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学教育类 > 汉语国际教育 > 正文

俄苏文学翻译家耿济之译介动机探讨毕业论文

 2021-11-01 21:10:35  

摘 要

耿济之(1899-1947),是我国著名的俄苏文学翻译家和研究家,他对中国翻译界的俄苏文学译介有着巨大的奉献,并且译介作品多是长篇巨著,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等。他翻译了一百多部俄罗斯文学作品,包括十多部长篇作品。耿济之对俄苏文学的翻译和指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俄罗斯文学的最早译者之一,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分析耿济之所译介的俄苏文学作品所特有的共性;第二部分分析耿济之译介俄苏文学的初衷与生存现实之间的激烈碰撞和他的选择;第三部分简述耿济之对新思想文化的引领作用和译介俄苏文学的动力;最后一部分总结归纳,以耿济之的译介为中介,窥探民主主义者在俄苏文学译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深入探讨民主主义者在推动中国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而为我们进一步揭示出,中国民族国家道路的选择,是中国人民大众选择的结果。

关键词:耿济之;俄苏文学;民主主义;

Abstract

Geng Jizhi (1899-1947) is a famous translator and researcher of Russian and Soviet literature in China. He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translation of Russian and Soviet literature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translation, and most of the translated works are long masterpieces, such as Dostoevsky's Brothers Karamazov and levtolstoy's resurrection. He translated more than 100 Russian literary works, including more than ten long works. Geng Jizhi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translation and guidance of Russian and Soviet literature, and directly became one of the earliest translators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translation in China, occupying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Key Words:Geng Jizhi;Russian Soviet Literature;democracy

目 录

摘要 1

Abstract 2

第1章 绪论 4

第2章 耿济之所译介俄苏作品的共性 6

第3章 耿济之译介俄苏文学的初衷:生存现实 8

第4章 耿济之译介俄苏文学的动力:引介新思想潮流 9

4.1 俄苏文学的热潮 9

4.2 译介俄苏文学的动力 10

第5章 民主主义与中国国家发展 12

5.1 民主主义者在俄苏文学译介中的作用 12

5.2 民主主义在中国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13

第6章 结语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第1章 绪论

耿济之与翟秋白等以极大的爱国热诚参加了“五四”运动,摸索和探求使中国走向新生路线。他一生译著颇丰,并且多为长篇巨作,据统计,从1918年耿济之翻译的第一篇俄罗斯文学作品《克莱采奏鸣曲》起,直到他1947年逝世止,在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翻译的包含小说、戏剧、传记等俄国文学作品达到了一百余部,有七八百万字之多,其中长篇巨著更是达到十几部。

不过由于我国对耿济之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在许多问题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因此本文着重从耿济之个人对中国文学做出的巨大贡献进行研究,首先简要总结耿济之译介的俄苏文学作品的共性和在艰苦条件和生活下仍然不放弃翻译事业的决心,再着重分析耿济之译介俄苏作品的重要动力,那就是引领中国的新思想文化,最后在耿济之所译介作品的基础上,窥探民主主义者在俄苏文学译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有助于深入探讨民主主义者在推动中国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研究耿济之译介作品、动力及作用的积极意义在于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他为促进中国的发展所做的贡献。通过对“五四”运动中文学家耿济之和其译介的俄苏作品的研究,可以使俄苏文学对中国新文学运动产生的影响愈加直观明了。这是本次译介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所涉及的“五四运动时期”,是指从1917年11月7日俄国社会爆发的“十月革命”到1921年7月1日中国人民共产党可以成立至今为止,这是这项研究的时间框架,[1]这段时期既包括了本文的主要背景时间五四运动,也包含了对我国影响巨大的俄国十月革命和民主主义在我国兴起和发展。本文最终需要解决和达到的主要目标包括民主主义者在俄苏文学中的作用、耿济之在艰苦条件下坚持翻译事业的根本动力,其次简要分析耿济之译介的俄苏作品所存在的共性和在艰苦条件下他的生存现实。

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查阅材料,并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和趋向。米泽洋在《中国20世纪30、40年代俄苏文学翻译活动的影响》中指出,译介外国的文学作品是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可以得到转变的一个重要媒介, 随着社会历史的快速变迁和西方文学的不断翻译和引进,我国的现代文学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和提高。[2]中国现代文学的构成和开展受到了俄苏文学的重要影响,俄罗斯文学从开始传播到中国就是一条绵延不断的道路,俄苏文学在“左翼文学”期间达到高潮,在中国呈现一幅了极为繁荣昌盛的局面。在此基础上,高玉在《翻译文学_西方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影响关系中的中介性》中提出翻译文学必然有所“归化”,翻译文学不是纯粹的外国文学,在语言的性质和文学的性质上都具有了汉语性和民族性,从阅读的角度来说我们更多的接受中文所传达出的信息。

而本文正是围绕着这一时间段和历史背景下展开,本篇论文总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五四运动时期翻译家耿济之译介的俄苏作品的共同特性,由于耿济之所处时代的特殊性和背景,当时流入中国的俄苏文学在内容和思想上会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在这里就首先将它提出来,这也是研究耿济之译介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为此,本文从耿济之译介俄苏作品的共性使我们对俄罗斯文学的内容和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二部分梳理了耿济之在五四运动过程中因窘迫的生活环境,与热爱的翻译事业纠缠的经历,通过对搜集资料中耿济之家人及他自己的称述,较为完整的明确了他即使在艰苦也坚持翻译的决心,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较为清晰地看到耿济之一生与译介的紧密相连。

第三部分探讨了在耿济之翻译俄苏文学的过程中,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作用。从文学的角度看,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盛行,内部原因是真正的动力,少不了知识青年和先进分子在中国的引领,而耿济之作为知识分子,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也起到了领导作用,通过对搜集资料的比较和分析,此处以耿济之译托尔斯泰《艺术论》来分析对我国文学艺术界的影响,可以得出,知识青年和先进分子的文学观受到了俄罗斯文学的影响,而影响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耿济之作为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翻译家,也是受到俄罗斯文学影响最深的人。

第四部分分析了在中国新文学兴起和发展过程中,以耿济之译介的作品为中介,民主主义者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影响,文中以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为参考对象,此处特别选择了李大钊作为考察的对象。从而深入探讨民主主义在我国文学发展历程中的影响和作用,中国新文学和民主主义是这一部分研究的重点,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第2章 耿济之所译介俄苏作品的共性

1918年,耿济之开始在北京的俄文专修馆上学,青年会图书馆开设在北京的东单北大街,是当时青年会针对北京青年学生的需求开办的,免费开放和阅读。社会学和文学著作的英译本在图书馆的书籍中占多数,这间小图书馆极大吸引了耿济之,他便开始尝试把文学名著从俄文直接翻译为中文,列夫·托尔斯泰的《克莱采奏鸣曲》是他的第一个翻译作品。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