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语境下汉韩网络语言对比研究毕业论文
2020-02-19 16:50:44
摘 要
伴随着个人计算机和手机的普及,互联网进入了越来越多人的日常生活,人们运用网络进行工作、学习和日常交际。语言作为信息交流媒介,在网络这个平台中迸发新活力,通过网民的智慧创造形成了一种新兴网络变体——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具有便利性、诙谐性和多变性,符合当下网络交际的要求,受到了网民的欢迎。
中国和韩国同属汉字文化圈,两国在文化、语言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汉、韩网络语言既体现出各自独特特征,同时也体现出一致性。本文基于跨文化语境视角,对汉韩网络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分析二者的异同点。
本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一、对网络语言的定义内涵进行概述,对比阐述汉韩网络语言的成因。二、对汉韩网络语言的结构类型进行异同对比,展开详细分析。三、讨论汉韩网络语言的社会、文化效应,辩证分析影响的两面性,并针对其负面效应提出规范策略。
关键词:汉韩;网络语言;跨文化语境;对比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ty of personal computers and mobile phones, the Internet has entered the daily life of more and more people. People use the Internet for work, study and daily communication. As a medium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language bursts new vitality in the network platform ,which forms a new network variant -- network language through the intelligent creation of the netizen. The network language is the convenient,humorous and changeable.It conforms to the present network communication request, and it has been welcomed by the netizen.
Both China and South Korea belong to the Chinese character cultural circle, and the two countries have many similarities in culture and language. The cyber languages of the two countries not only show their unique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reflect their consistenc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context, this article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Korean cyber languages and discus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This article is discuss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o begin with,summarizing the connotation of network language, and comparing the causes of Chinese and Korean network language. Secondly, making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Korean network languages. Third, discus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effects of Chinese and Korean cyber languages, dialectically analyze the two sides of the influence, and put forward normative strategies for its negative effects.
Key Words:Chinese and Korean; Network language; Cross-cultural context; contras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现状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现状 2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4
1.2.1 研究内容 4
1.2.2 研究方法 4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4
1.3.1 研究目的 4
1.3.2 研究意义 4
第2章 汉韩网络语言的定义及成因对比 6
2.1 网络语言定义对比 6
2.2 网络语言成因对比 7
2.2.1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7
2.2.2 经济高效的交际需求 7
2.2.3 创新求异的个性心理 7
2.2.4 自我存在的心理表征 7
第3章 汉韩网络语言结构类型对比 8
3.1 汉韩网络语言相同结构类型 8
3.1.1 谐音型 8
3.1.2 缩略型 10
3.1.3 符号型 11
3.1.4 语句型 12
3.1.5 旧词新义型 12
3.2 汉韩网络语言不同结构类型 13
3.2.1 语汇来源的差异 13
3.2.2 语法形式的差异 15
第4章 汉韩网络语言社会文化效应对比 18
4.1 正面社会文化效应对比 18
4.1.1 网络语情可以反映社会动向 18
4.1.2 推动了多元社会文化的发展 18
4.1.3 独立的民意表达与舆论监督 18
4.2 负面社会文化效应对比 19
4.2.1 造成语言本体的污染 19
4.2.2 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19
4.2.3 网络混乱和网络暴力 20
第5章 汉韩网络语言规范策略 21
第6章 结语 22
参考文献 24
致谢 26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现状
1.1.1 研究背景
2018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四十二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图1.1)显示[1], 截至 2018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 8.02 亿,上半年新增网民 2968 万人,较 2017 年末增加 3.8%,互联网普及率达 57.7%。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呈持续性稳定增长趋势。其中,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 98.3%,较 2017 年末提升了 0.8 个百分点,手机上网的普及成为时代潮流。
图1.1 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此外,据韩国互联网情报统计系统(ISIS)于2018年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图1.2、图1.3)指出[2],截止2017年,韩国网民规模约为4528万,较2016年增长约165万人;互联网使用率达90%,并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从图表中的调查数据可看出,中韩两国近年来的使用网络的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均呈稳步上涨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查询、社交等活动。
图1.2 韩国历年互联网普及率
图1.3 韩国历年网民总数(万人)
网络语言的使用率和普及率也随之激增,如今的网络热词,有很大一部分脱离了网络语言在最初产生时所具有的单单为了趣味性和标新立异而被创造的浅薄层面,更多的在于关注现实社会。讽刺意味、黑色幽默等现实层面的意义令当今网络语言不浮于表面,而更深层次地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从而具有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内涵。网络语言越来越成为人们进行网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网络语言也成为文化潮流的风向标,成为管窥社会民生的重要镜像。
1.1.2 研究现状
网络语言研究是汉韩学者共同关注的课题,对于汉语、汉语网络语言各个方面研究的著作和论文等资料非常丰富。
(一)中国网络语言研究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对于网络语言研究的论文和著作逐渐增加。据调查结果显示,国内关于网络语言方面的研究发展迅速的时段在2001年至2012年,大量词典、专著和论文发表出版,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参考资料。
首先,网络词典的出版逐年发展和完善。是我国第一本关于网络语言词汇的词典《网络时尚词典》(易文安)于2000年正式出版发行。2001年又相继出版了顾晓明编著的《网络词典》、北京康世经济发展研究所编著的《网络流行语》、王绍伟编著的《实用网络流行语》等词典,掀起了对于网络语言词汇部分研究的热潮。2012年,由汪磊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网络语言词典》是目前为止最新的、收录网络词语最多的词典,为近年学者进行研究提供了丰厚的语料支撑。
其次,网络语言研究的学术论文数量及研究类型非常丰富,并取得了丰厚成果。对网络语言的内涵、特点、类型、成因、传播、影响等进行了多维研究。如张婷在《关于“网络语言”》(2002)中指出[3],网络语言既是一种言语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主要表现为符号组型类、数字会意类、谐音代替类、缩略简称类、转义易品类和双语混杂类。吴传飞在《中国网络语言研究概观》(2003)中[4],全面揭示了网络语言产生的内在及外在原因,并客观地将人们对网络语言的九种态度进行概述,阐述了网络语言存在的影响和价值。施春宏《网络语言的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2010)[5],从语汇、语义、修辞手法和表达形式等方面出发,深刻全面地对这种新的语体形式展开分析,探讨网络语言所蕴含的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
(二)韩国网络语言研究现状
韩国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在90年代后期逐渐进入学者视野,随着二十一世纪韩国网络普及度越来越高,与网络语言有关的著作与论文大量发表。主要研究集中于:
第一,对网络语言类型、特点的研究,系统阐述了电子邮件用语、网络专业词汇、网络聊天用语和电子广告用语等网络语言类别,详细论述了网络语言中的情状符号、韩式英语、手段等内容,如朴灿荣《网络语言的理解》、崔云声《网络聊天室语言的分析研究》、朴龙灿《网络语言的类型》、李正福《对网络语言的理解》等。
第二,对网络语言产生原因、功能、地位等进行论述,深入剖析了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内涵。如权尚汉《青少年网络语言的文化意义研究》、郑振秀《电脑网络语言研究》等。
(三)目前研究的不足
据目前研究成果,作为单独研究对象的汉语网络语言及韩语网络语言的研究成果非常丰硕,但基于跨语言文化视角对二者进行对比的研究基本没有,这也为我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空间。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网络语言是文化的镜像,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网络语言的特点,能够揭示出不同的社会发展背景、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不同的语言发展趋势。本文在收集、整合相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以现有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作为支撑,将从跨文化语境出发,采取语言及文化对比等方式,对汉语和韩语的网络语言进行对比研究,主要分析二者在结构类型、发展特点、语言及社会效应等方面的异同,分析二者成因背景方面的异同,并进行相关解释,并提出相应网络语言规范化策略。
1.2.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跨语境观察法、案例分析法、语言对比法、文化对比法、多学科阐释法等对两国网络语言进行对比研究、解释和探讨。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网络语言是时代和社会文化的缩影,不同国家的网络流行语言可以反映出该国的历史过往、文化发展、社会热点、民众心理等一系列特点。跨文化语境下的网络语言对比研究有助于揭示不同民族之间特异性及相互联系。韩国历史上长期受汉文化影响,导致二者有类似的文化基因,同时不同的现代文化发展路径又让二者呈现各自文化差异。二者的网络语言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因而对于两国网络语言的对比研究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和典型意义。本文重点进行汉韩网络语言的对比研究,从语言类型、特点、社会文化效应等层面展开研究,从而揭示两种语言的内在特质差异以及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差异。
1.3.2 研究意义
(一)社会现实意义
有助于了解中韩两国网络语言所产生的社会文化效应,并采取相关规范策略。区别于传统语言形式,网络语言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具有强烈的热点性、时效性、幽默性等特点。汉韩网络语言多产生于社会热点问题和舆论焦点话题,是时代潮流变迁的风向标。除了简单的娱乐性外,汉韩网络语言也呈现出讽刺、黑色幽默的意味,对于相对重大社会问题而言不够严肃深刻。因此本研究有助于揭示汉语韩语网络语言所产生的正面及负面社会文化效应。
(二)文化交流意义
中韩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自古以来在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历史渊源颇深,所以中文和韩文在较多方面具有相似性。研究两国的网络语言,一方面能够透过语言表象探知两国的文化内涵和社会精神,增进中韩两国的彼此了解,铺设沟通的桥梁;另一方面则通过对两国语言的对比研究,探求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了解两国语言思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促进读者利用文化相似性推导理解二者的不同之处,进一步起到推动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的目的。
(三)语言研究意义
对于中韩网络语言的对比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网络语言对两国语言带来的辩证性影响,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汉韩语言本体研究及对比研究的发展,丰富对比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传媒语言学、符号语言学等语言学分支的发展。
- 汉韩网络语言的定义 及成因对比
2.1 网络语言定义对比
语言,即以语音为物质表现,由语法和词汇构成,并能表达人类内在思想的符号系统。作为人类用以进行思维活动和交际活动工具的语言,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承载了人类几千年来的文化宝藏,具有较强的稳固性和独特的民族性。而网络语言作为近年来出现的新兴语言变体,也保有语言所固有的思维性、交际性、文化性、民族性等特点。网络语言是网络文化的显著外在表现形式,能够影响和制约网络文化的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个人计算机推广至今,大众使用网络不过短短四十年上下,网络语言在这几十年的时间内却有了飞速发展。社会各界学者,尤其是语言学者,对这种新兴语言形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网络语言的定义也在针对网络语言的层出不穷的学术成果中不断充实。其中,中国学者和韩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厚,有以下代表观点:
尹德忠(中国)在《论网络语言中的通假》(2007)中写道[7],网络语言是指网络使用者在网上信息交流时所使用的一种特殊的话语形式,是在传统标准语言系统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全新语言变体和社会方言。他特别指出,网络语言具有多元化特点,是由多种元素组合而成的,且针对的特定人物或事件等目标不同,所形成的特定含义也不同。
崔馝席(中国)在《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hinese and South Korean network chatting language(中韩网络聊天语言比较研究)》(2008年)中指出[6],网络语言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其中广义的网络语言包括网络业术语、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以及网民在聊天室与BBS上的常用词语与符号,而狭义的网络语言则仅指以上含义中的最后一点。
컨연진权延真(韩国)在《컴퓨터 통신어의 언어학적 연구(网络语言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1998)中指出[8],网络语言在定义上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网络语言指网络通讯中所使用的所有相关语言,而狭义上指进行网络沟通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对话用语,即聊天语言。在2000年,权延真又对之前网络语言的定义做出了新解释,认为网络语言的内涵是在网络上实现的,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文字、语言都可以称之为网络语言。
이중적李正福(韩国)在《바람직한 통신언어 확립을 위한 기초연구(网络语言的基础研究)》中提出,网络语言即指在网络通讯或手机上使用的,并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的语言。
对比两国学者的研究,网络语言的定义可以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广义的网络语言指在网络传播中所使用的人类自然语言和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性物理技术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则专指前者,即人们在网络交际、收取和发布信息等活动时使用的自然语言,包括网络论坛和聊天室语言。本文主要讨论狭义的网络语言。
2.2 网络语言成因对比
人类社会的发展推动着语言的发展,汉韩网络语言的成因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体现在:
2.2.1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大力发展是网络语言兴起的基础性因素,网络的建立是网络语言建立和发展的前提。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进行交际,网络语言在网络使用中越来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韩国被称为“世界上网速最快的国家”,城市中几乎处处都有WIFI覆盖,网络普及率高,计算机发展速度处于事件领先水平。如此优异的物质条件奠定了韩国学者在网络语言研究方面成果的显著。中国和韩国都是世界上计算机使用范围非常广、频率非常高的国家,这一现实直接促进了两国网络语言的繁荣发展。
2.2.2 经济高效的交际需求
中韩两国的计算机输入均依靠键盘打字输入,针对输入汉字的方式而言,人们大多习惯于运用拼音的拼写进行输入。由于汉语同音字较多,选择起来较麻烦,人们渐渐倾向于选择用简单的同音字进行替换、缩写、用字母或数字代替等多种方式来缩短输入时间。这样的情况在韩国也存在。韩语属于表音文字,人们在输入韩文时也出现了使用相同发音字进行替换的情况。此外,为了达到提高语言输入效率的目的,有时也会省略句子成分甚至忽略语法。这种“无意识”地对于传统语言形式的改造创造出了许多新生词汇、句子,并在大众的心理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共识,网络语言就这样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2.2.3 创新求异的个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