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学教育类 > 汉语国际教育 > 正文

“五四”时期周氏兄弟文艺思想观比较毕业论文

 2021-11-01 21:13:45  

摘 要

本文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从国家建构层面切入,对五四期间周氏兄弟的文艺思想观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把握和分析周氏兄弟各自的人道主义思想内涵、人道主义国家理想及其人道主义实现方式,证明周氏兄弟在理论基础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以进化论为基础、追求个人与民族的解放、关注妇女儿童以及追求人人平等。这是他们文艺思想观方面具有相互渗透和互补性的前提。但他们对于“民众”与“个人”的侧重不同,采取的斗争方式和态度完全不同。就面对相同的社会危机而言,周氏兄弟向危机发出的不同挑战,本身蕴含着不同精神价值的隐喻,由此也构成了“五四”启蒙群体的两种不同的范式。而这些又同时投射于各自所建构的国家理想上。

关键词:周氏兄弟;文学思想观;人道主义思想;

Abstract

From the angle of humanitarianism and from the level of state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literary and artistic ideas of the Zhou Brothers during the May 4th Movement. By grasping and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Zhou Brothers'respective humanitarian thought, the ideal of the humanitarian country and the way to realize it, it proves that the Zhou Brothers have certain consistency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the pursuit of individual and national liberation, concern for women and children, and the pursuit of equality for all. This is the premise of mutual infiltration and complementarity in their literary and artistic ideology. But they have different emphasis on "the people" and "the individual" , and they adopt completely different fighting methods and attitudes. Facing the same social crisis, the different challenges of the Zhou Brothers to the crisis contain metaphors of different spiritual values, which constitute two different paradigms of the May 4th Enlightenment Group. And these at the same time projected on the national ideals of their respective construction.

Key Words:Zhou Brothers;View of literary thought;humanitarian thought;

目 录

目 录 5

第1章 绪论 7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7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7

1.2 研究内容 8

1.4研究方法 9

第2章“五四”时期周氏兄弟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 10

2.1鲁迅“人国”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 10

2.1.1“尊个性”——维护人的个性和自由 10

2.2.1“张精神”——新文艺改变国民精神 11

2.1.3“立人”以“立国” 12

2.2周作人“人学”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 13

2.2.1人性的文学——灵与肉二元融合的进化人性观 13

2.2.2平民的文学——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观 14

2.2.3 儿童的文学——儿童本位观 14

第3章 周氏兄弟的人道主义国家建构 16

3.1社会主体——国民发展观 16

3.1.1新国民的基石:儿童发展 16

3.1.2新国民的中流砥柱:成人 16

3.2.劳动关系——经济观 17

3.3 社会关系——阶级观 18

3.4国家民族——民族观与国家意识 19

第4章 周氏兄弟的人道主义国家建构的异同 20

4.1 相同点 20

4.1.1以进化论为思想基础 20

4.1.2以争取个人与民族解放为目标 20

4.1.3重视公民资格,关注妇女儿童角色 21

4.2不同点 21

4.2.1“民众”与“个人”的侧重不同 21

4.2.2革命与改良的斗争方式不同 22

第5章 周氏兄弟国家建构不同的原因 24

5.1人性观:停滞与发展 24

5.2文化性格:斗士与隐士 24

第6章 任重而道远的人道主义理想追求之路 26

参考文献 27

致 谢 28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对周氏兄弟的比较研究自二人步入文坛以来,便一直为研究者所关注。鲁迅文艺思想观的相关研究无论在文学史还是思想史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周作人文艺思想观的研究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并未得到客观研究。但自20世纪80年代起,周作人研究从小心翼翼到逐步放开,直至如今,已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这样的背景下,周氏兄弟的文学思想观研究彰显了学术界对周作人文学思想价值的肯定。

周氏兄弟的共同绽放主要集中于“五四”时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思想启蒙运动可认为是一个连续的历史进程,而两者存在得对话与潜对话可约等于中国面临现代转型的现代性诉求。这一场人的解放运动,首次把人作为主体的文化态度使得中国人首次踏上向真正的“人”发展的长阶。周氏兄弟在这一时期共同呼唤“人”的觉醒和自觉,由关心人的“自然存在”到“社会存在”,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人”的发现,而“五四”的两者的价值选择却逐渐背离,个中缘由值得探寻。

但这并不能否认鲁迅和周作人,是中国启蒙思想史上绕不过去的存在,他们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化中的两种精神范式。通过把握与分析周氏兄弟文艺思想观及其关系,可从根本上打破曾经分割的隔离的比较研究格局,也是对五四启蒙思想群体聚合与分流的重新审视。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此前,关于周氏兄弟的文学思想研究始于对二人人生道路的的宏观分析,具有浓厚的批判色彩和政治色彩,如李景彬《鲁迅与周作人比较论》(1987年)、廖超慧《同路未必真同志——鲁迅、周作人前期人生道路之比较》(1991年)等,而后仍有不少学者虽然打破了偏见,但对两人文学思想理论的分歧并最终走向对立的原因仍然是周氏兄弟文学思想研究终占比最大的研究内容,这说明了此研究内容的价值。最具代表性的是孙郁专著《鲁迅与周作人》(1997年)及钱理群的演讲录《话说周氏兄弟》(1999年),均对兄弟二人的文学思想观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析与比较。与同时期的研究者相比,孙郁旗帜鲜明地肯定周作人在“五四”时期的诸多方面起到了一流的贡献;钱著提出要辩证看待周作人的文艺思想,肯定其战斗业绩,汲取教训,认为周氏兄弟走向分歧结点于“五四”时期鲁迅由民族本位主义走向人民本位主义,而周作人转向人本位主义。

“五四”时期周氏兄弟文学思想观的核心是面临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时提出的人道主义思想,也是鲁迅“人国”思想理论和周作人“人学”思想理论的基础。前人对于五四”时期周氏兄弟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侧重、思想特点、理想及实现方式等异同比较及原因的分析的主要观点分为以下几类: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