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生死观研究毕业论文
2021-03-13 00:02:26
摘 要
首先, 本文试图根据历代名家学者对“未知生,焉知死”的注疏及相应的研究成果,从“未知生,焉知死”的精神历程中寻其丰富性与伟大性,以便学者可以通过此较为整全的认识和了解其精神面貌;其次,本文结合《国语》、《左传》及其他的一些研究成果来解读“不朽”观念的历史进程及其发展变化,最后顺以阐释“不朽之意义”究竟何在;其三,本文通过《国语》《左传》等先秦史料努力进入生活在春秋时期的人的世界中,在其视域下次第阐释其对“死生鬼神”的观念,解析在周秦礼法政治体系下“死亡安放”的问题和“礼法秩序”的问题;其四,笔者在上述论证之基础上结合《论语》和其他先秦儒家文献,探讨了孔子是如何面对自己的死亡的。
总而言之,笔者从“未知生,焉知死”、“不朽观”、“鬼神观”、“死亡的安放-礼法秩序”及“孔子面对自己的死亡”这五方面探讨了《论语》之生死观,完成了对其的初步研讨。
关键词:死生、不朽、鬼神、礼法秩序、孔子
A Study on the View of Life and Death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bstract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attempts to find out the richness and greatness of the "unknown students, how to know death" in the spirit of "unknown students, how to know death"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search results, so that scholars can pass Secondly,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national language", "Zuozhuan" and some other research results to interpret the "immortal" concept of the historical process and its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and finally along with the interpretation of "immortal Thirdly,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Mandarin" "Zuo Zhuan" and other historical data to enter the life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in the world, in its vision next time to explain its "dead spirit" concept, analysi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question of how Confucius is faced with his own theory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argument and the other article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other pre-Qin Confucian literatures. dead.
In short, the author from the "unknown students, how to know death", "immortal view", "spirits", "death of the placement - ritual order" and "Confucius face their death" five aspects of the " Concept, completed its preliminary study.
Keyword: Life and death, immortality, spirits, ritual order, Confucius
目 录
引 言 6
绪 论 6
第一章 未知生,焉知死 7
第二章 不朽的意义 12
第三章 鬼神观 14
3.1孔子鬼神观的社会背景与思想基础 14
3.2孔子的“鬼神观” 15
第四章 死亡的安放-礼法秩序 17
第五章 孔子面对自己的死亡 19
5.1孔子对死亡的认识与理解 19
5.2孔子面对自己的死亡 21
第六章 结语 24
参考文献 25
致谢 26
引 言
人生问题中,最迫切的一个便是“死生”的问题。知生,则生从何而来;解死,则知死往何处去。事实上,正是基于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死亡的安放,人方能以各种方式展开自己的存在,扩展生命中各个层次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探寻检讨历代具有代表性名家大师对《论语》之注疏,研讨《论语》之生死观,以便当下吾人能对《论语》中的生死观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为解吾人对“死生”之疑惑提供一个有益的思考。
绪 论
我们先来对《论语》生死观的研究状况做一个简要的回顾,这也是为本文之展开应有的一个必要之铺陈。
从笔者当前的视域来看,《论语》生死观的研究成果还是比较丰富的。这些研究中,主要有三个思路。其一,以学者吴卫琼的《从“未知生,焉知死”浅析孔子的生死观》一文为代表的,围绕“未知生,焉知死”,结合论语中其他有关“死生”的语录来分析孔子的生死观[1];其二是以台湾中正大学吴光教授主持,日本九州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和台湾中正大学中文系合著的《‘未知生,焉知死’再考——以《论语》生死观为中心”》一文为代表的,从“《论语》中的‘死’、颜渊之死、先进篇之特性、季路问死章之解释和季路问死章之再检讨”等五个方向对“未知生焉知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究及检讨[2]。特别是其从《论语》章节之安排与解释上来重新阐释“未知生,焉知死”,可谓是耳目一新。其三,便是以李海春先生的“《《论语》中的孔子生死观及其思想基础》”为代表的,从《论语》和思想层面来对《论语》中孔子的生死观进行研究的文章,这又另成一路[3]。
以上三个思路中,第一个思路为一般大多数研究者所用,受众面较广。其注重从《论语》出发,围绕“未知生,焉知死”来进行研讨,所得之成果也较为平实。可惜规模稍狭,未能有较大的突破;第二个思路比较新颖,颇有些独辟蹊径之感。其在前人研究成果之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依次地从“死”、“颜渊之死”及章节之间的编排关系来阐发《论语》的生死观,所述亦较为笃实丰富。此其所长,亦是其所短之处。囿于章句训诂、编者之意,不能从思想的历史中寻其丰富性,于思想义理则不免稍有漏缺;第三个思路在谈《论语》生死观之时,同时从思想层面来论述其思想基础,此举对读者更好地理解先秦儒家的生死观有很好的积极作用,也将对《论语》中孔子的生死观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然其研究领域限于思想基础、孔子和《论语》本身,对于和“生死”紧密相连的“鬼神”、“礼法政治”等均少有涉及,故其所获也较为单薄。
有鉴于此及问题的复杂性,本文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从“未知生,焉知死”、“不朽观”、“鬼神观”、“死亡的安放-礼法秩序”和“孔子面对自己的死亡”等五个方面来迂回地探析研讨《论语》的生死观。接下来,笔者将从“未知生,焉知死”的精神历程——即历史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