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学教育类 > 正文

唐宋时期汴河漕运管理探析

 2024-02-06 10:44:53  

论文总字数:11586字

摘 要

汴河在唐宋漕运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唐宋时期针对汴河漕运设置了很多官员,如:河堤判官,河渠司,都水监、大都举,监帚官和体量官。汴河最重要的漕运方式是转般法,经过刘晏的改革后更有利于漕运。唐宋以“纲”为船只管理的基本单位,汴河年漕粮数唐宋也有具体的规定,汴河治理措施主要有清理淤积,夹岸束水,保护河堤,防汛。

关 键 词:唐宋;汴河;漕运

Abstract:The Bian River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Tang and Song Dynasty water transport.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set up a lot of the Bian river water transport officials, such as: the judge, canals, all water monitoring, mostly for the prison officer and officer, with volume. The Bian river water transport system is the most important method to like Liu Yan, especially after the reform is more conducive to water transport.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y, "Outline" as the basic unit of ship management, the grain number and there are specific provisions, mainly near the river governance measures to clean up the deposition, clamps the shore water flood protection embankment, beam.

Keywords:Tang and Song Dynasty, Bian River, Water transport

目 录

一、 汴河官员职掌 5

二、 汴河漕运制度 7

(一)汴河漕运方式 7

(二)船只管理制度 9

(三)漕粮制度 11

三、汴河治理措施 12

(一)治理泥沙淤积 12

(二)夹岸束水 13

(三) 保护河堤 13

(四)防汛 14

结 语 15

参 考 文 献 16

致 谢 17

学术界关于唐宋汴河的研究由来已久。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冀朝鼎先生在《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一书中提到汴河,揭开了当代运河研究的序幕。1984 年,杭州大学、中国唐史学会、苏皖两省社科院、等联合组织唐宋运河考察队,沿唐宋汴河故道实地考察,成果汇成《运河访古》,内容涉及甚广,而且建立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是对以前运河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2000 年,陈峰的《漕运与古代社会》面世,书中主要论述了漕运在中国封建时代的政治军事意义、漕运机构和官吏的状况、漕工的待遇等。

其余大部分论文和报刊主要研究汴河与封建王朝或者与城市兴衰的关系、汴河治理措施、汴河流经路线、汴河对生态影响等。例如刘芳心《北宋开封水系研究》,井红波《唐宋汴河与宿州的兴起》等。

日本学术界对汴河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有日本青山定雄的《唐宋汴河考》,屈弓的《浅谈汴河沿革》,主要以战国时期鸿沟为汴水的起源写起,逐一对汴河各个时期的发展变化做详尽的梳理。

虽然有关汴河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对于汴河官员以及漕运制度等没有深入的探析。本文主要参考《宋史》《新唐书》并结合其他文献史料及考古发掘资料,系统探究汴河的漕运管理制度。

  1. 汴河官员职掌

农业是生存之本,人们很早就重视水利的治理和管理,在唐宋时期相应的设置了很多的水利机构和职官,其中不乏专门针对汴河设置的官员,主要体现在宋朝时期。研究好汴河官员及其职责对于研究唐宋时期水利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经整理,主要有:河堤判官,河渠司,都水监,大都举,监帚官和体量官员。

首先,为了维护汴河河堤,太祖开宝五年(972),宋政府专门设置河堤判官,目的在于加强对河堤的巡护。真宗咸平三年(1000),有明确的规定,诏令黄河、汴河令佐要经常巡视堤岸“无得差出”[1]卷47 P1019,“即时注拟,勿使乏人”[1]卷47 P1019。六年,诏令黄、汴河沿岸的知州、通判每隔两月要轮流巡视河堤,加强防汛。靖康之后,汴河上游河堤经常被盗贼破坏,政府责令都水使者采取解决措施,挑选八名人员沿汴河巡检,每两员各领兵五百人,“自洛口至西水门,分地防察决溢川”[2]卷94 P2335,可见朝廷对汴河的重视。

其次为了治理黄河水患,北宋设立了专门的治理机构:河渠司。仁宗皇佑三年(1051)五月二十三日,“三司请置河渠一司专提举黄汴等河堤功料事,从之”[3]P2483,由此可得出河渠司隶属于三司。河渠司主要负责汴河的浚治工作,“命河渠司自口浚治,岁以为常”[2]卷93 P2322。但是后来河渠司面对日益复杂的河流状况,虽然有权力指挥辖下州军,但是实力单薄“以此亦难集事”[4]P3141。因此北宋只能调整河政机构。

嘉佑三年(1058)“己丑,诏(置在京都水监),罢三司河渠司”[5]宋纪五十七 P1395。自此河渠司被都水监代替,其实都水监是唐代设立的专门监督治理的机构,宋代都水监与唐代相比有较大的不同,虽然职掌相似,但是侧重点不同,唐代都水监并不是专门为管理汴河而设立的,其职责主要是“掌川泽、津梁,渠堰,陂池之政,总河渠,诸津监署”[6]卷48 P1276。唐代都水监总管水利之事,而宋代都水监的职掌更加突出和细化。其一,功能主要是“视汴、洛水势涨涸增损而调节之”[2]卷165 P3922,疏导汴河,洛水以及防范黄河决溢。其二,继承唐朝的监察功能,首先,有专门官员负责监督汴河水深,都水监总监察“其深浅有度,置官以司之,都水监总察之”[2]卷93 P2317。其次,都水监监察职责还体现在监督汴河修筑河堤,在嘉祐六年,“惟应天府上至汴口,或岸阔浅漫”[2]卷93 P2322,因汴水浅涩,常阻滞遭运,因此都水监建议用树木狭河,增加水流速度,冲走淤积泥沙,要求“宜限以六十步阔”[2]卷93 P2322

由于黄河携带大量的泥沙进入汴河,导致汴河堵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宋专门设立了导洛通汴司,又称“都大提举导洛通汴司”。但是要根治汴河淤塞的问题,根本的解决办法在于寻找新的水源以取代黄河混浊的水。北宋初期就有人提出导洛水入汴,但是由于工程量浩大,实施困难大。公元1077年七月黄河河水暴涨,到元丰元年(1078),西头供奉官张从惠认为这是引洛入汴的机遇“黄河暴涨,水落而稍北,距广武山麓七里,退滩高阔,可凿为渠,引洛入汴”[2]卷94 P2327,到元丰元年六月十五日,“权都水监丞范子渊言:‘乞于汜水镇北门导洛水入汴”[3]P7580-7581。关于负责导洛入汴的官员名称发生了如下变化,“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一日,诏入内东头供奉宋用臣都大堤举导洛通汴”[3]P7580-7581,“二十三日,诏近已差宋用臣都大堤举导洛通汴司”[3]P7582,“元丰三年五月二十二日,改都大提举导洛通汴司为都提举汴河堤岸司”[3]P7583。元丰二年,宋神宗任命宋用臣为都大堤举导洛通汴。后来导洛通汴成功,在元丰三年五月二十二日改都大提举导洛通汴司为都提举汴河堤岸司。元丰八年“诏提举汴河堤岸司隶本监”[2]卷165 P3922汴河堤岸司是都水监的隶属机构。

为了保证汴河船只的运行安全以及货物的质量,宋代设置了监帚官和体量官。宋代设立转运使负责货物运输,监帚官为地方转运使的基层官员。监帚官也隶属于都水监,监帚官为了掌握船只情况,要对船只长度、宽度与吃水等进行丈量,并对船质进行抽查勘检[7],体量官主要对货船进行查检,质量不好的船只限制入河航运。

  1. 汴河漕运制度

(一)汴河漕运方式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1586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