合可以丰富乡村景观的空间层次,同时也可以满足人想要去亲水的要求。

四、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建设与发展,现如今,高楼林立,生活工作的各种压力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不好的影响,而乡村生活可以给人愉悦身心,放松人们的心情。石塘人家人文景观的建设不仅可以美化乡村环境、保护乡村传统文化以及历史建筑,还可以为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提供出放松身心、舒适、宽心的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理念已渐入人心,因此石塘人家更需注重在保护原有生态景观不被破坏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拓展。

中国乡村文化是一片广袤的富矿,蕴含着无限的文化生长空间和市场拓展空间。

五、参考文献:

[1]吕在利,曲娟,张彤.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

[2]约翰#183;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3

[3]何婧,徐博.浅谈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J].陕西林业2011,5:03

[4]丁山,曹磊.景观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4

[5]丁山,曹磊.景观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6

[6]陈伯超.景观设计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42~43 [7]

[8]潘然.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图鉴#183;水景[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

[9]薛健.环境小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65

[10]邬帆.植物造景[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3

[11]管学理, 米锐.景观小品设计[M]. 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97

[12]高祥生,丁金华,郁建忠.环境小品[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7

[13]梁俊.景观小品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39

[14]龚声明,沈建华.现代雕塑设计[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3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设计时主要研究内容:

(1)道路系统;

(2)功能分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