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霁街上一个“点”——凤阳明中都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建筑设计毕业论文
2020-06-25 20:44:32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王蕾 学 号: 1601130306
所在学院: 建筑学院
专 业: 建筑学
设计(论文)题目: 凤阳明中都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建筑设计
指导教师: 郭华瑜
2018 年 3 月 16 日
选题依据及意义
明中都文化旅游中心建设用地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新区,明中都皇城以南,中都大道以西,云霁街以北。目前被附近民工作为菜地耕种。建设用地南侧为云霁街,现宽13米,规划中需拓宽至30-37米,东侧为中都大道,现宽38米。北侧为中都华府小区工地,现正建设中。南侧为惠民医院。西侧为惠政路,规划宽度15米。在云霁街四坊中,每一个坊中都有一组祭祀建筑,由西至东分别是历代帝王庙、开国功臣庙、中都城隍庙、国子学。这三组建筑是整条云霁街上的重要节点,是恢复明中都次轴线的关键。本次方案主要针对前面三组建筑所处地块,进行规划设计。力求“重整明中都城市格局,塑造明文化体验佳境。”
明中都是朱元璋在继承大汉传统,弘扬唐宋文化基础上,自我创新,开创新制,塑造了明中都皇城格局。 其中以云霁街东鼓西钟的城市横轴线这一独特布局,开创了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新格局,在城市建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标志价值。 由于之后的建筑湮灭不存,这一中国古代都城史上的独特做法也随之消失,明中都城市建设的独特性,云霁街横轴线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也为人所遗忘。
凤阳县政府力求恢复明中都凤阳的格局,打造明中都主、次轴线就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通过对凤阳县城城市现状、明中都时期城市状况做整体了解与把握;对云霁街的外部环境进行调研了解;明确该区域的过去与现在,确定云霁街上一个“点”的历史空间定位与意义。
2)针对用地及其周边建筑的种类、建筑价值进行评估,在交通、环境、建设问题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城市设计策略,合理组织交通流线与功能布局,有效对接城市功能,发展该地区空间;
3)对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做功能策划、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满足国家与当地相关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规范要求,促进该地区及其周边城区的衔接与复兴。
三、研究方法和手段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相关研究资料,为研究做准备;
2.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实地调研分析等,把握云霁街的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3.比较分析法:比较国内、区内外不同地区设计思想和依据、解决方法,从中定义历史空间定位与意义
(二)研究手段
以文献检索手段为主,辅以网络、数据库等手段,开展实地调研、访谈调查、数据整理等工作。
四、参考文献目录(作者、书名或论文(设计)题目、出版社或刊号、出版年月或出版期号)
五、文献综述
凤阳是安徽历史文化名城,自然、人文等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凤阳县帝王之乡名称的由来是因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于此,他在夺取天下后,以凤阳为中都,取意“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之义也”,开启了凤阳城的帝都建设。
凤阳明中都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在自己家乡悉心营建的明代第一座都城,被国内古建筑学界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豪华侈丽的都城。它的规划遵循《周礼.考工记》王城制度,上承宋代营造法式的传统,下启清代官修的工程作法。无显著变化,但建筑设计规划以规模宏大、气象雄伟为主要特点。明初的建筑风格,与宋代、元代相近,古朴雄浑,明代中期的建筑风格严谨,而晚明的建筑风格趋向繁琐。为明南京故宫和北京故宫的营建提供了蓝本和实践经验,在中国古代都城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凤阳是全国较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举世闻名的明中都皇城和明皇陵,凤阳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家乡,是八仙之一的蓝采和的成仙之地,是庄子与惠子濠梁观鱼之地,也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发源地。
凤阳有中国花鼓之乡、中国帝王之乡、中国改革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中国石英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树莓之都等美誉。皇城城墙雄伟坚固,皆用大城砖砌筑,已发现署有22个府70个州县及大量卫所、字号铭文砖。砌砖所用的灰浆是用石灰、桐油、糯米汁等材料混合而成。在城墙的关键部位,甚至用熔化的生铁代替灰浆灌铸。所以在明代的二百多年中,城墙完好无损。
建筑风格是建筑设计和外观特征的反映,主要表现在建筑艺术表现手法、布局、构成等方面,不同的建筑风格代表不同的文化底蕴。比如,我们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都有严格的对称平面,雕梁画栋,飞檐翘角,从艺术结构体现了儒学复古主义。有大量仿古建筑的商业街,通常是模仿古代宫殿建筑风格。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制约,北京老胡同四合院被一栋栋大厦取代,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制约,北京老胡同四合院被一栋栋大厦取代,现在古代的四合院已所剩不多了。这使我们认为,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讽刺,为什么人们,中国传统文化是否毫无价值,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而这种风格所包含的思想,不仅体现了艺术的审美,更是值得我们探讨和继承的。
如果仿古建筑能充分考虑到地域文化和传统内涵,那么商业街建筑就可以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
旅游服务中心的概念不同于游客中心或游人中心,也不同与旅游小城镇。它首先具有旅游服务中心的功能,又具有旅游小城镇的风貌,但没有旅游小城镇的规模,是一系列旅游服务建筑的有序组合体。是旅游服务建筑的进一步的发展进化,也是新兴的旅游小城镇。它具有一定的城镇形态,不单单是建筑单体的组合,互相联系,又各自独立的一个建筑群体。旅游服务中心兼顾了游客中心与旅游小城镇的特点,又弥补了它们的不足。
- 建筑布局理论
① 中国传统建筑布局的等级理论
儒家思想贯穿着我国古代整个封建社会,它的中心思想是“礼”,而秩序和和谐是“礼”的核心,其本质就是严格的等级伦理秩序,区分社会各个阶层的社会地位,建立政治秩序。我国传统建筑布局充分体现了这种思想,“上下之礼”是其基本准则,表现为以维护这样的儒家思想理论而构建的一系列建筑等级秩序。传统建筑的等级化体现皇家建筑之中。古代皇家建筑都有一定的等级制度。按照“礼”的要求体现皇权。建筑布局也是体现宗法礼制给人一种强大的精神感染力。其建筑组群按照南北轴线有规律的排布,建筑都以南北轴线为对称轴,烘托王权。中轴线上的建筑分布也是按照礼制布局的,重要的建筑放在中轴线上的焦点部位,体形较大。其他建筑成为序列,烘托主要建筑,轴线两侧的建筑也是这样的作用。
旅游服务中心的建筑布局,可以参考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首先划分建筑设施的主次关系,把主要建筑布局在中轴线上的明确地位,次要建筑分布在其前后或者左右,以内部或者外部交通或者院落广场联系,组成主次分明的建筑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