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基础设施体系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16:00:03
1.1 国内外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乡村建设理念的深化,农村地区的发展与建设备受关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既是对国际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改造的经验总结,也是有效解决我过“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出路。
近年来国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力度,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国通公路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达到99.3%,比2006年提高3.8个百分点;通村主要道路为水泥路面的村所占比重为76.4%,提高41.2个百分点;村内主要道路为水泥路面的村比重为80.9%,提高53.2个百分点;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村比重为61.9%,提高40.1个百分点。通电的村所占比重为99.7%,提高1个百分点;通电话的村比重为99.5%,提高1.9个百分点;安装有线电视的村比重为82.8%,提高25.4个百分点;接近9成的村通宽带互联网。有73.9%的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提高58.1个百分点。
从世界城市化进程和经验来看,对农村进行改革以建设新型农村,是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在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历史过程,也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实施的重要战略之一。
在东亚、欧美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它们针对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出现的问题,以国家投资为主导,以国家财政用于生活设施投入增加为主要手段带动农村的建设,实行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投入、综合整改以改变农村的面貌。其它的西方国家也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进行农村改革和建设。欧美国家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提出的理论及实践较早, 基本实现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及社会保障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英格兰于2000年发布了《未来乡村》发展白皮书, 制定了农村公共服务和设施建设的最低标准, 2002年又发布的《农村公共服务发展路径:引导设施有效配置指引》规范了对公共服务设施重新配置的方法, 阐述了资料获取的技术评价及技术路线。这些国家农村建设的有益经验可以供我们借鉴和吸收。
1.2 目的及意义
1)“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然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都在农村。这是因为,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与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相比,同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农村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和诸多问题。
2)建设新农村是带有普遍性的世界问题。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已经开始或经历了这个历史阶段,欧美、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农村改革和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提高了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缩小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有效平衡了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它们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无疑是一笔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中国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采取必要措施完成这一历史任务。
{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2.1 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