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脍”释义开题报告
2021-12-14 21:55:0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原始人类发现并且学会利用火之后人类就进入了熟食时代,然而生食仍存在于古人乃至现今部分民族的饮食习俗和习惯之中。“脍”是一种产生较早并且流传最广的生食方式,例如,生鱼片作为“鱼脍”的传承变式已然漂洋过海成为日本等国的日常餐食。
“脍”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羊脍是主要的“脍”食之一,在脍食品种中有一定代表性。在西周时期,羊脍就已经作为一道成形的菜肴出现在宫廷的菜单上。从西周到隋唐,历代的书籍和史料中对“羊脍”虽着墨不多但也有所提及,可见古人并没有停止食用“羊脍”这种生食,然而“羊脍”也并不是人人都可以享用的。到了隋唐,由于种种原因“羊脍”走出了宫闱走入了民间,打破了民族隔阂走向了中原大地,成为了盛行一时的餐食。然而,在隋唐之后的历史的长河中,脍渐渐失去了它在大众饮食中的地位,甚至在现今难觅其踪迹。
论文从“脍”这种生食方法入手,首先论述生食在传统习俗中的重要地位。其次,论文的研究目标是以“羊脍”在隋唐兴盛又随即衰落的现象为出发点,从经济文化背景和民族融合等角度分析其兴盛的成因。除此之外,为了更加深入探究“羊脍”的历时发展,论文也深入探析“羊脍”这种生食习俗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在日后逐渐消亡的原因。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古人的食脍习俗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对古代的生食进行了举例说明并且通过对“脍”等汉字的分析,简述了古人食脍的习俗、脍的种类和生食在古人饮食中的地位。
第二部分写的是古代生食中的“羊脍”。此部分分为两节,第一节通过举例着重介绍了隋唐文献记载中的羊脍菜肴和羊脍在隋唐的盛行状况,第二节从隋唐民族融合和饮食文化昌明两个角度分析羊脍在隋唐盛行的成因。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实行方案、进度:
(1)2015年11月-12月,收集资料,查阅相关作品、论文。确定论文题目。
(2)2015年12月-1月,在老师指导下,填写任务书和开题报告,继续查看资料。
4. 参考文献
[1]钱玄.礼记[m].长沙:岳麓书院,2001
[2](汉)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清)张玉书等编撰,王引之等校订.王引之校改本康熙字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