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文学教育类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叶圣陶童话创作思想探究开题报告

 2021-12-23 21:20:52  

全文总字数:6810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下,对叶圣陶童话的分析研究趋于平稳。研究者似乎已将其作为一个标志性的存在将其在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的坐标中定位。就是出现一些零星的研究文章,也只是就其童话创作的某一方面作大致的梳理,例如对其童话创作道路的研究,以及外来文化对叶圣陶童话创作的影响,再有就是对叶圣陶童话创作手法的分析,强调浪漫主义创作方式。这样一些对叶圣陶童话的分析研究,一方面延续了五十年代以来形成的叶圣陶童话的“典范”意识。另一方面,则避重就轻地将叶圣陶童话对于中国儿童文学史的开创意义重新梳理一遍。而对其童话创作思想变化的深层次原因的探究不够重视,缺乏一种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叶圣陶童话创作的视角。

鉴于目前对叶圣陶童话创作思想的研究不够重视的现状,本文高度重视对叶圣陶童话创作思想的探究,以期发掘叶圣陶童话创作思想对当下童话创作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阅读的方法,注重对叶圣陶童话作品和前人研究成果的阅读、分析,力求达到梳理清楚叶圣陶童话创作思想的发展轨迹,深刻揭示其背后的形成原因,分析证实其创作思想对其童话创作的影响的研究效果。为达到这一效果,论文从以下三个方面:一、对儿童世界“爱”与“美”的追求;二、对成人灰色人生的折射;三、对现实的苦难与黑暗的反抗对叶圣陶童话创作思想进行探究,分别从儿童文学、“成人化”情结、现实主义三方面分析其思想形成、转变的原因以及对其童话创作实践的影响。并试图分析叶圣陶的童话创作,最终没能挤进世界经典童话的殿堂的原因。从而为当今的童话创作提供借鉴和反思,这也是本文区别于以往对叶圣陶童话研究的意义所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叶圣陶自开始童话创作以来。一直受到很大的关注。但在过去的近百年里,在接受和研宄的过程中,历来研究者们集中关注的是叶圣陶童话的现实主义特色——即表现“成人的悲哀”,只是审视和评价的角度不同,探讨的深度和广度不同。而对于叶圣陶童话艺术特征的探讨,大多集中在童话的诗意语言,幻想和夸张的艺术手法等方面。本文在了解、思考研宄现状的基础上,试图从叶圣陶童话创作思想方面对叶圣陶童话做出探究。

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从三方面:一、对儿童世界“爱”与“美”的追求;二、对成人灰色人生的折射;三、对现实的苦难与黑暗的反抗来对叶圣陶的童话创作思想进行探究。

第一章主要探讨叶圣陶童话创作的儿童本位思想,并分析其形成原因。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儿童的文学”,儿童的独立人格和独特的审美需求得到重视,儿童被发现,进而促使儿童观念的改变,儿童文学文本的改变。提出儿童文学要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兴趣,并提出文学作品要依据儿童的年龄来提供。至此,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基本完成初期的理论建构。接下来,创作具有“儿童本位”观念的儿童文学作品已经成了大势所趋。叶圣陶第一阶段的童话创作实践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展的,通过对这一时期叶圣陶童话作品的分析来探究其体现的儿童本位的创作观念。

第二章主要从成人的教化和成人的悲哀探讨叶圣陶童话创作的“成人化”情结,并从传统儒家文化的深层心理积淀来分析其成因。单从《稻草人》中的二十三篇童话来看,也可以看出前期和后期风格的不同。在后期,始终笼罩在作者心间的对成人灰色人生的哀谟,还是穿透了层层掩盖,渗透在童话的字里行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本质上,其实就是叶圣陶成人的思维逻辑和儿童的内心世界产生了隔膜与碰撞。简单说,就是叶圣陶的童话创作受到了作家自我的成人世界和成人逻辑思维模式的影响。开始倾向于反映成人的灰色人生和想法。我们可以称之为叶圣陶的“成人化”情结,并探讨这一创作思想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实施方案:(1)2016年12月-2017年2月,大致确定了论文的主题方向,阅读了叶圣陶的小说及童话作品和其表达自身文艺思想的文艺谈期刊,查阅了关于“五四”时期对儿童文学的论述的相关文献和学术论文资料。

(2)2017年3月,确定了论文题目,填写了任务书和开题报告,并交由老师审阅。继续搜集、阅读了郑振铎、贺玉波、吴其男、刘增人、金梅等人对叶圣陶及其童话的研究和评价。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胡风.关于儿童文学[[a].胡风评论集(上)[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3]吴其南.中国童话史[叫.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