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美术馆建筑方案设计(八)文献综述
2020-06-01 16:00:57
历史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人民群众逐渐开始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中国大陆的美术馆建设进入了复苏阶段,进而成为不少较发达地区的阶段性文化命题。发展趋势:美术馆在大陆从出现一直发展到现在,一直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然而在改革开放以后,在国际流行文化风靡大江南北之际,我国传统文化正在丧失其独特性。因此在未来的美术馆建设之中,我国大陆应该结合各民族、各地区的特色,建立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美术馆,树立起自身民族的独特性格与气质,使其能够更好的做到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繁荣我国的文化市场。
国内外美术馆建筑研究综述
美术馆建筑作为人类文化资源的收藏与研究场所、文化艺术知识的教育与传播机构和文化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表现形式随着建筑技术提高、结构创新和新生材料的出现,以崭新的建筑形象出现。现今,美术馆建筑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广泛推崇,成为众多国家与城市的文化名片。美术馆在城市生活当中的作用越来越活跃,观看展览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休闲活动之一,美术馆建筑也随之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因此,本文从建筑形式出发,了解美术馆建筑的演变和发展,并简单介绍美术馆功能组成。
国内外美术馆建筑形式发展概述
美术馆是为馆藏品保管、展览、文化教育及学术研讨等业务和活动而专门修建的城市文化建筑。美术馆的建筑形式主要由三种:一是专门设计,二是直接利用一般性展览馆改造,三是利用其它古旧建筑设立。
在中世纪时期,文物、艺术品等都收藏在皇家宫廷、私人官邸、教堂修道院或大学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佛罗伦萨就出现了一座专为收藏艺术品而修建的建筑,即乌菲齐美术馆。1683年英国修建了面向社会公开的阿什莫尔艺术和考古博物馆,房屋建筑从采用宫殿庙宇式,博物馆内部没有陈列室、藏品库等功能区分。1793年法国决定将路易王朝在的收藏品面向公众展出,并且利用古旧建筑博物馆的形式面向社会展示,从此掀开了古建筑博物馆的开端。
19世纪至20世纪初,博物馆修建的建筑基本上都是仿照宫殿寺庙的古建筑形式。1870年的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1897年的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伦敦的国家美术馆等这些建筑整体形式,包括平面和立面,有的是宫殿式,也有希腊神庙式。这类博物馆(美术馆)建筑通常以宏大的门厅、楼梯厅等为中心,建筑平面多采用”日”字或”田”字形,立面常有典雅的大理石柱廊,内外装修有繁琐的雕饰。从现代博物馆使用的要求来衡量,这类馆舍建筑使用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与不足,如功能分区不明确、人流路线组织不合理、采光照明和藏品保管条件差、辅助用房不足等。
本世纪中期,现代博物馆学理论的发展对博物馆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美术馆设计也接受了现代建筑原则。在现代建筑理论影响下,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大量实墙面、条形采光口或玻璃幕墙的具有个性特征的博物馆建筑。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涌现了一批有划时代意义的著名美术馆建筑,这些新颖的美术馆建筑除了使用功能完善、且有良好的现代化设施外,建筑设计趋向于同环境结合,美术馆建筑与城市街道、广场、公园相互融合,既美化了城市,也美化了馆内外的视觉环境。
在现代美术馆中,有些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历史的原因只能建在古建筑中才能体现其历史的、艺术的、科学的价值,但由于古旧建筑自身具有的历史性、艺术性,往往与合理使用的功能要求之间有矛盾,因而产生了改造古旧建筑的动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