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徐訏作品中现代人的精神危机——以《炉火》为例
2023-10-24 09:02:09
论文总字数:11613字
摘 要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香港处于极端商业化的社会大环境中,加之边缘化的政治地位与失落的文化环境,使得现代人产生出无法适应世界的孤绝感。徐訏于1950年离家去港,迎接他的就是这种冰冷的现实,被迫迁徙的特殊境遇更加重了他的孤绝与寂寞,有感于此种心理情况,这一时期他创作了中篇小说《炉火》,并塑造了叶卧佛这个丰满的文学形象,借助叶卧佛来传达自己的生命体验,探讨现代人的生命存在。由于徐訏本人多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影响,本文将以精神分析学角度,从叶卧佛在艺术和友情上的失落、爱情中的挫败以及亲情沦丧三个方面,探讨以叶卧佛为代表的,徐訏笔下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关键词:徐訏,炉火,叶卧佛,精神分析
Abstract:In the 1950s, Hong Kong was in an extremely commercial social environment, coupled with its marginalized political status and lost cultural environment, which made modern people feel isolated and unable to adapt to the world. Xu Xu left home to Hong Kong in 1950 to meet his cold reality. The special circumstances of forced migration aggravated his isolation and loneliness. During this period, for feeling this situation, he wrote the novella Stove Fire, He also created the plump literary image of the Ye Wofo, with the help of Ye Wofo to convey his life experience and explore the existence of modern people. Owing to the influence of freudian psychoanalysis on Xu Xu himself,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piritual dilemma of Xu Xu"s modern people, represented by Ye Wofo, from three aspects: his loss in art and friendship, his frustration in love and his loss of his family.
Keywords:Xu Xu ,store fire ,Ye Wofo ,psychoanalysis
目 录
一前言……………………………………………………………………………………… 4
二艺术与友情救赎的失败 …………………………………………………………… 4
三畸恋的作茧自缚……………………………………………………………………… 6
四亲情的沦丧——俄狄浦斯情结………………………………………………10
结论 …………………………………………………………………………………… 12
参考文献……………………………………………………………………………………13
致谢 ……………………………………………………………………………………… 14
一 前言
徐訏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一位作家,港台地区对于他的文学创作颇多研究,在内地他却仍然算是遗珠式的存在,所幸随着内地文坛形成多元化格局,不断走向开放与深刻,越来越多的文学评论家和学者将视线投向了徐訏。
尽管徐訏的文学生涯十分漫长,几乎贯穿整个现当代文学,然而多数文学史书写强调或提及的仅仅是他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带有传奇色彩的浪漫主义创作,简单将他归类为后期浪漫派。实际上徐訏在1950年离家去港之后又一次迎来了创作的高峰,这一时期他的作品仍旧贯穿对人性的探索,但失去了早期理想主义色彩,加重了现代主义色彩,甚至有学者认为,在《文艺新潮》提倡现代主义之前,徐訏就以其创作实绩开了香港现代主义先河[[1]]。1951年出版的中篇小说《炉火》正是这样一篇“创作实绩”。《炉火》讲述了画家叶卧佛在先后经历过沈其苹的出轨、白玉珠的背叛、李舜言的虚伪、卫勒的抛弃,甚至对儿子美儿的女友陈韵丁产生不伦欲望等几次理想爱情的破灭之后,最终枪杀儿子并自焚的故事。文本中“炉火”之于情欲的象征,主角叶卧佛的意识流动等,均具有很强的现代主义意味,《炉火》中对现代人生命体验的探讨也十分符合现代主义的绝望主题。
目前学术界对于《炉火》的研究多重在其体现出的徐訏式意识流上,或是将其作为徐訏推动香港现代主义发展的重要实例,对于文本中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痕迹往往一笔带过。本篇文章将着重从精神分析学角度浅析徐訏笔下叶卧佛及其所代表的现代人所遭受的精神危机。
二 艺术与友情救赎的失败
性欲升华说是弗洛伊德运用其精神分析学理论对艺术产生发展做出的一个解释,他认为一个人的性欲在受到压抑时必将通过其他途径发泄或转移,低级的形式如做梦,在梦中达到欲望的满足,高级的途径则是使欲望获得升华,投身于艺术,并最终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绘画艺术就是这种性欲升华的结果之一。
在《炉火》中,叶卧佛是著名的画家与美术教师,事业有成,于绘画上也有很高的天分和追求,然而在所爱之人沈其苹离开后,叶卧佛陷入了被迫压制情欲的时期,他试图通过绘画来短暂地升华欲望,忘记情欲的煎熬,但经沈其苹明确地拒绝了他的心意之后,艺术这种形式也不足以支撑他,欲望得不到满足之余又失去了升华的途径,更强化了他作为被抛弃方的孤绝。
而到了后期,在卧佛发觉妻子李舜言的虚伪卑琐后,绘画于他而言仅仅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他失去了创造艺术的活力,甚至失去了对艺术的追求,这充分表明,经过几次对欲望的压抑和升华之后,艺术已经连一点救赎的作用都没有了,他只能在苦闷中熬日子。
艺术某种意义上就是叶卧佛精神世界的乌托邦和象牙塔,他知道它的虚幻性与无效性,但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艺术成为了唯一释放欲望的管道,他不得不沿着这条管道前行,来给自己喘气的机会。正如教徒对宗教狂热的信仰,艺术就是叶卧佛在欲望得不到满足时的一种心理补偿和精神救赎。很可惜的是,艺术无法作为他的最终皈依,艺术对他的拯救与他本身盲目、无限的欲望相比,显得太过于渺小以至于趋向无效,这也成为压垮他的一根稻草。
值得重视的是在艺术救赎的过程中,卧佛身边也存在着友情的救赎。
正如文本最初所写,叶卧佛出院后在家中闻到夜来香的清香,他笃定这是自己的好友或学生送来的。无论是这一盆花所体现出来的幽微细密的情愫、犯罪后凭着友情与信仰为他辩护的律师、为他各处奔走的朋友,包括后来住院时负责看护他的医生、护士,都给了他无数的安慰,“多年来,他依靠友情的温暖而生存,而现在他更加敏感的来怀念着友情的伟大”[[2]]。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161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