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学教育类 > 正文

小学教育师范生选拔机制研究——基于有效教师专业品性的视角

 2023-10-13 08:51:23  

论文总字数:13166字

摘 要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提升基础教师的素质,然而当前我国师范生选拔机制存在一些不足。基于此,笔者首先阐述师范生选拔的意义与必要性,简略陈述、分析我国师范生选拔的不足。通过有效教师专业品性的视角,学习借鉴欧美成功的教师选拔经验,并以此为启发,为我国教育体系建构师范生选拔机制提出新一轮的思考。

关键词:师范生,选拔机制,专业品性

Abstract:The key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asic teacher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shortcomings in the selection mechanism of normal students in China.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first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and necessity of the selection of normal students, and briefly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shortage of the selection of normal students in China.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effective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learn from the successful selection experience of teachers in Europe and America, and use this as a guide to propose a new round of think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er system in China"s education system.

Keywords:normal students, selection mechanism, professional character

目 录

1 绪论 3

1.1 选题缘由 3

1.2 核心概念界定 4

1.2.1 选拔机制 4

1.2.2 有效教师 4

1.2.3 专业品性 5

1.3 研究意义 5

2 已有研究综述 5

2.1 历史回顾 5

2.2 基于有效教师专业品性的非学术标准 6

3 师范生选拔的意义及其必要性 7

3.1 师范生选拔的必要性 7

3.2师范生选拔的社会意义 8

4 我国师范生选拔机制的不足 9

4.1 重视文化成绩,面试权重低 9

4.2 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轻视专业品性 10

4.3 缺乏必要的择出机制 10

5 国外的师范生招生与选拔经验 11

5.1 美国恩伯利亚州立大学的选拔程序 11

5.2 英国华威大学的选拔程序 11

5.3 芬兰的选拔程序 11

5.4 德国的选拔程序 12

6 国际借鉴与启示 12

6.1 将专业品性作为关键指标 12

6.2 将教育行为作为评估标准 12

6.3 强调专业选择前的自我评价 12

7 对我国师范生选拔机制的思考 13

7.1 将面试环节上升为师范生选拔的硬性标准 13

7.2 丰富选拔手段,完善师范生评级制度 13

7.3 建立和完善师范生择出机制 14

结 论 15

参 考 文 献 16

致 谢 17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基础教师的素质。理论和实践都表明,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当教师。每年总有大量职业认同、职业信仰、成就动机和未来规划与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相脱节的师范生出现在师范高校中。另外,有一部分师范生虽然在职业认同或人生规划等方面符合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但由于他们的人格特征存在缺陷,缺少成为有效教师的必备潜质,可能无法在教师角色上取得他们理想中的成绩。

长期以来,我国师范生的选拔与其他类型的高校一样,由于我国现行高考制度的限制,高考成绩即是他们进入高校学习的入场券,并且存在部分群体受限于高考的分数而不得不调剂到其他专业就读的情况。可以说现行的高考制度导致大批具备教师潜质且有意向的考生与教育事业失之交臂,同时又招收了许多缺乏教师职业认同感的考生。

我们必须明确一个观念: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并非所有人都能在有限的教育条件下被培养成合格的教师,我们应该珍惜现有的教育资源。如果要提高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的质量,那就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师范生选拔机制,选拔出“适合教学、乐于教学”的师范生。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选拔机制

“选拔机制”是一个组合名词,即用于选拔的机制。“机制”是指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即“在事物各个部分存在的前提下,通过具体的运作方式协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发挥更好的作用”。笔者认为“选拔机制”实际上就是以相对固定的选拔标准及其方式运行的选拔模式,更加科学的选拔机制势必会产生其良性的影响。

1.2.2 有效教师

“有效教师”一词来源于effective teacher的汉译,即“有效能的教师”。Donald R.Cruickshank 等人明确地提出“有效教师”的定义:所有的教师都会对他们学生的生活产生一些影响,而某些教师会持续地产生更大的和更积极的影响,他们似乎与学生相处得更好,在教授学生真知方面更成功。我们把这样的教师称为“有效的”教师。[1]

我国的姬鸣、赵晶婕、郭晶晶则提出,有效的教师应具备以下几点:(1)对学生充满关爱;(2)高成就动机;(3)教师职业使命感;(4)良好的教师效能感;(5)激励型风格;(6)职业认同。[2]

有研究表明,低效能的教师所培养的学生往往在其日后的学业发展中较为落后,而有效教师通常能够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3]笔者认为,教师的“有效”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教师,但是我们的社会的确更加需要那些高效能的教师。

1.2.3 专业品性

早在1985年,美国学者卡茨和拉斯(Katz,L amp; Raths,J)就提出将“品性”一词作为教师教育的目标。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州际新教师评价与支持联盟(The Interstate New Teacher Assessment and Support Consortium , INTASC)组织开发INTASC新标准,在其1992年颁发的《新教师许可、评估与发展的模型标准》中将原来的“职业态度”概念更改为“专业品性”,并将教师专业能力界定为“知识、技能、品性”三个层次,作为培养教师专业素质的标准。

2008年美国全国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 National 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NCATE )再次强调“任何准备从事教育工作的候选人都必须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性,以便在未来能帮助学生学习”。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3166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