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类地铁站上盖建筑设计及周边城市设计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16:18:11
1.1设计选题:居住类地铁站上盖建筑设计及周边城市设计研究
1.2设计目的及意义:
当今时代地铁建设飞速发展,地铁站网络状的高速延展从另一方面也带动且要求其周边建筑及城市设施配套的扩建完善。探究居住类地铁站上盖建筑设计综合体及进行周边城市设计,选取武汉地区地铁站为基地位置。
以建筑概念性设计为主,以地铁站为中心五百米范围内,地铁站车站上加盖居住类建筑,同时与周边城市设计同步结合进行,打造居住类地铁综合体,处理地铁出入口与综合体及城市周边关系,形成与城市融为一体的良性互动。居住类地铁建筑需考虑小区公共空间、商业设施以及社区中心等功能区域,考虑好功能的比例分配。将地铁站作为节点融入城市,带动城市区域连动,考虑地标性区域建筑特色,完善城市需求。
1.2.1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地铁网络的快速发展,地铁综合体及周边区域建设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关注。国内很多城市重视地铁站区域及综合体设计,优秀综合体及建筑群案例例如上海静安寺和徐家汇地铁站、武汉江汉路地铁站等,同时学术研究方面,国内研究学者提出针对四类站域的规划策略,并提出居住型地铁站域四项规划原则—空间集约使用、核心区集成设计、多层次接驳、兼顾效率与公平。
但目前很多地区地铁站周边设施及建筑依旧非常不完善,不满足周边居民的一定需求,甚至一些建筑的配套设施布局与现有需求相矛盾,同时缺乏地铁站区域特色,居住类地铁综合体欠缺发展。
1.2.2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地铁站域是地铁站周围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站点与周边土地利用产生互动的区域 ,多数学者用站点“步行可达范围”来定义。在TOD研究领域,学者常使用“TOD区”、“公交社区 ”等概念,更侧重于社区营造。
新城市主义代表人物彼得·卡尔索普提出的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理论主要倡导交通枢纽周边紧凑的用地布局和土地的混合使用,提高土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效率,弥补传统的功能分区带来的城市活力丧失,协调城市各系统,采用地上地下一体化的网络式城市开发模式,以获得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