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氮除磷颗粒污泥中除磷微生物性能分析开题报告
2020-03-13 09:34:5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普遍存在的严重环境问题。大量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废水排入水体是引起水华和赤潮的主要原因。水体富营养化不仅破坏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人类生活饮用水的污染,也制约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引起各国的重视,各种废水脱氮除磷的工艺和指标也应运而生。在处理工艺这一方面,目前,大家耳熟能详的工艺有a2/o,sbr,氧化沟,新工艺有cbr等。在处理指标这一方面,我国污水厂出水标准由一级b提高到一级a,即出水含磷量不超过0.5mg/l;在美国和欧洲,要求将处理过的废水中的磷浓度降低到1~ 2ppm以下。
一般来说,磷的去除方法有三种,即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法,如采用吸附法除磷,处理效果较好,但成本高,且不适用于大量废水处理。化学法,该方法除磷率较高,一般可达 75% ~85%,除磷效果也比较稳定,但化学污泥的产生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且化学试剂的购买会增加成本。而生物法除磷,此方法效率高,运行成本低,污泥产量小,对环境副作用也小,且生物除磷能产生高磷污泥,因此,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回收磷,进行资源化处理,对于磷的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所以生物除磷技术被广泛采用。
生物除磷需要依靠具有除磷特性的微生物。这类细菌我们称之为聚磷菌(paos)。 其公认的除磷机理为在厌氧条件下即“压抑”状态下,聚磷菌将污水中大分子的有机物转化成如乙酸等低分子脂肪酸(vfa),诱导激发菌体分解细胞内的多聚磷酸盐并产生atp,通过atp~adp的转换,将废水中的低链脂肪酸等有机物摄入细胞,以聚-β-羟基丁酸(phb)及糖原等有机颗粒的形式储存于细胞内,同时将聚磷酸盐分解成磷酸盐排出细胞外。在好氧环境下,聚磷菌将phb氧化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利用能量主动摄取污水中的磷,合成聚磷酸盐储存于细胞内。值得注意的是在聚磷菌的增殖过程中,好氧环境下所摄取的磷比厌氧环境下所释放的磷多得多,可达到细胞重量的6%~8%,甚至可达到10%,废水的生物除磷正是利用了聚磷菌的这一生理特点,将磷从污水中分离出来,形成高磷剩余污泥从系统中排走。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一、基本内容
(1) 分离并纯化污泥中除磷物生物,并进行摄磷实验来测试除磷效果,并从中挑选出除磷效果较好的细菌进行保藏。
(2)测定除磷菌的脱氮效果。
(3)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包埋除磷菌,并观测除磷效果。
(4)测定不同碳源条件下,除磷菌在厌氧末端与好氧末端,菌体内PHB的含量与释磷量
、吸磷量的变化。
(5)测量并分析除磷菌的16s rRNA数据。
二、目标
(1)获得除磷效果较好的除磷菌
(2)对这些除磷菌的生理生化性能进行测定
(3)进行16s rRNA序列测定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及措施
1 实验材料
1.1主要仪器设备
摇床,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培养箱,电子天平,pH计,冰箱,紫外分光光度计、离心机、超声波细胞粉碎仪。
1.2培养基
(1)YG培养基:酵母浸膏1g,葡萄糖 1g,K2HPO40.3g,KH2PO40.25g,MgSO4·7H2O 0.2g,蒸馏水1000ml。pH 7.0。(固体培养基加入20g琼脂)
(2)微量元素溶液:1000ml蒸馏水,1.5g FeCl3·6H2O,0.18g KI,0.06g Na2MoO4· H2O,
0.15g H3BO3,0.03g CuSO4·5H2O,0.12g MnCl2·4 H2O,0.15g CoCl2·6 H2O,10g EDTA,0.12g ZnSO4·7H2O
(3)聚磷培养基:5g CH3COONa,0.5g NH4Cl,0.25g牛肉膏,0.5g胰蛋白胨,0.1g KH2PO4,2ml微量元素溶液,1000ml蒸馏水。pH 7.0。
(4)反硝化培养基:2g KNO3,0.2g MgSO4,0.5g磷酸氢钾,20g酒石酸钾钠,蒸馏水1000mL。pH约7.2。
(5)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 3.0g,蛋白胨 10.0g,NaCl 5.0g,蒸馏水1000ml,pH:7.4-7.6(6)醋酸钠培养基:5.5g CH3COONa,1.0g NH4Cl,0.1g KH2PO4,2ml微量元素溶液,1000ml蒸馏水。pH 7.0。
(7)葡萄糖培养基:4.02g葡萄糖,1.0g NH4Cl,0.1g KH2PO4,2ml微量元素溶液,1000ml蒸馏水。pH 7.0。
2实验方法
2.1 菌株的分离、纯化与保存
(1)取10mL的颗粒污泥捣碎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100mL蒸馏水,加入若干玻璃珠,于30℃摇床摇0.5h。
(2)吸取上清液0.5ml于盛有4.5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匀,制成浓度梯度为10-1,10-2,10-3,10-4,10-5,10-6的菌悬液。
(3)分别吸0.1mL于YG平板上,每个稀释倍数各做三个平板,涂布,于30℃培养箱培养2~3d。
(4)从18块平板中挑出形态不同的菌落(不排除同一菌株被重复挑到的可能),在YG固体培养基的平板上进行划线纯化,然后再转移到YG的斜面培养基上,于30℃培养箱培养3d。
(5)将斜面试管取出,于4℃冰箱保存。
2.2菌株的筛选
除磷能力测试:从保存培养基里挑出菌种,多次在YG平板上划线活化。挑取活化后的细菌于200ml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富集培养两天。制备种子液。在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0ml聚磷培养基。吸取种子液接种到培养基中,于30℃,150r/min摇床上震荡培养12h~14h,使得培养基内达到一定的菌量。然后停止震荡,静瓶培养1.5h~2h,细菌在这一阶段吸收小分子酸,释放磷。再次开启震荡培养4h~6h,细菌吸收磷。取菌液,在4000~6000r/min下离心15~20min,收集上清液,测量其中磷的含量,计算除磷率。
2.3种子液的制备
从富集培养基中吸取一定量的菌液在6000r/min下离心15min,弃上清液,取菌体,用无菌水水稀释菌体,以无菌水为参比,在600nm条件下,将菌液OD600值调至1,即得到种子液。
2.4除磷菌特性的研究
(1)除磷菌脱氮效果的测定
将种子液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里,富集培养后,将菌液接种到反硝化培养基中,同时制备不加菌液的空白培养基,以30℃,150r/min恒温振荡培养72h后,检测培养基中NO3-和NO2-的含量。
(2)固定化技术对除磷菌除磷效果的影响
选取除磷效果最好的细菌,富集培养后,制备种子液,包埋除磷菌,再将包埋后的除磷菌接种至100ml聚磷培养基中,同时制备不加菌液的空白培养基,于30℃,150r/min摇床上震荡培养,按除磷能力测试的方法观察菌的除磷效果。
(3)不同碳源条件下,厌氧末端与好氧末端菌体内PHB的含量与除磷效率的变化。
选取除磷效果最好的细菌,富集培养,制备种子液,并接种到100ml的醋酸钠培养基和葡萄糖培养基,同时准备不加菌液的空白培养基。采用上述除磷能力测试的方法培养菌液,测定菌体初始状态、厌氧末端和好氧末端的PHB含量与培养基内磷的含量,对比不同碳源条件下菌体合成PHB量的差别以及释磷量、吸磷量的差别。
2.5 16sr RNA序列测定
选取除磷效果最好的菌,测定16sr RNA序列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细菌的种属。
3一些测量方法
3.1磷的测量方法: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分别取离心后的菌液上清 lmL 转移至 50ml 刻度试管中,稀释至50ml,准确加入1mL 抗坏血酸溶液,混匀,30s 后,加 2mL 钼酸盐混合液,混匀,即得磷样品显色液,室温静置 15min。在波长 700nm 处测定其吸光值,以未接菌的培养液为参比液调零,进行比色测定,从标准曲线上计算出相应值。
3.2氮的测量方法
(1)NO3-的测量:紫外分光光度法
分别取离心后的菌液上清 lmL 转移至 50ml 刻度试管中,稀释至50ml,加1ml盐酸溶液,0.1ml氨基磺酸溶液,用光程长10mm石英比色皿,在220nm和275nm波长处,以去离子水加1ml盐酸溶液作为参比,测量吸光度。A校=A220-2A275,从标准曲线上计算出相应值。
(2)NO2-的测量: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
分别取离心后的菌液上清 lmL 转移至 50ml 刻度试管中,稀释至50ml,加入1ml显色剂,密塞,混匀。静置20min后,在2h以内,于波长540nm,用光程10mm的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测量吸光度。从测得的吸光度,减去零浓度空白管的吸光度后,获得校正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计算出相应值。
3.3 PHB检测方法
(1)样品处理:取一定量的菌液,用去离子水离心(6000 r/min,5min)清洗3次后弃去上清液,稀释菌体至合适的浓度范围,进行超声波细胞粉碎(400~450W,30min,占空比1:1);(注意降温)。取3mL处理后样品(三个平行样,下同)于消解瓶中,并加入3%酸化甲醇和氯仿各2mL立即密封,在100℃下(消解仪提前加热到100℃)消解4h(每15min轻摇),待消解后样品冷却至室温,剧烈振荡20min,之后离心(9000r/min,5min)分层[可以静止分层,放在冰箱24小时以上]。 用带钢针玻璃注射器取下层氯仿溶液经0.22μm有机滤膜过滤,取下层滤液进行色谱分析。
(2)色谱条件
柱型号:非极性柱,HP-5
载气:高纯氮气(N2);压力8.88psi;气体流速1.5mL/min;34cm/s
柱温:80℃保持1min,以10℃/min升至120℃并保持1min,以50℃/min升至270℃保持5min;
进样器温度:250℃;
检测器温度:FID 300℃,H2 50 mL/min;空气400 mL/min
(3)PHB浓度计算
无论是待测样还是标样,在检测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出峰面积比等于浓度(或含量)比,如果因浓度过高或过低而调整取样的量,计算时注意关注稀释倍数的变化。
|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2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细菌分离的方法,确定实验方案,完成开题报告。参加毕业实习,并完成毕业实习报告。
第3-6周:查阅除磷微生物分离纯化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对数据进行采集。
第7-9周:查阅除磷微生物的各种性能等相关文献资料,对照实验室数据进行分析。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李博,赵敏,李宝赫,等.高效聚磷菌的筛选及除磷特性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37(10):85-87.
[2]连丽丽.聚磷菌的筛选及其对污水的除磷特性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9.
[3]刘亚男,于水利,薛罡,等.聚磷菌pao1-1的筛选及除磷特性[j].中国给水排水,2005,21(1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