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文学教育类 > 汉语国际教育 > 正文

体验哲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2020-04-14 16:17:11  

1.目的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体验哲学是20世纪美国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提出来的哲学理论,其核心理论可以概括为三条基本原则:心智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以及思维的隐喻性。

1、心智的体验性

我们的概念、范畴、推理和心智并不是外部现实客观的、镜像的反映,而是由我们的身体经验形成的,特别是由我们感觉运动系统形成的。我们大部分推理的最基本形式依赖于空间关系、身体部位,它们为我们日常推理提供了认知基础。人们在经验和行为中形成了概念和范畴,语义与概念、范畴同时形成。在语言与现实之间存在“认知和概念”这一中间层次,如果不依靠认知结构和范畴知识,就无法接近现实,因此反映在语言中的现实结构是人类心智的产物。心理学家指出:人类中心和拟人论在人类对时空的感知中和语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认知的无意识性

客观世界是人们体验和认知的基础,认知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感知与体验的过程,是人与外部世界、人与人互动和协调的产物,是人对外在现实和自身经验的理性看法,通过认知人们对世界万物形成了概念和意义。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客体会作用于主体,主体也要对客体进行不断认知、组织信息,由主客观相结合所形成的概念、范畴、认知的系统不是客观世界的如实复制,头脑中的认识世界和现实中的客观世界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人们在与世界和他人交往过程中,须通过心智中的认知结构来调节。

可见,认知的无意识性是指对我们心智中的所思所想没有直接的知觉,我们即使理解一个简单的话语也需要涉及许多认知运作程序,神经加工过程。分析如此复杂,令人难以置信,是不为人所觉察的,运作太快,即使集中注意力也不能被觉察到,而且也不需要花什么努力就能进行这种自动化的运作。语言的习得也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

3、思维的隐喻性

体验哲学认为,隐喻的基本作用是从始源域将推理类型影射到目的域,大部分推理是隐喻性的。隐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语言、思维以及哲学中无处不在,不用隐喻来思考经验和推理是很难想象的。隐喻不是伟大诗人的创新,而是人类正常认知世界的方式,是人类所有思维的特征,普遍存在于全世界的文化和语言之中。

体验哲学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都有一定的应用,如应用于英语、哲学、语文等课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