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土木建筑类 > 土木工程 > 正文

常州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实验楼文献综述

 2020-04-13 17:09:12  

一 工程概况

我所做的项目工程为实际应用课题,地点在江苏常州,设计题目为常州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实验室。工程主要分为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部分。建筑设计主要有:实验楼的平面、立面设计,建筑占地面积为1010平米,总面积约为4050平米,共四层。本工程的结构设计主要有:在确定框架布局及计算简图之后,先进行了屋面板和楼面板的设计计算,然后进行结构方案中的楼梯的设计,完成了平台板,梯段板,平台梁等构件的内力和配筋的计算后,接着进行层间荷载代表值的计算,然后利用求出自震周期,并计算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大小和竖向荷载(恒载及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再进行内力组合,找出一组最不利的内力工况进行设计,最后进行基础设计。

我所设计的是实验楼,地处常州,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按”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本工程为丙类建筑。自然条件里雪荷载为0.35KN/m2,基本风压为0.40KN/m2。准备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主要以混凝土为主制作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还有后来形成的钢结构等框架结构。因为框架结构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以及较大的使用空间,也可构成丰富多变的立面造型,而且还可以选择墙体材料实现良好的热工、隔音及耐火性能,可以利用结构构件的搭接、外露及其它特殊处理手段丰富立面设计,取得多种多样的立面效果。钢筋混凝土结构适用于做各种受压、受拉和受弯的结构,如各种桁架、梁、板、柱、墙、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和钢筋混凝土相似,但由于抗裂性好、刚度大和强度高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制作一些跨度大、荷载重以及有抗裂抗渗要求的结构。目前在国内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此结构具有较好的延性,使其拥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而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作为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具有传力明确、结构布置灵活、抗震性能和整体性好的优点,目前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类多层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本建筑以教学实验为主,本工程占地1010平米,初步设计为占地48米#215;21米。通过查找综合楼设计规范,我准备将我的实验室开间设置为9米,进深设置为12米。采用内廊式走廊,通过查找规范,走廊宽度初步设计为3.0米。根据轴压比公式初步估定柱截面尺寸为500mm#215;500mm。

二 多高层框架结构特点

多高层建筑设计时应掌握以下诸多方面:结构方案要根据建筑使用功能、房屋高度、地理环境、施工技术条件和材料供应情况、有无抗震设防选择合理的结构类型;竖向荷载、风荷载及地震作用对不同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风荷载、地震作用及竖向荷载的传递途径;结构破坏的机制和过程,以加强结构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建筑结构的整体性,承载力和刚度在平面内及沿高度均匀分布,避免突变和应力集中;预估和控制各类结构及构件塑性铰区可能出现的部位和范围;抗震房屋应设计成具有高延性的耗能结构,并具有多道防线;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协同工作的可能性;各类结构材料的特性及其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非结构性部件对主体结构抗震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要协调布置,并保证与主体结构连接构造的可靠等。

框架是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形成的骨架结构。框架结构的特点是由梁、柱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墙仅起维护作用,其整体性和抗震性均好于混合结构,且平面布置灵活,可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也可构成丰富多变的立面造型。

在结构受力性能方面:框架结构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所以框架结构属于柔性结构,自振周期较长,地震反应较小,经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

在结构建筑特点方面:它是由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及基础为主框,加上楼板、填充墙、屋盖所组成的结构形式,楼板和横梁连在一起,横梁和柱通过节点连为一体,形成承重结构,将荷载传至基础,力的传递路线比较明确。对于整个房屋全部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称为框架结构或纯框架结构。框架可以是等跨或不等跨的,也可以是层高相同或不完全相同的,有时因房屋布局和空间使用要求等原因,也可能要在某层抽柱或某跨抽梁,形成缺梁、缺柱的框架。墙体是填充墙,仅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所以框架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承重构件与围护构件有明确分工,建筑物的内外墙处理十分灵活,应用范围很广,因此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