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学教育类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论严歌苓小说的图像化叙事特征

 2023-10-12 08:52:13  

论文总字数:12230字

摘 要

关 键 词:严歌苓;图像化;图像化叙事;深层意蕴

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formation of China"s consumer society, images in their unique way into society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all aspects of life, visual culture thus occupies a dominant position. Taking the image narr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takes Yan Geling"s novels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and analyzes a series of changes in the traditional literary writing process under the consumer society. Through the detailed reading of the text of some novels of Yan, this paper makes a deep study of the narrative space, narrative skills and narrative three structure in her novels and revea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age narration of her novels, so as to better grasp the role of image narration and its deep significance in the process of literary visualization.

Keywords:Yan Geling ;Visualization ;Graphic narration ;The deep meaning

目 录

一 引言 3

二 可视化的叙事空间 3

(一)虚拟空间的可视 3

(二)现实空间的可视 5

三 影像化的叙事技巧 6

(一)影视技巧的运用 7

(二)色彩的多角度运用 8

四 图式化的叙事语言 10

(一)句式的“不定点” 10

(二)语言的再现化 11

五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一、引 言

严歌苓,著名的美籍华人作家。近些年,随着她的小说《一个女人的史诗》、《少女小渔》、《金陵十三钗》、《陆犯焉识》等都被广泛的改编成影视作品,她的名字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最近由她编剧的文艺剧情片《芳华》,再次使她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半个世纪以来,关于严歌苓本人及其作品的相关研究几乎没有中止。20世纪90年代起,评论界就开始对严歌苓及其作品进行探究,大量与其有关的评论文章开始出现。近些年来,学者们对其的关注度丝毫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日益缩减,反而愈演愈烈。对其小说创作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出国前和赴美后两个阶段。出国前,因严歌苓幼时独特的军旅生活及其对人性的感悟,她的作品多以女性为书写对象,旨在批判社会的黑暗,歌颂女性,涌现出一系列地母形象,学者们多从军旅生活和女性形象等方面进行分析;赴美后,由于其非凡的旅美经历和对异国文化的不同感受,不少学者从文学的边缘性开始研究,从移民生活、文化认同和文化边缘等角度切入并分析其作品蕴藏的深刻内涵。近年来,随着她的小说多次被改编为影视作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遂有大批学者开始研究其小说中存在的绘画、音乐和舞蹈等因素,进而探究其小说与影视之间的跨媒介互动。与已有的关于严歌苓小说的研究不同,本文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文学图像化,通过对严歌苓部分文本的细读分析其小说叙事中心的转向,即作品由传统的表情达意转变为视觉化的图景呈现,并思考图像化叙事的特征以及其背后所蕴藏的深层意义。

二、可视化的叙事空间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以及新媒体开始介入并广泛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中。传统媒介与各类新媒介相比,新媒介的丰富性和高效性使得人们热衷于追求视觉媒介带给自己的感官刺激的同时,也不断塑造着当代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消费观,而这一点恰为文学的表达提供了新的方向。

(一)虚拟空间的可视

米尔佐夫指出:“当今人类的经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视觉化和具象化了。[1]”这表明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作为人类经验的直接来源,都可以成为作家的日常文本素材,都与作家息息相关。作家通过肉眼观察着世界上的一点一滴,任何一个要素都可能为其所用并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之中。而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可见的“微观世界”不断拓展着可经验的空间:用“虚拟的”或模仿的事物来不断填充或覆盖“真实”的时间和空间。这里所指的虚拟空间,不是狭义上的计算机网络空间,而是随着网络技术同步产生的一种人类用来交流情感、生活、知识的新型空间—文学世界。文字、语言、动作行为表述等作为虚拟世界呈现的载体,丰富着文学叙事内容。更重要的是,这些通过技术、图像所附着在载体本身的新的知识经验,带给文学很大的冲击,它们不仅是普通的物象,更包含着作者甚至人类对世界经验认识的重构。丰富的、新鲜的、生动形象的创作素材,通过人类知识的拓展进入文学作品中,构建出了一幅幅鲜活的文学图景,将不可见的变为可见的,无法经历的变为可经历的。文学作品所呈现的虚拟世界图景,即是叙事空间的可视化的一种表现。

《扶桑》是最具典型性的长篇著作之一,它的创作过程也像一部小说。军旅生涯为严歌苓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激发了她对人性奥秘的终生探究,而全新的移民生活则更让严歌苓深刻明白了生命“连根拔起”的悲痛与“重新栽植”的迷茫。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中国移民博物馆,位于地下室的陈列馆里,作者“邂逅”了小说的女主人公:那是个身材高大、盛装打扮看上去有点端庄的女子,她处于画像中心,她就是中国妓女。这个女子带给了严歌苓很大的震撼,于是她便开始了一场漫长的寻求之路。“在这一段追寻旅途中,我查阅了近百万字的资料,深入的了解了华人移民的历史,发现我的心境竟与她们如此相似。[2]”这个女子只是当时跟随移民到异国的几千女子中的一个,她的名字始终未得。于是,作者给她起名为扶桑,为她构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中的人生。那是那个时代最残酷的回忆:在那支撑着三个人生活的时间和空间里,生活着千千万万同大勇一样守望太平洋另一端渴望满载钱财、回归故土的劳动者,生活着一群失去希望、无处可去只能任人蹂躏的妓女。图像在这里,远不止是挂于墙上的一幅画,它的身上有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影子,更有着那个时代的记忆。作者由一幅图而创作出来的扶桑、大勇等人物形象和那个时代的经历,正如那些不断被发现的新事物(事实上早已存在),由不可知变为可知,并终以一幅幅图景的形式为众人所知所历。

严歌苓小说《密语者》则充分显示了视觉文化下的经典媒介—网络,带给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告密者》讲述了一位有夫之妇乔红梅与一位密切关注她的密语者通过邮件往来,互相诉说自己心声的故事。小说中这样指出:“我们与自己交谈,通常使用的是第三人称。而若电脑上有人与你长谈,则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3]”电子邮件的交互往往比直面交谈或移动端的即时通讯更让人感到亲切、真挚,原因就在于此。于后者而言,相互交谈的是同一时空下两个甚至多个不同的人,他们性别不同、背景不同、经历不同,差异不甚枚举,快节奏的通讯无法让你沉淀下自己的内心。但在网络邮件中,时间的差异、对方未可知的状态以及网络的虚拟意味,都给了自己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因此此时此刻你所要交流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同样,你的诉说对象所将要告诉你的,是他的心。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2230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