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就业现状调查——以淮师文学院为例
2024-02-05 09:32:56
论文总字数:11732字
摘 要
针对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调查表明:受到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这种就业难的现状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本文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三方面出发,探讨分析个中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关键词: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就业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of the employ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non normal professional graduates i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showed that:affected by the consecutive years of college enrollment and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non normal professional is relatively grim.This situation of difficult employment by a variety of factors.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ree broad aspects of the society,school and student themselves,analyzing of the reasons and seeking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 words: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i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non normal professional;employment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传统的人文学科,在高等教育中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它承担着展现中华民族历史人文风貌、启蒙人们思想、提高人文素质的重任,也是我们研究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工具。[1]多年来中文学科的成熟发展,扎实的专业基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汉语言文学毕业生,在教育、行政、文化、新闻等领域大展拳脚,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高师院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从最早单一的师范教育模式向综合性大学的办学模式靠拢发展,增加了一些非师范专业,这些专业培养的正是当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然而,随着连续多年大规模的高校扩招和全球经济危机,高师院校中的非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
为了深入研究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我们对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作了调查。
一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2013、2014两届毕业生共254名。其中2013届为140人。有两个文秘班,共94人;一个对外汉语班,为46人。2014届为114人。有两个文秘班,79人;一个对外汉语班,为35人。
我们的调查主要通过网络进行。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
表1 2013、2014届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览表
届数 | 毕业生人数 | 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2013 | 140 | 127 | 90.7% |
2014 | 114 | 99 | 86.8% |
表 2 2013、2014届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统计表
毕业生去向 | 2013届(140人) | 2014届(114人) | ||||||||||
高级文秘 | 对外汉语 | 高级文秘 | 对外汉语 | |||||||||
就业人数 | 所占比例 | 对口人数 | 就业人数 | 所占比例 | 对口人数 | 就业人数 | 所占比例 | 对口人数 | 就业人数 | 所占比例 | 对口人数 | |
教学单位 | 10 | 7.1% | 0 | 4 | 2.9% | 0 | 2 | 1.8% | 0 | 0 | 0% | 0 |
一般企业 | 62 | 44.3% | 35 | 24 | 17.1% | 1 | 61 | 53.5% | 33 | 14 | 12.3% | 0 |
国有企业 | 1 | 0.7% | 0 | 0 | 0% | 0 | 1 | 0.8% | 0 | 0 | 0% | 0 |
事业单位 | 3 | 2.1% | 0 | 3 | 2.1% | 0 | 9 | 7.9% | 0 | 1 | 0.8% | 0 |
新闻媒体 | 1 | 0.7% | 0 | 1 | 0.7% | 0 | 0 | 0% | 0 | 1 | 0.8% | 0 |
考研升学 | 9 | 6.4% | 0 | 3 | 2.1% | 0 | 1 | 0.8% | 0 | 14 | 12.3% | 0 |
公务员 | 3 | 2.1% | 0 | 2 | 1.4% | 0 | 1 | 0.8% | 0 | 2 | 1.8% | 0 |
村官、苏北计划、三支一扶 | 5 | 3.6% | 0 | 4 | 2.9% | 0 | 4 | 3.5% | 0 | 1 | 0.8% | 0 |
赴泰国国际教师 | 0 | 0% | 0 | 5 | 3.6% | 5 | 0 | 0% | 0 | 3 | 2.6% | 3 |
专业对口率 | 25% | 4.28% | 28.94% | 2.63% | ||||||||
29.28% | 31.57% |
从表2我们可以看到,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比较宽,工作单位各式各样,职业呈现多元化,较多的人选择了文员、编辑、公务员、教师和研究生升学。多数毕业生选择进入一般企业就业,而且每年报考研究生的比例呈上升趋势,部分原因也有为了增加就业竞争力,选择提升学历延迟就业。
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呈现以下特征:
1.就业形式丰富多样
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多种多样,以去一般企业求职为主,也有向公务员、私立学校、“大学生村官”、苏北计划、三支一扶、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新闻单位各式各样的单位谋求多渠道发展。
2.越来越多的学子倾向于考研,考研率明显提高
为了以后的就业路更加平坦,非师范专业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考研,2013届考取研究生比率为8.5%;2014届考取研究生的比率为13.2%。其中有不少人考取比较著名的学校如: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等。现在每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只增不减,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以及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学子倾向于考研来提升自己的学历,从而来增加就业砝码以缓解部分就业压力。
3.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缺少创业意识
据调查统计,254名毕业生没有一个人选择自主创业,大多数选择受雇于企业。而影响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又有多种原因,比如缺乏启动资金、缺少社会经验、缺少人脉关系等等这一系列的因素禁锢了毕业生创业的脚步。
4.选择去泰国支教,传播中华文化
13、14两届毕业生先后有两批共8名学生赴泰国支教,在这个紧密联系的世界,就业每每跟一个国家、民族的国际地位密切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日渐受到国际的重视,它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增进我国和国际社会联系的桥梁,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空间。
5.职业多元,但专业对口率偏低,专业知识优势不明显
汉语言文学专业被戏称为“万金油”,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比较分散。[2]通过表1和表2的数据显示,我们可以看到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较为多元,保障了平均88%的就业率。虽然就业方向比较多元,但是这恰好就说明着本专业的毕业生不得不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一起竞争。据调查统计,2013届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只有29.28%(5班和6班两个文秘班专业对口的有35人,对口率为25%;7班外对汉语专业对口的有6人,专业对口率为4.28%);2014届的专业对口率为31.57%(5班和6班两个文秘班专业对口的有33人,专业对口率为28.94%;7班对外汉语专业对口的有3人,专业对口率为2.63%),平均为30.42%,这就意味着每100名本专业的毕业生中只有30个人从事了与自己本专业相符合的工作,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啊!对于高级文秘班来说,其实大部分的毕业生都从事了跟自己专业相关的职业,比如说各类岗位的助理和秘书;对于汉语国际教育班的毕业生来说,从事对外汉语的学生可谓少之又少,两届毕业生赴泰国支教的有8个,其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只有1个(没联系到的除外),大部分的都转向了助理、文秘、文员方向发展。
二 影响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原因分析
就我们现在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1.高校扩招,毕业生数目快速增长,劳动力市场供需越来越不平衡[3]
根据教育部数据统计,从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开始,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全新的发展。毕业生数量每年呈井喷之势(图1),虽然社会上的工作岗位供给量也在逐渐增长,但是却远远及不上每年毕业生的增长速度,因此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供需越来越不平衡。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急速上升和全球汉语热的蔓延,学习汉语的人数日益增多,对外汉语专业也因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新华社报道,从1985年以来,中国的对外汉语教育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有285所高校增设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每年的招生数量已经达到15000人,在校人数已超38000,毕业生数额如此之大,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产生巨大的压力。
图1七年高校毕业生人数
人数(万人)
2.社会存在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主要是指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这种变化,从而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所引起的失业,主要表现为大量的工作机会和大量的失业人员共存。[4]一方面,用人单位感叹招不到优秀员工,与此同时,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其实就属于结构性失业。
据统计,随着全世界掀起的汉语热,使得对外汉语教师这个岗位出现巨大的缺口,目前缺口量达到400万。虽然教师岗位空缺如此之大,但是其实还是有绝大多数的毕业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大部分因素在于对外汉语教师的门槛比较高,要求比较多,跟普通的语文教学不一样,它面向的是全世界不同国籍的学生。[5]然而大部分的毕业生因为自身条件的不足,比如专业水平不高、英文水平差、自身心理素质不好和不善于沟通交际等等一系列因素阻碍了他们的求职,导致大量的工作机会和大量的失业人员擦肩而过。
3.市场对高师院校中的非师范专业缺乏认同
高师院校历来以培养教师著称,学教的形象早已经被社会认可,由于非师范专业的设立时间较短,而且学校对这类专业宣传不够,导致市场不足以深入了解它。企业常常会用怀疑的态度对待该专业的毕业生,认为师范院校出来的都是师范生;再者,有的用人单位会认为其他的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大学在人才培养上会比师范院校培养的非师范生更具有优势,更与市场接轨,所以,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在同等情况下,他们也会更加倾向于综合性或者理工科大学的学生,这样就相对减少了很多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
此外,在师范院校这个大环境下,大多数中小学的教育机构也只要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对于高级文秘或者是对外汉语专业的想入驻教师行业的毕业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问题。虽然有的学校会放宽限制,但也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比如说要有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过二级甲等、英语过四六级等等。如果不早早做准备,很多非师范毕业生根本不具备这些条件。
4.社会过分看重大学知名度和文凭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更加看重具有实力和竞争力的品牌。而大学的知名度便是一个品牌,它直接左右了用人企业的判断。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名牌大学倍受青睐已是不争的事实,有的单位更是明确写道非“211”“985”高校的毕业生不要。有些雇主认为,学历越高,能力越好,这样很有可能导致受聘员工工作水平和岗位要求不相适应。其实在实际工作中,人的学历并不能和自身的能力划等号,谁说研究生的业务能力就一定会比本科生好?
(二)学校因素
1.非师范专业设置不足,知识结构单调、缺乏实践教学
由于师范院校中的非师范专业办学时间较晚,经验不足,师资力量匮乏,教材内容跟不上时代发展,理论与实践不相吻合,导致人才培养目的性不清晰,专业优势模糊。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集文学和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人才,但是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大部分都是文学语言类科目,知识内容达不到市场需求。[6]另外,对于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来说,他们的实习机会比较少,不像师范班的半个月一个月都会去中小学实习,学校也不会统一安排非师范班的去实习,这样就严重地制约了实践教学在非师范领域内的发展。
拿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文秘专业来讲,学校更多地把专业教育定位在课堂中的理论教学,而忽略学生动手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专业实训方面投入不足,比如说缺乏实训场地、软硬件更新滞后、缺少可供实习的单位等等。
2.非师范生的就业对接平台不多
由于高师院校中绝大部分毕业生都是师范生,所以学校会和各个中小学等教学机构、教育局的联系比较紧密,然而处于教育系统之外的非师范生,市场对其关注较少,即使有校招会,但是大多与教育类相关,这样就让非师范专业接触人才市场的机会变少了,不能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稳定的就业对接平台,从而大大地缩小了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
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实在国内,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的招聘数量很少,在一般的校招会和社会招聘上,几乎找不到需要对外汉语专业的工作。在内地,因为留学生的人数少,所以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量也不大,从而导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业率低,转向一般企业的文员、助理类发展。
(三)学生自我因素
1.盲目的专业选择
高考过后,因为许多学生不了解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和目前的就业形势,盲目跟风,仅仅就依靠专业的热门程度来选择,忽视了自身的个人兴趣和就业的发展前途等等,从而导致报考专业趋于一致,专业内竞争激烈。
近年来,中国的繁荣导致对外汉语教师行业产生巨大的缺口,相比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外汉语良好的就业前景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报考。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表示,由于一些学校该专业盲目扩招,过重的课程负担导致了教师授课质量降低。而且,国外的语言教学都比较注重实用性,现在的大学偏重于理论研究,两者在教学体制和观念上有着本质区别。
2.缺乏有效合理的职业规划
虽然许多高校都有就业指导部门,但其实也就是提供一些就业政策、信息。即使是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然而大部分学生也只是把这些课程当做是必修课,认为只要修完课拿到学分就可以了,所以他们大多没有真正的考虑自己未来的发展,没有真切地认识了解自我,对就业角色的定位比较模糊,没有认真合理地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迷迷茫茫地度过了大学四年。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173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