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江苏禁烟问题初探
2023-05-16 09:37:25
论文总字数:11634字
摘 要
:民国初年,为解决前清尚未清除的鸦片问题,继续在全国推行禁烟。江苏作为全国受鸦片迫害较深的省份之一,始终严格贯彻了中央政府的禁烟法令,而且还依据本省的实际,制订了自己的禁烟法令。在1912—1917之间,虽然禁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禁烟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民初江苏禁烟取得很大成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完善的禁烟法律以及良好的禁烟环境等方面。此外还分析了江苏各阶层人民对于禁烟的反应。关键词:民初 江苏 禁烟 鸦片
Abstract: In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not clear dynasty opium, continue to implement in the country to ban smoking. Jiangsu as one of the country"s persecution by opium deep provinces, strictly implement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anti smoking laws, but also on the basis of the province actual, formulate their own smoking ban. In 1912 - 1917, while smoking has certain limitation, but no smoking or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reasons of the Jiangsu ban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many aspects, including perfecting the law and good anti smoking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ratum of Jiangsu people to ban reaction.
Keywor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JiangSu ban smoking opium
目录
前言 3
一、民国初年的江苏禁烟背景 3
1、清末中英签订的禁烟条约在民国建立以后依然生效。 4
2、国际社会对鸦片问题的重视。 4
3、国民禁烟呼声日益高涨。 4
二、民国初年江苏禁烟举措 5
1.禁售 5
2.禁种 5
3.禁吸 6
4.禁运 7
三、江苏禁烟取得成就原因之分析 8
1.禁烟令完善且新颖 8
2.制造了一个良好的禁烟氛围 9
3.严格在租界内查烟 9
4.禁烟基础设施的完善 10
5.省(地方)政府有力督查 10
6.民初有利的国际禁烟环境 11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前言
鸦片问题,从嘉道年间开始蔓延于中国社会,直至新中国的成立,都为历届政府所重视,开展过多次的禁烟运动,其间既有成功也有失败。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民国时期禁烟的研究颇多,但主要侧重于一些受鸦片灾害严重的省份,如甘肃、陕西、云南等地。而对于民国初年江苏禁烟的研究则显得相当不足,目前对于民初江苏禁烟的研究主要见于王树槐的《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江苏省1860-1916》这一书中。然而王先生在此书中仅仅是介绍了江苏省自鸦片战争以后的禁烟概况,对于1912-1917年这一时间段的江苏禁烟是成还是败也没有完整的定论。因而本文以江苏为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一些尝试性的创新。
一、民国初年的江苏禁烟背景
江苏地处长江下游,滨江临海,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从历史上来看,江苏并非鸦片流毒的重灾区。首先,江苏是东部的沿海省份,随着19世纪中叶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江苏受西方文化及近代工业的影响较大,近代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商品经济发达,并不需要像贫困、落后的内陆省份那样把经济发展牢牢依靠在利润丰厚的鸦片种植上。其次,鸦片生长有其特定的自然条件,它属于温带、副热带植物,性喜干冷,适合在西南西北山区生长,江苏大部分是气温较高、土壤较温润的平原地区,不适于罂粟的种植。然而,在黑风毒雾笼罩全国的大环境下,江苏岂能做到洁身自好,不被污泥浸染?据史料记载,19世纪初,江苏已出现数量较大的吸毒者,此后便不断发展,到1868年前,有些地区已开始种植罂粟,毒祸进一步泛滥开来。
鸦片在传入中国之后,便被当为珍贵的药材,曾在中国的医药学上起到过积极的应用;而作为麻醉性的奢侈品,自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即开始对中国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因而嘉庆继位伊始,就对禁烟予以高度重视。“嘉庆元年(1796)年,皇帝颁旨,查禁鸦片从外洋输入,禁止国内种植罂粟”[[1]]。到了道光皇帝时期,对于鸦片问题则形成了“严禁”与“弛禁”两种观点,后来皇帝采取了“严禁”,因而也就有了“虎门销烟”,直至后来的“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使得鸦片贸易合法化,更多的鸦片输入中国,导致国人身体素质不断下降,“使中华民族蒙羞了100多年的东亚病夫的耻辱”[[2]]。随后清政府也采取了一定的禁烟政策,但大多效果不明显。然而1906年清末新政时期的禁烟运动却取得了较大成功,更为民国初年的禁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06年,清政府对于鸦片造成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危害有了新的认识。它趁英国强行维持鸦片贸易政策有所松动之机,借助国际国内反毒品运动的高涨,自上而下地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禁烟运动。1906年9月,光绪发布禁烟上谕,提出“著定十年以内将洋土药之害一律革除和净尽”的目标,而且随后还颁布了一系列的禁烟章程。1907年中英双方还订立了十年禁烟协议,从而扫清了清政府禁烟的外部顾虑。总之清末新政时期的禁烟运动在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下,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获得了国际国内的一致好评。
辛亥革命后,各阶级都在忙于政治斗争,前清尚未解决的禁烟问题一度被淡化。不仅是前清政府的禁烟命令暂时无法推行,而且“由于鸦片价格奇贵,每箱涨至1300-1900两,为获取暴利,一些人乘社会秩序大乱,开始重新种植罂粟”[2]。
然而,禁烟拒毒毕竟是人民的事业,它符合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随着政治形势的明朗化,势必重新引起各派政治力量的重视。此外,鸦片又是中国人被奴役的象征,任何爱国者都不会忘记其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沉重灾难和屈辱。“加之前清封建专制政权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新生的政权如不切实禁烟,功败垂成,势必被目为民族罪人,腾笑全球,无以为国”[[3]],因而出于种种原因,南京临时政府开始了禁烟。
1912年3月2日,孙中山发表禁烟令说“:鸦片流毒中国垂及百年,沉溺通于贵贱,流衍遍于全国,失业废时,耗财殒身,浸淫不止,种姓沦亡……自满清末年,渐知其病,种植有禁,公膏有征,亦欲铲除旧污,自盖前蛊……尤望各团体讲演诸会,随分劝导,不惮勤劳,务使利害大明,趋就知向,屏绝恶习,共作新民,永雪亚东病夫之耻,长保中夏清明之风”[[4]]。孙中山发表的这段对于禁烟的经典性演讲,一直影响着后来中国的禁烟思想。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163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