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学教育类 > 汉语国际教育 > 正文

李涵秋小说研究毕业论文

 2021-11-01 21:14:41  

摘 要

李涵秋是清末民初著名文人,同时也是是新旧小说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枢纽,本文以其代表作为《广陵潮》为研究主体,从时代变革的角度分析作品中展现的社会变化和作者寄托其中的时代忧思;同时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分析处于新旧交替时期李涵秋及其同时代文人面临时代变革、思想激荡的产生的觉醒意识和矛盾思想。

关键词:李涵秋;《广陵潮》;旧式文人

Abstract

Li Hanqiu was a famous literati at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also an important hub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d old novels. This article takes his representative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of "Guangling Tide", and analyzes the social changes in the works and the authors' tru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ra changes. Times worries;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life experience and thought changes, analyze the awakening consciousness and contradictory thoughts of Li Hanqiu and his contemporary literati who are facing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and the turbulence of ideas.

Key Words: Li Hanqiu; Guangling Tide; old-style literati

目 录

第1章 绪论 6

第2章 社会言情小说的先锋 8

2.1 李涵秋生平及其创作 8

2.1.1 生活在新时代的封建才子 9

2.1.2 性情淡泊的高产作家 9

2.1.3 社会言情小说的奠基者 10

2.2 鸳鸯蝴蝶派的矛盾与过渡 11

2.2.1时代特征的矛盾 11

2.2.2文人自身的矛盾 12

第3章 《广陵潮》内容浅析 13

3.1 《广陵潮》主要内容:外史与自传 13

3.1.1生动的扬州风俗画卷 13

3.1.2《广陵潮》的自传性质 14

3.2 《广陵潮》中的人物形象 14

3.2.1 道貌岸然的顽固儒生 14

3.2.2 成分复杂的革命党人 15

3.2.3 麻木无知的普通百姓 15

3.2.4 处于中间立场的开明文人 15

第4章 徘徊歧路的旧式文人 16

4.1 新旧文学过渡 16

4.1.1对小说社会地位的探索 16

4.1.2 由旧文学向新文学的过渡 16

4.2 新旧思想的激荡 17

4.2.1 对既有社会现状的不满 17

4.2.2对新思想的怀疑 18

第5章 总结 19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1

第1章 绪论

中国近代的历史是一段充满革命与斗争的历史,十九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快速发展和扩张,长期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在欧美等国的坚船利炮下被迫打开国门。随着欧风美雨的侵袭,中国人开始由被动接纳外来器物、思想到主动向西方学习,寻求救亡图存的途径。这是中国社会由封建落后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逐步认清现实、觉醒的过程。在这段上下求索的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和激荡贯穿始终,本文将目光放在清末民初,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这一特殊的“过渡”时期。

这一阶段(1890——1920)涌现出大量的小说,并大多以市民生活、男女恋情为主题,并形成一个流派——鸳鸯蝴蝶派。但同时由于一时期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大量小说过于消极、哀情,外界对它的评价也不高,“从清末最后几年到五四新文学创作实绩的大规模涌现,在近十年的时间内,鸳鸯蝴蝶派文学是文坛的主流,无论是其刊物数量,还是最能代表其实绩的小说数量,都表明这一流派的创作呈现繁荣之势。然而庞大的数量却未能与其传世的质量相匹配,加之在五四时期,它们又成为新文学立身的靶子,所以被言说成一个臭名昭著的流派,以至于鸳蝴派大家周瘦鹃等都竭力与其划清界限[1]”。相近的主题、有限的格局导致关于这一时期的小说研究一直比较落寞。但这些作品中也不乏佳作,本文以该时期颇具代表性的文人李涵秋及其代表作《广陵潮》为例,从社会转变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李涵秋小说创作的背景、历程与特点来了解作者及其生活的时代,从《广陵潮》中的文人形象以及作者自身的人生际遇和处世思想,分析清末民初时期文人的思想状态,探究身处旧制度崩溃和新制度产生之间的文人觉醒意识。

“作为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品,《广陵潮》已经脱离了早期以《玉梨魂》为代表的哀情小说的老路,而不自觉地扮演了社会言情的开路先锋[2]”。《广陵潮》展现的社会层面丰富、历史事件众多,对研究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者对《广陵潮》的研究范围可划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扬州城市景象和民间风俗,包括将历史上的扬州城市发展做纵向的阐述、与同时带的周边城市如上海、苏州做横向的对比。

第二,社会转变,从民间视角和民间立场出发,结合同时代其他作品分析该时期的社会转变的表现、特点、原因、影响等。

第三,女性形象特点分析,结合作者其他作品分析李涵秋笔下的女性形象。

第四,从文学理论角度分析《广陵潮》的文学特点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五,从语言学角度出发研究《广陵潮》中的方言词汇。

本文从社会转变的角度出发,从《广陵潮》中的文人形象以及作者自身的人生际遇和处世思想出发,分析清末民初时期文人面对社会变革的思想状态。在已有研究中,关于书中的文人形象学者已经做过比较详细的归纳和分类:以何其甫为代表的腐儒、以富玉鸾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以及以主人公云麟为代表的中间派。但这些归纳和分析、评价大多是从宏观的历史视角出发,对不同类型的文人做了一个简单的定性。而本文更希望以微观的视角,从文人面对社会转变做出的不同反应了解其思想状态和觉醒程度;并从社会其他阶层对待各类型文人的态度出发,一窥社会总体精神现状,从而更为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深入理解当时社会发生巨大转变的原因及必要性。

第2章 社会言情小说的先锋

李涵秋是清末民初的著名文人,也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徐枕亚、李涵秋、周瘦鹃、包天笑、张恨水并称为“五虎”。鸳鸯蝴蝶派也叫礼拜六派,因写才子佳人的爱情纠葛而得名,但鸳鸯蝴蝶派并不是一个有着明确组织、规章的派系,而是公众对清末明初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的一个统称,其定义、由来都比较模糊,涵盖范围也很宽泛,“鸳鸯蝴蝶派是新文学对‘非我族类’的命名与指认,其范围几乎囊括了民初一直到1949年前所有非新文学的作家。可以说,鸳鸯蝴蝶派是在新文学界的不断区分与指认之下,而形成的一个外延与内涵均相对模糊的群体[3]”。鸳鸯蝴蝶派早期作品依旧延续清末才子佳人的写作模式,说其内容 “消极”、“狭隘”倒也并无不妥。

但随着创作群体对新思想的吸纳和对西方小说的学习模仿,后期的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内容逐渐丰富,格局也日益开阔。其中不少作品对当时的社会变迁、人情风貌有着直接的展现,对了解清末民初的社会状态有着重要作用。《广陵潮》作为社会言情小说的奠基之作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广陵潮》具有一种原发的自然的民间立场和民间视角,其作品以言情为主线形象地展现清末民初的民俗风情以及其在时代冲击下的演进和蜕变。作家对政治、社会主题的关注,是近代小说由‘传统’转向‘现代’的开端” [4]。从这一时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处于新旧交替之中社会变革的阵痛,和同时代文人在传统和现代思想中的求索和迷茫。

2.1 李涵秋生平及其创作

李涵秋出生于公元1873年即同治十二年的扬州。家境原本还算小康,但七岁时父亲去世,产业被他人侵吞,上有祖母、母亲,下有弟妹,李涵秋一家时常需要亲戚的接济维系生活。李涵秋从小在清贫的环境中长大,接受私塾教育,深受老师的喜爱,擅长古诗文,在字画上也颇有造诣。身为家中长子,迫于养家糊口的压力,李涵秋在十七岁时就开始教书,在二十岁时中秀才。其后科举制被废除,私塾也随之关闭,为了解决生计问题,李涵秋第一次长时间远离扬州,受聘前往武昌教书。在武汉教书期间,李涵秋参加了文学社团,时常有诗作登报,因突出的才华一时独领骚坛,但同时也因时常讥讽文人之中逢迎权贵的丑态而受到攻击陷害,被诬陷为革命党人,几成冤狱。本就淡泊名利的李涵秋在亲身经历文人的无耻陷害、目睹官场的黑暗勾结后,在三十七岁时返乡。李涵秋的后半生几乎都是在扬州度过的,一直以教书和写作维持生计。

2.1.1 生活在新时代的封建才子

清末的扬州已经不是曾经“春风十里扬州路,卷却珠帘总不如”的繁华都市,由于历史上的战乱、清末开辟通商口岸后沿岸城市的崛起等因素,此时的扬州凋敝闭塞。和临近的被日本人称为“魔都”的繁华上海相比,扬州更像是一个衰败的小城镇。芥川龙之介在《中国游记》里这样描述他于1921年见到的扬州: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