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土木建筑类 > 建筑学 > 正文

研究性设计/城市社会救助站设计导则研究及个案设计10文献综述

 2020-03-10 17:14:18  

文 献 综 述 摘要:城市社会救助站担负着重要的社会救济功能,虽然目标人群复杂多样,建筑功能复合化,但对相关建筑设计的研究却较为缺乏,课题在多样本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导向,对城市社会救助站从选址、总平面布局,技术经济指标,功能安排,建筑细部的适应性和针对性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设计导则,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个案进行深化设计。

关键词:救助站 调研 导则 单体设计 一、课题概况 1、项目用地 该毕业设计的课题为城市社会救助站设计导则及个案设计,该地块位于镇江市丹徒新城东山头33号,基地占地面积0.72万平方米,容积率0.50,毕业设计要求我们在真实的地块上,更侧重对建筑本身的理解重新诠释这个建筑,可适当减少总建筑面积。

2、设计要求 在调研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建筑设计规范性条文的缘起、引导目标、制订方法,了解设计导则的原理与作用,以建筑师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去研究建筑细节,发展设计逻辑。

课题在多样本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导向,对城市社会救助站从选址、总平面布局,技术经济指标,功能安排,建筑细部的适应性和针对性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设计导则,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个案进行深化设计,整个过程都需要团队协作,并延伸至对学生设计思维和设计习惯的锻炼。

导则思考的关键词:建筑的可达性,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气候特征、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态,建筑的精神功能与社会意义,建筑形态的人性化,安全的睡眠空间,餐饮服务空间,淋浴与洗衣空间,电话与邮件空间,与社会工作者的交流空间,使用电脑与艺术品制作空间,公共交流空间,建筑入口的标识性,阳光与减少封闭感与压抑感,建筑形态的情趣,流浪者既寻求庇护又追求自由的心理特征,临时救助者与长期滞留者,年龄段的区别,内部空间尺度,建筑色彩环境,建筑空间舒适度的等级递减适应部分滞留人员的问题,法定的基本功能与延伸功能 每人最后完成A1图纸8张,并完成相关外文翻译及调研报告。

二、 社会救助站的概念 救助站是由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立的,它的管理服务对象主要是城市中的的流浪乞讨人员。

一般较大的救助站包括以下功能:综合流浪儿童救助中心、家庭暴力和灾难救助中心、流浪人员救助中心等功能与一体的救助中心。

救助站根据受助人员的需要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及医院救治,联系亲属或原有单位以及提供返程乘车凭证等救助,救助站在维护城市正常社会秩序,保证城市面貌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基地调研与几点思考 1,实地调研 镇江市救助管理站是一所国家二级救助管理机构,位于镇江市丹徒新城东山头33号,基地占地面积0.72万平方米,容积率0.50。

五年来,累计救助12179人次,男性10934人次,女性1245人次,其中未成年人613人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