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土木建筑类 > 城乡规划 > 正文

旧城住区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空间改造策略研究毕业论文

 2020-04-12 14:06:58  

摘 要

在世界各地寻求可持续交通和城市发展的努力中,城市公交与土地开始整合的发展模式已受到广泛推崇,对我国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国城市住区作为城市建成区用地构成的主要部分,其空间布局模式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城市机能能否正常运行,本文通过研究与分析TOD模式在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的成果,并结合对我国城市旧城住区现状特征的分析,探索在理论上适于我国城市旧城住区的TOD模式。

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多案例对比分析、实证研究的方法,论证了TOD模式对我国城市旧城住区空间布局模式的借鉴意义,总结了我国城市旧城住区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现状特征,并提出了适用于我国城市旧城住区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空间模式图。

关键词:旧城住区;轨道交通站点;TOD

Abstract

In the efforts to seek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and urban development all over the world,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and land integration has been widely praised,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model of urban space development in China. As the main part of the urban built-up area, the rational or no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urban function.

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results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 of the TOD model at home and abroad, and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sent urban residential areas in China. In theory, it is suitable for the TOD mode of urban old city settlements in China.

Through literature study, multi case comparison 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the paper demonstrates th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of TOD model to the spatial layout pattern of urban residential area in China,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urban residential rail transit sites in urban old cities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ailway station to the old urban residential areas in China.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area.

Key Words:old urban residential areas; rail transit station; TOD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 中国城市践行TOD模式 1

1.1.2 TOD理论需要开展中国化研究 1

1.2基本概念界定 2

1.2.1TOD地区及轨道交通站点地区 2

1.2.2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及站点地区分类 2

1.3相关研究综述 4

1.3.1TOD理论及其中国化 4

1.3.2旧城区更新改造相关研究 5

1.4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方法 6

1.4.1研究目的 6

1.4.2研究内容 6

1.4.3技术方法 7

第2章 旧城住区型TOD站点的设计理论与经验 8

2.1TOD理论总结与设计要素 8

2.2国内外城市住区型TOD案例研究 9

2.2.1美国阿灵顿县Ballston站点 9

2.2.2上海市轨道交通1号线锦江乐园站 11

2.2.3成都市龙泉东站 13

2.2.4总结 15

第3章 武汉市城市住区型站点地区发展特征分析 17

3.1武汉市1、2、4号线城市住区型站点地区总体特征分析 17

3.1.1道路交通 17

3.1.2用地构成 17

3.1.3开发强度 18

3.2.武汉市旧城住区典型站点地区发展特征分析 19

3.2.1长港路站点地区 19

3.2.2司门口站点地区 22

3.3旧城住区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发展特征总结 25

3.3.1空间区划 25

3.3.2道路交通 25

3.3.3用地布局 26

3.3.4空间环境 26

第4章 旧城住区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发展空间模式 27

4.1空间区划 27

4.2道路交通 28

4.2.1道路网络 28

4.2.2站点出入口设置 29

4.2.3交通接驳 29

4.3土地利用布局 30

4.4开发强度控制 31

4.5空间环境 31

4.6武汉市司门口站点地区发展策略分析 32

4.6.1站点地区现状 32

4.6.2改进策略与措施 33

第五章 结论 34

5.1研究结论及创新点 34

5.1.1研究主要结论 34

5.1.2论文创新点 34

5.2研究的作用与意义 35

5.3不足与展望 35

致 谢 36

参考文献 37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中国城市践行TOD模式

近年来,尤其是21世纪以后,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增长,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城镇化率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空间迅速扩张,进而导致交通需求的急剧增加,使城市交通运输方式迎来一场变革,轨道交通建设开始成为各大城市的重点项目,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TOD理念也受到重视并在城市规划中得到实践。我国城市的空间布局形态,城市用地的结构、功能与构成比例也发生着重大变化,对以往的以小汽车为主的交通运输模式带来了冲击,产生了许多城市问题。经济增长带来的城市建设热潮的效应,并不都是正面的,交通设施建设与改造的成本投入巨大,却无法发挥有效作用,对交通拥堵问题改善不明显,人口增加使城市空间更加拥挤,还带来一系列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1]

而在我国的城市建成区,居住用地所占比例超过30%,作为城市建设用地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旧城住区由于现状复杂更新缓慢,面临的问题往往更多:居住用地土地利用效率低,建筑密度高,住房空间拥挤;市民家庭经济收入低,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规划目标以经济收益为主导,很少考虑人的需求,不符合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住区缺乏可识别性,没有地域特点,居民没有归属感。欧美国家在应对这些城市问题时,探讨了许多规划对策,其中TOD发展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规划思想与发展蓝图,发挥了许多积极作用,理应在我国城市旧城住区的规划设计中具有许多借鉴的意义[2]

1.1.2 TOD理论需要开展中国化研究

TOD理论最早诞生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是在美国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而形成的。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还是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这一时期的美国城市建筑街道布局较为密集,城市建设用地功能混合,利用较为充分,但是第二次世纪大战以后,由于战时工业技术的发展,使汽车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各种石油制品产量大幅提升,伴随着城市面积与道路总长度的迅速增长,使居民的私人汽车占有率急剧增加,公路上的小汽车逐渐占据交通流量的主要比重,美国人的主要交通方式也随之变化。到1950年时,由于公共交通系统和运营体制的不完善,再加上小汽车大量使用的冲击,美国的公共运输系统发生了乘客急剧减少、收支持续亏损等灾难性的问题。由于没有得到有效措施的缓解,越来越多的公共交通运营商失去信心,纷纷倒闭与合并,以小汽车为主导的公路运输开始占据美国交通方式的主流[3]

此时,公路建设成为美国交通发展的重点,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时,在各大州市与特区之间,小汽车已成为互相联系的主要运输方式,公共交通的运输机能名存实亡,只有极少数城市使用公共交通联系城市中心与郊区,或采用大型客车的形式作为公共交通工具,但依然受到小汽车的影响,没有专门供公共交通使用的车道。由于公路建设的集中发展,土地开发也受到公路运输的的引导,美国城市的居住用地开始向郊区扩张,形成就业空间与居住空间在城市格局上的分离,造成了更严重的城市用地失衡。到1980年,公路运输引导的城市发展模式受到美国民众的大力反对,主要是因为以小汽车为主导的公路运输加大了政府的财政支出与建设成本,还使交通拥堵更加严重,造成了开放空间减少、能源消耗过度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城市问题[4]。这些负面效应都表明以小汽车为主导的交通方式不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成为迫切的需求,对现状与实践的反思使学者们将焦点聚集在与私人汽车相对的公共交通运输方式上,进而催生了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TOD模式。

在1990年后,在美国学者对城市的现状问题进行研究与反思的背景下,“新城市主义”运动应运而生。“新城市主义”否定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盛行的小汽车主导的交通方式,提倡建立功能混合的、适于步行的邻里单位,要求对城市空间环境进行整合与优化设计,形成具有“人”的尺度的邻里单元。1993年,在对前人经验的总结与自己的深入研究下,卡尔索普发表了著作《下一代美国大都市:生态、社区和美国梦》,对TOD模式进行了系统而详尽地说明,成为TOD理论发展的里程碑。自TOD理论形成以来,不仅是美国国内城市从中受益,造就了许多新时代城市发展模式的典范,其它国家通过借鉴TOD模式的发展理念,也产生了许多城市规划的优秀成果,如日本东京大都市圈规划,建设了著名的以轨道交通运输为主的“新干线”,还有哥本哈根的手指型城市形态,对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5]。我国城市自21世纪以来面临的一系列城市问题,与欧美国家城市发展历程中的现象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TOD理论在我国城市旧城住区规划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借鉴意义。

1.2基本概念界定

1.2.1TOD地区及轨道交通站点地区

TOD地区(公共交通导向地区):以火车站、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或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的中心广场或城市中心区域,其特点在于具有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身的混合功能,使居民在不排斥小汽车的同时更趋向于使用公交、自行车、步行等多种出行方式[6]

公共交通:指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方式,为公众提供交通运输服务的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

以上是毕业论文大纲或资料介绍,该课题完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请添加微信获取,微信号:bysjorg。

相关图片展示: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