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海绵城市发展的推进策略研究毕业论文
2020-04-11 17:48:44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对于海绵城市的研究现状,对于各个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的优劣进行对比分析,并找出原因,结合本国国情,选择最适合我国的推进策略进行海绵城市的推广和建设,所得结果对于海绵城市在我国的建设、缓解如武汉等地区的洪涝灾害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借助系统动力学体系,通过分析政策、技术、经济、市场、理念、模式等六个方面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影响因素,找出正或负反馈回路进行研究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海绵城市是如今缓解洪涝灾害、改善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我国需要结合国情进行大力推广和建设,从而使雨水不再连湖成海成为灾害,反被收集利用,在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同时,也减少了灾害的发生。
本文的特色在于: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结合国情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加以比较研究。
关键词:海绵城市;洪涝灾害;系统动力学;推进策略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 of the sponge cities and find out the reason by analyzing sponge cities’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in combination with its national conditions, chooses the most suit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our country's. The resul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onge cities in our country, reducing flooding, such as in wuhan, having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Paper using system dynamics, looking up the positive or negative feedback loop for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six aspects including policy, technology, economy, market, ideas and patterns for spong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urban construc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sponge city is now the essential means to relieve floods 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e need to promote and construct combining with national conditions in China, so that the rain no longer even lake into the sea to become disasters because of using and collection. Not only alleviating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but also reducing the disaster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are analyzed, and the system dynamics method is used for comparative stud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Key Words:sponge city;flood disasters;system dynamics;promoting strategy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
1.2.2 国外研究现状 2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2
1.3.1 研究内容 2
1.3.2 研究意义 3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3
1.4.1 研究方法 3
1.4.2 技术路线 4
第2章 国内外海绵城市的发展现状分析 5
2.1 海绵城市概述 5
2.2 国外海绵城市的发展现状 5
2.2.1 英国:可持续排水系统 6
2.2.2 法国:形态不一,提升循环 6
2.2.3 韩国:提高渗透性,重塑水环境 6
2.2.4 日本东京:建设储水池增强再利用 6
2.2.5 德国:高效集水,平衡生态 7
2.2.6 瑞士:雨水工程,民众参与 7
2.2.7 新加坡:疏导有方,标准严格 7
2.2.8 美国、澳大利亚:水敏感城市WSUD 8
2.2.9 新西兰:LID和WSUD 8
2.3 国内海绵城市的发展现状 8
2.3.1 台湾高雄本和里的生态滞洪池 9
2.3.2 上海崇明岛雨水花园 9
2.3.3 重庆悦来新城 9
2.3.4 厦门湾区(马銮湾试点) 9
2.3.5 江苏宜兴三氿及龙背山片区 10
2.4 国内外对比和分析 10
2.5 本章小结 11
第3章 海绵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构成分析 12
3.1 政策 12
3.2 技术 12
3.3 经济 13
3.4 市场 13
3.5 理念 13
3.6 模式 14
3.7 本章小结 14
第4章 海绵城市发展的推进策略研究 15
4.1 系统动力学概述 15
4.2 海绵城市发展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17
4.2.1 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分析 17
4.2.2 海绵城市发展影响因素SD模型的构建 17
4.3 海绵城市发展的推进策略分析 19
4.4 相关对策建议 20
4.5 本章小结 21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22
5.1 研究结论 22
5.2 未来展望 22
参考文献 23
致谢 25
第1章 绪论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江河湖海星罗棋布,却分布不均,无论是西气东输,还是南水北调,无一不是在平衡各地之间资源的差异。旱无甘霖,涝无天晴,如何使二者相互补给,减轻灾害带来的人身和财产损失,成为我们如今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
1.1 研究背景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历了大规模的城市化。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水资源问题一直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问题。中国政府在2013年提出“海绵城市”概念,它代表了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旨在有效管理城市雨水。“海绵城市”的概念是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优先保护和修复自然环境,以确保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节水。“海绵城市”生动地描述了一种城市环境,它致力于寻找生态上合适的替代方案,把城市灰色基础设施改造为绿色基础设施,这样就能以一种有益的、生态良好的方式捕捉、控制和再利用降水。此外,海绵城市的理念是促成排水系统的改造,改善水系的连通性,雨水和污水管网的划分,以及其他现代工程措施,以使城市解决水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建立海绵城市,可以实现对海绵城市的多目标综合雨水管理,包括渗透、停滞、贮存、尿化、利用和排放,从而在不遭受城市洪水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雨水的潜力。
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等政府部门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全力推广海绵城市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 3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和防洪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审发[2013] 23号),提出“三转”理念进行城镇化发展建设,即转换以供定需为以需定供,转化仅有开发强度控制为开发强度控制与环境约束并举,将传统的管道末端管理转变为减少源头,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和有效使用。后经国务院敲定,“海绵城市”一词孕育而生,并于2014年10月22日印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雨水系统建设(试行)”指导海绵城市周边建设。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海绵城市计划”(SCP)于2013年12月由中国高级官员正式提出。之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水利部积极推动这一计划。因此,“海绵城市”概念几乎一夜之间就在中国家喻户晓,甚至引起了外国媒体和学者的注意。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水问题一直是中国城市水资源管理学术研讨的焦点。但在海绵城市作为新概念出现之前,这些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过去的三年里,中国已经发展了30个试点海绵城市(北京、厦门、深圳等),数以百万计的人民币被投资于SCP,许多项目已经投入运行。
1.2.2 国外研究现状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均在城市积水与雨水污染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提出了“发展的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和“城市园林”等一系列概念和理论。用于解决快速城镇化问题和相关环境问题。 此外还提出了数个代表性的设计方法来指导城市规划,如最佳管理办法(BMP)、低影响开发(LID),绿色基础设施(GI),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SUDS)和水敏感城市设计(WSUD)。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在控制雨水污染时首次提出和实施最佳管理办法(BMP)。在BMP的基础上,九十年代提出低影响开发(LID)并广泛应用在北美洲及新西兰,与此同时在2000年提出可与LID交替实施的绿色基础设施(GI),作为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性的战略规划框架。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SUDS)于20世纪70年代在英国提出,用于处理由城市污水系统引起的洪水和雨水污染。水敏感城市设计(WSUD)由澳大利亚提出,旨在保护自然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日本同样也在海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了很大精力,不仅出于日本气候特征的原因,也出于其面临严峻的水资源短缺现状。新西兰则提出作为低影响开发(LID)与水敏感城市设计(WSUD)综合发展的低影响城市设计与发展(缩写LIUDD),LIUDD强调对城市与周边乡村同时合理开发,着重关注水质量与水数量、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等。新加坡则实行ABC(即活力(active)、美观(beautiful)、清洁(clean))计划,这是一种合理的雨水收集与排水系统分配的科学设计。然而,很多理论与方法都集中关注雨水资源控制,这是因为在发达国家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并且绿化覆盖率足以负担扩大的不透水区域造成的雨水累积。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1.3.1 研究内容
在中国城市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的变化不是建设一个新城市,而是利用新思路塑造城市生态功能,在城市建设的同时改善城市发展的类型。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仅是中国城市建设转型的重要起点,而且体现了国家生态转型,代表了城市建设由经济增长模式向建设模式转变。展现水资源开发中生态文明的智慧。
主要内容如下:
第二章国内外海绵城市的发展现状分析,对国内外海绵城市的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海绵城市理论并进行科学实践是一条很长的路。所以,海绵城市建设必须在结合城市特点的同时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体系和经验。
第三章海绵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构成分析,从政策、技术、经济、市场、理念、模式六个方面叙述了影响海绵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海绵城市发展的的推进策略研究,结合第三章的六个影响因素形成六个子系统,运用系统动力学对海绵城市涉及的复杂系统运行进行分析,从而使得出的推进策略更加准确而精准。
1.3.2 研究意义
(1)避免和减少城市内涝的必要手段
“海绵城市”的概念代表了城市发展的新方法,旨在有效管理城市雨水。这一概念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优先保护和修复自然环境,以确保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节水。此外,海绵城市的理念是促进排水系统的改造,改善水系的连通性,雨水和污水管网的划分,以及其他现代工程措施,以提高城市处理水问题的能力。
(2)减少径流污染的重要途径
“海绵城市”生动地描述了一种城市环境,它致力于寻找生态上合适的替代方案,将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成绿色基础设施,这样就能以一种有益的、生态良好的方式捕捉、控制和再利用降水,同时也对大颗粒污染物进行拦截和初步净化。
(3)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
应对水资源短缺危机需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从现有水源着手,即净化与节约,另一方面则要寻找新的水源代替。与其他水源相比,雨水污染程度相对较轻,处理成本较低,是理想的新水源。降雨时对雨水进行多目标综合雨水管理,包括渗透、停滞、贮存、尿化、利用和排放,从而在不遭受城市洪水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雨水的潜力。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找出文献叙述的对象,再进一步查明是阐述该对象哪个方面的具体细节问题;找出文献中提到的各种概念,进一步探究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若干完整的主题。
(2)案例分析法
通过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的经典案例,加以比较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海绵城市推进策略。
(3)比较分析法
通过比较国内外的海绵城市建设,对各方面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4)思维方法
运用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辨想象、分析综合等方法进行思维和思想的准确表达。
1.4.2 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