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土木建筑类 > 建筑学 > 正文

苏州工业园区第三实验小学建筑方案设计(二)文献综述

 2020-05-10 02:38:45  

一、所学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现阶段的教育改革所关注的焦点还集中于教育体制、师资力量、教材编制和考核方式等教育政策和行政层面上,而较少着眼于校园规划、校园建筑、校园空间环境这些教育活动场所如何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的实际要求,使之保持有效、持续发展的问题。校园是育人的环境空间,儿童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容纳在其中的各种活动获得智能、技能和身心的全面发展。小学校园更是儿童初次接触的社会生活环境,孩子们在求知、学习和与他人共同生活的成长过程中,校园是重要的媒介场所。但传统观念中,对校园的认知只停留在”教育空间”的简单思维上,儿童的行为及心理特征被忽视,特别在”人”的思想、行为、可塑性最高的小学教育阶段,单一而空泛的校园空间根本无法满足”素质教育”和儿童丰富多样的活动。儿童在校园中的游戏活动更作为学习之外简单的”玩耍”而被忽视甚至禁止,供儿童使用的游戏空间单一化,校园环境质量不高,难以使儿童在体能、智力及思想道德等各方面素质得到健康、全面、综合的成长与发展。

以苏州工业园(江苏)第三实验小学建筑方案设计作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课题,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校园整体空间的规划设计及单体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综合运用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及校园规划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实际工程进行设计的综合能力。

通过毕业设计,综合运用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一次较为全面地、系统地总结和训练,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工程设计的内容和程序,掌握中型民用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建筑初步设计的深度要求及图纸的绘制表达方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工作要求。

二、文献综述

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问#8212;环境行为研究包括理论的和应用的,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建筑实体组织、营造了空间,其内部空间和围合空间的物体能够激发或禁止不同的行为。教学方式的改变势必对教学环境提出新的要求,研究适宜儿童学习的环境要素,是环境行为研究的组成部分。因此探讨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校建筑空间及环境模式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

小学校园环境的改善迫在眉睫。现在的小学正处于教育模式与校园环境改善的双重压力之下,探讨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校园环境及实施改造措施是应及时加以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日本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一些在建筑设计研究领域领先的建筑师将欧美开放式教学环境的成功经验介绍到日本教育界,他们与教学管理者和工作者通力合作,对传统的教学环境进行了谨慎的改造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推动了日本教育改革。因此,本研究项目不仅是一个应用科学技术问题,也是具有极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政治意义的课题。

我国学者林玉莲、胡正凡编著的《环境心理学》、丹麦学者杨#183;盖尔的《交往与空间》、日本的学者细谷俊夫的《教育环境学》、著名教学环境问题专家赫伯特#183;J#183;沃尔伯格主编的《教育环境及其影响》、美国学者克莱尔#183;库珀#183;马库斯和卡罗琳#183;弗朗西斯编著的《人性场所#8212;#8212;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等著作都分别从不同的出发点和层次对人和空间环境的关系做了明确的分析和研究,本文也是在这些大师提出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思考的。

在《人性场所#8212;#8212;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这一本书的”大学校园户外空间”这一章节中,作者从基地空间、公共绿地和限制校园外部空间使用的问题等几个部分进行了研究和论述。他们认为在校园建设方面,建筑内部空间固然重要,但是外部空间也应该给与充分重视,因为外部空间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活动场所,外部空间做的恰当更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我国现阶段,教室仍然是小学校建筑的基本单元,承担主要的课堂教学功能,而公共空间作为各功能单元之间的连接体是小学生课外学习与活动的主要场所,它除了可以疏导人流、组织交通之外还应该是进行思想、学习和情感交流的园地。在新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教室之外这部分公共性空间的探索越来越成为学校领导与建筑师关注的焦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