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媒体人的职业坚守文献综述
2020-05-02 17:58:38
1.1目的及国内媒体行业现状分析
工信部情报所网络舆情研究中心2018年初发布的《2017年中国网络公信力调查报告》对2017年中国互联网媒体环境现状、媒体公信力、媒体责任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用户调查,指出2017年内容产业弊端丛生,虚假新闻、低俗资讯内容泛滥;内容被流量裹挟;媒体公信力下降……。《报告》显示,网民在获取信息时依赖网络新闻的占比为53.35%,但在信息有效性层面,至少有37.06%的网络用户认同“经常在大量的信息中找不到自己最需要的内容”的感受,而持相反意见的有 25.22%。这意味着,从用户感知的角度来看,网络信息尽管以时效性和便捷性备受用户青睐,信息的严重过载和信息知识密度总体偏低的情况让用户产生信息过载的焦虑。同时,虚假新闻及网络谣言超越“标题党”和“三俗新闻”,位居网络媒体三大公害之首,这三大公害已经成为众矢之的。而由于网络新闻信息的质量千差万别,让网络用户在信息质量的评判上产生了困惑,有 47.13%的网络用户经常产生面对信息经常无法辨别真假的问题。
大约十多年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是受众获取信息的主流渠道,但是在经历了第三次互联网大浪潮之后,网络已成为受众最为常用的信息获取方式,其首要原因在于网络媒体的时效性和便捷性。2005年菲利普·迈耶提出“报纸消亡论”,至今唱衰报纸的声音一直不绝如耳。但不可否认的是,纸媒的存在长时间具备着坚定的新闻信仰、优质的独家内容。然而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被网媒传播占据了传播的主导地位,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内容的失控,尤其是当众多新闻资讯平台争夺用户注意力,靠噱头和唯恐天下不乱的标题党来吸引流量之时,便陷入了毫无秩序的野蛮生长。就目前而言,网络媒体依托时效性和便捷性的特征,在影响力和覆盖率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更大的社会责任。
造成上述现象的答案显而易见。在易于传播的网络环境中,某些机构甚至个人,为了获取流量和10W ,使得新闻炒作、网络公关、恶意编造、商业营销及新闻恶搞频发,其中既有编造者故意有意为之,又有新媒体筛选过程的失察,以及自媒体断章取义的加工。当然,从以上调查数据也不难看出,作为社会舆论的传播者和整合者,如果网络媒体的报道内容,让用户分不出真假,逐渐就会丧失媒体的公信力,一旦网络媒体公信力下滑成为普遍现象,媒体的责任底线就遭遇了挑战。
本文将立足于媒体行业发展现状,通过分析虚假新闻出现的原因、媒体人在虚假新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媒体人应该坚守的职业操守,提出提升新媒体环境下媒体人媒介素养的具体方法,使其能不忘初衷,持续提供优质内容,提升媒体公信力。
1.2研究意义
论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⑴理论意义: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如今媒体行业发展模式,发现新媒介时代新闻传播的主要特征,分析新媒介时代给新闻传播带来的影响,从研究结果中有的放矢提出提升新媒体环境下媒体人媒介素养的具体建议和举措。因此,论文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能够丰富相关学科理论知识。
⑵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媒体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大量实例进行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研究结论来源于实际,所提出的建议和改进举措对于坚守媒体人的职业精神,提高媒体公信力具有极大的参考性,有助于加强有深度有价值的新闻报道,因而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和意义。
{title}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2.1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