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学教育类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论赵树理小说创作中的大众化与民族风格

 2024-02-05 15:38:19  

论文总字数:8560字

摘 要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以其独特文学风格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小说创作成果不仅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块里程碑,而且成功的突破了以往死板的创作风格,创造了具有中国本土气息,通俗易懂,农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本文主要分析了赵树理解放前的两部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的大众化与民族风格,深入探讨并全面了解赵树理小说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大众化;民族风格

Abstract:Zhao Shuli is a history of modern literature of our country has a great influence and the unique of one of outstanding writer. His novel creation achievements not only become a milestone in the history of modem literature, and successfully broke through the previous rigid style, created a Chinese flavor, easy to understand, form to the national farmers.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revolutionary of Zhao Shuli’s novels“Xiao Erhei get married”,“Li Youcai board words” popularization and national style,in-depth and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reation of Zhao Shuli’s novel style.

Key words: Zhao Shuli’s; novels;The popularization;National style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尤其是七十年代之前的中国现代文学,一直都是现代文学史研究的重点时段。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气之下,人们对于经典文学十分重视,文学的地位大大提高。1949年前,由于频繁的战争和地域的分割等因素的影响,当时国内的政治环境氛围还是处于比较放松的时候,文学的发展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各个文学出版社,报刊杂志社,文化管理部门都各自在领域内部进行发展。但是全国解放以后,这种松散自由的状态开始得到了改变,政府对于文化意识形态进行统一控制与管理。政治意识形态话语成为了这一时期的重要话题。意识形态的改变,也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评价与选择,在这个过程之中,现代的文学作品也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一些不符合现代意识形态的作品开始受到限制。

一 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历史背景

贯穿40、50年代至60、70年代,最能代表这一艰难时期的作家,非赵树理莫属。赵树理是这个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从他的作品中,既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影子,也可以找到现代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还有民间文化的因素。赵树理是一个综合水平较高的作家,他本身就是各种文化意识形态和文化因素的融合,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也能体现出来。他一生的作家生涯也经历了起伏,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件发表之后,他开始走入国内文学领域的中心,然而在之后的文艺争斗中他也饱受屈辱。赵树理的小说不仅在在艺术上成就了经典化的民族特色的写作手法,还创造了赋有中国传统作风和传统风俗为农民提供了他们所能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民族体裁的小说,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有所突破与发展,在小说的民族化和大众化方面成为了现代中国文学历史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在当时的作家群体中,赵树理是解放区最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深受全国读者的喜爱。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小二黑结婚》,这部小说发行以后在半年内卖出了四万册,并在当时农村畅销排行榜中创下了新的销售记录,并很快传播到蒋管区。在不到十几年的时间里,被国内的各个报社先后进行了十五次转载和出版。同时还被改编为各种各样的剧种,如:山东快书、弹词、话剧、歌剧、川剧、越剧、花鼓戏以及电影剧本等。此外《李有才板话》在《群众》杂志里连续发表以后,也“在短短几年间,便被《解放日报》、《长城》、《晋冀鲁豫边区文艺创作小丛书》、《通俗小文库》、《大众文艺小丛书》以及大连大众书店、香港海洋书店、上海知识出版社、东北书店、晋察冀新华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等转载再版达38次之多。”[1](P38)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赵树理开始在中国文坛展露头角,但是自从他走入中国文坛开始后,对于他的作品就一直存有争议。跟随着延安这个地方从边区的政府逐渐掌握全国政权的过程,跟随着解放区、国统区和沦陷区合并和被统一的过程的,跟随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变化,赵树理也在这个过程中默默成长,心灵受到洗礼,最终在毛泽东延安文艺讲话之后作品开始受到重视,成为最迎合政治意识形态的红色作家。赵树理的小说不断地被人们重新阐释并不断发展,本文主要对他小说的大众化与民族风格进行研究。

对于赵树理小说的整体概括,与毛泽东的延安文艺讲话有密切的关系。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毛泽东延安文艺讲话为当时的中国文艺指明了发展的方向,让文艺更加符合大众审美,更加深刻的反映朴实大众的实际生活。在这之后,赵树理等一批新兴作家开始受到了的重视,被认为是毛泽东延安文艺讲话精神的积极践行者。那么,赵树理小说为什么最能体现这种新文化?这就是由于赵树理小说中描写的是人民群众最贴近生活的民间艺术文化,比如说:说唱文学的形式、传统的“演义”形式、经典的评书的形式。这种经典的文化形式在民间流传得最为久远最具影响力。众所周知,赵树理小说中经典的代表作《小二黑结婚》,这部小说可以说是当时赵树理小说发展与政治最为密切的表现。通过对这本家喻户晓的小说《小二黑结婚》的经典化的历程和发展过程,我们可以从小说中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二 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大众化

(一)提倡“问题小说”的写作手法

从文章内容看,赵树理小说大多数是为了问题而进行创作的。在《也算经验》里,他说:“先从取得材料谈起,我的材料大部分是拾来的,而且往往是和材料走得碰了头,想不拾也躲不开。”[2](P89)的确如此,他在长期调查研究工作中,对于农村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和农民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了如指掌。而这些农村中的问题,在赵树理眼中,如获珍宝。这不仅是赵树理小说创作的源泉,更是小说本身的归宿。那么结合当时的历史写作背景,分析赵树理是如何将他所调查研究的产物升华为大众性的小说

《小二黑结婚》的故事素材来源于山西左权县的岳冬至和智英祥的真实故事。但在2006年期间又有了新的发现,这张案例的判决书所描述的“争风嫖娼”与《赵树理如何处理lt;小二黑结婚gt;的材料》[3](P16)一文中所描写的案例素材中出现了一些让人感到模糊的差异。摘录如下:

经过县政府几次的侦查审讯,发现案情如下:几个村干部暗地开了一个斗争会,用腐化的罪名斗争岳冬至,叫他和智英祥永不来往,可是岳冬至不承认自己有错,他说,他和智英祥的恋爱是正当的……首先开始对岳冬至的斗争会不是暗地开的,其次,斗争的罪名大约也不是腐化。不过从当时的情况看,封建习俗导致的对岳冬至的不满是有种群体性的。

在2006年,有两位《北京青年报》的记者对于这个模糊的差异对横岭村进行了走访,并且写下了一篇报告文章《平生踪迹最相亲》[2]提到所谓的“争风嫖娼”问题,在当时的偏远地区思想仍然比较封建,对于年轻人之间的自由恋爱存在偏见。而当时岳东志家里有一个童养媳,对别人有眷恋之情也是不对的。因此才会出现这种问题的出现。这种问题的存在和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是相关联的。赵树理认识到这个以婚姻题材为主的素材和当时刚发布不长时间的《晋察冀边区婚姻暂行条例》之间的矛盾,在作品中赵树理更加着重突出了婚姻自由的焦点问题。这一条例是在1942年1月颁布的,条例明确规定“根据平等自愿,一夫一妻之婚姻原则制定”,订婚、结婚都必须“男女双方自愿,任何人不得强迫”,禁止“重婚、早婚、纳妾、蓄婢、童养媳、买卖婚姻、租妻及伙同娶妻”。 [5](P57)在《小二黑结婚》作品中,也出现了与上述内容类似的宣传语句:“人家不承认是对的:男不过十六,女不过十五,不到订婚年龄。”[6](P17)在此以后,《小二黑结婚》这部小说成为了宣传婚姻自由、恋爱自由的典型代表,巧妙地将生活中的实际素材由悲剧转化为喜剧色彩,赵树理的小说对于人们的实际生活问题能够提供解决问题的参考,是“问题小说”的代表。

(二)创作出通俗易懂的说唱语言

《李有才板话》也是赵树理的代表作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这部小说的形式在当时非常的新颖,利用“板话”的形式进行夹叙夹议式的叙事,深刻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不同层次地农民的心态。在作品创作前期,赵树理通过调查农村生活中的娱乐活动,利用农民喜欢听的故事、诗词、唱的快板等素材来刻画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和主题。在《李有才板话》中提到:“陈小元,坏得快,当了主任耍气派,改了穿,换了戴,坐在庙上不下来,不担水,不割柴,蹄蹄爪爪不想抬,锄个地,也派差,逼着邻居当奴才。”这段话就是采用了“板话”的说唱模式,概括描写了陈小元当官后的变化,通过说唱模式使赵树理小说变得通俗易懂。赵树理曾经说过:“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口语化,要使用劳动人民所喜爱的语言,我们不仅要从书本上学习语言,还要去向群众学习语言。我个人在写作时就想到,从口头上学来的语言,要比书上学来的多一些。”[7](P17)所以说口语化是赵树理小说语言大众化的最大特色。他在作品中所采用的农村口语,并不是全盘照搬乡村方言土语,而是经过筛选及改造,删除日常对话中庸俗的,冷僻的、庸俗的字词,汲取了生动形象、朴素明快的口语化的语言,使作品赋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李有才板话》中,赵树理在描写地主儿子阎家祥的外貌时,说到:“这人的相貌不大好看,脸像个葫芦瓢子,说一句话眨十来次眼皮。不过人不可以貌取,你不要以为他没出息,其实一肚肮脏计谋,谁跟他共事也得吃他的亏。”在人物对话中作者成功的借鉴了农民群众口语化、个性化的语言特色,将闫家祥丑恶的外表和满肚子坏水的行为描写得淋漓尽致。这种创新艺术语言的运用,使得赵树理小说的人物形象更加清晰,内容更加精彩,大众化更加突出。

在赵树理的小说中,除了人物对话是口语化,叙述语言也采用口语化的特色,开门见山。在《李有才板话》的开头提到:“阎家山这地方有点古怪,村西头是砖瓦房,中间是平房,东方的老槐树下是一排二三十孔土窑,地势看来也还平,可是从房顶上看起,从西到东却是一道斜坡。西头住的都是姓阎的;中间也有姓阎的也有杂姓,不过都是些在地户;只有东头特别,外来的开荒的占一半,日子过倒楣了的杂姓,也差不多占一半,姓阎的只有三家,也是破了产卖了房子才搬来的。”[8](P67)赵树理用口语化的叙述手法将阎家山周边环境及姓氏进行了简单的描写。同时赵树理还提炼出大量的晋东南地区的当时农民的乡村语言,将形象生动的大众化语言融入到作品中来。在小说《李有才板话》中,老秦怕老婆说出地押给谁了,赶忙向老婆喝到:“你这老不死,不知道你那一张疯嘴该说什么!可憋不死你!你还记得啥?还记得啥?”一方面是责骂和恐吓老婆,制止她说出实情;另一方面是在暗示老杨,他老婆的话是因为老糊涂了一时乱说出来的。[9](P609)通过言简意赅的语言表现出了老秦胆小、怕事的人物性格特点,同时“老不死”“可憋不死你”这种口语化的语言放在人物对话中,既体现了当地的语言特色,又体现了赵树理小说的乡土气息。还有作品中一些俗语的运用,如“小元说道:‘你这老汉见不得事 !只怕柿叶掉下来碰破你的头。’”[9](P72)这些农民百姓常见俗语的运用,使作品展现出浓厚的泥土气息。从《李有才板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赵树理在小说中巧妙运用语言的描写以及“板话”独特体裁的创新,使每个章节的标题更加具有表现力,放弃了旧小说对仗工整的“回目”形式,而是使用长短不一样的单句,甚至一个短语和一个词。[10](P26)如“有才窑里的晚会",“打虎”,“好怕的模范村",“恒元广聚把戏露底"等。[10](P26)通过这些方式,使得《李有才板话》深受个个阶层农民的喜爱,传播范围非常广泛,赵树理小说写作风格更为多样化,赵树理也由此成为当时农民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

三 赵树理小说创作的民族风格

说到赵树理小说的民族风格,不难想到赵树理小说创作时的时代气息、农民形象、民族的风俗习惯等方面。通过对赵树理两部经典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赵树理的作品虽然是描写中国农村的题材,但是其中却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既有传统文化的影子,也有民间文化的素材,更有新时代文学的气息。正因为如此,赵树理的作品对于此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民族风格在小说内容上的展现

首先,赵树理对自己的创作有着明确的读者——农民。因此,他在创作过程中,无论是作品的题材还是叙事,都充分考虑农民的爱好。用最朴实的语言,让农民能够体会到作品中传达的内容。赵树理曾经这样说过:“我的语言是被我的出身所决定的。”所以作为一个作家,前所未有的开辟出一条以农民小说为主题的小说的成功道路,既借鉴了鲁迅、矛盾等作家的写作方法,又使得赵树理由普通作家发展为著名的农村小说作家,这是极其可贵的。

其次,《李有才板话》在内容上展示了农民群众当家做主人,打倒地主阶级的过程,《小二黑结婚》则表现了农民群众反对封建主义的束缚,摆脱封建婚姻制度,倡导婚姻自由平等的思想。

(二)民族风格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有着强烈的时代气息

赵树理小说创作的目的非常明确,他是以农村题材作为小说创作的出发点,通过描写农村点点滴滴的变化,来反映解放区农村的重大变革,有着强烈的时代气息。他的小说叙述的大多是农村中激烈的民族与阶级的矛盾斗争,和重大的政治变革。在这些矛盾冲突之中,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真实情况,以及社会变革之中,农村、农民、生产随之发生的改变,以及改变之中的阵痛,时代色彩浓厚。

《李有才板话》创作于1943年,它是反映阶级矛盾内容的代表作。其中的地主形象、农民形象,还有矛盾描写都深刻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面貌。小说讲述的故事发生在阎锡统治期间的陕西农村状况。在抗日战争以后,阎家山变成了当时的抗日根据地,恶霸阎恒元是当时的地主阶级,他利用自己的权利开始欺诈百姓,抢夺政权,愚弄知识分子,使用小手段使阎家山获得“模范村”的称号。接着,在县农会主席的带领下,激发农民与阎恒元之间的矛盾,通过激烈的斗争夺回了农民的政权和减租减息的政策,在此之后使阎家山改变了以往的政治面貌。他在小说中揭露了以阎恒元为代表的心狠手辣,心怀鬼计,阴险丑恶的地主阶级形象,同时小说中的“减租减息”和“农村政权”形象的再现了农村经历的巨大变革,抗日战争时期党的领导政策以及英明决策,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而《小二黑结婚 》写于一九四三年五月,当时土地改革刚刚实行,地主阶级为了阻碍土改运动,利用农民群众的封建迷信思想散播谣言来影响土改的进行。为了使土地改革顺利进行,农民群众必须消除迷信封建思想和习俗。

小说以一对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故事展开,围绕他们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中国部分地区落后的封建婚姻制度,同时对那些敢于冲破封建主义婚姻的桎梏,敢于追求自由的恋爱与婚姻的青年男女进行高歌和赞美。在故事中,小芹和小黑自由恋爱,但是却受到多方势力的阻挠。在这些人物形象的背后,正好对应的是当时中国农村的几股势力。小二黑和小芹所代表的是新时代的青年,而阻挠二人结合的二诸葛和三仙姑等人分别代表了当时农村的封建势力。这不仅是人物之间的矛盾,更是阶层之间的矛盾冲突。赵树理在描写这种矛盾时,讴歌了青年分子自由恋爱,婚姻幸福的精神;对于二诸葛和三仙姑,作者则是运用善意嘲讽的语言,间接地批评了他们。另一种矛盾是小二黑小芹和以金旺兄弟为代表的恶霸地主的阶级矛盾。作者通过抨击他们的奸诈行为,使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小二黑结婚》改变了以往小说的写作结局,大团圆的美好结局更带来了鲜明的时代特色,符合当时群众的现实生活和美好愿望。这两篇小说从根本上描写了当时时代的矛盾斗争,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真实写照,让我们直接了解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复杂多变,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浓郁的时代色彩。

(三)民族风格在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农民形象中的表现

在赵树理的作品中,农民不单纯是落后封建的形象,他塑造了更多新时代的农民,他们敢于斗争,敢于为自己的生活争取权益。新一代的农民借鉴了老一辈保守落后的消极方面,重新获得了自由的主权,对胜利充满着自信,保留着中华民族和劳动人民群众优秀思想品德。赵树理的作品,叙事比较简洁,很少采用冗长的笔触描写人物外貌特征和心理活动,他把更多的笔墨用于人物语言的描写,用生动的语言体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往往在关键点寥寥几笔勾勒人物性格和主要轮廓,而且是用人物自己的动作和行为以及语言来表现他们性格和情绪状态。农民非常喜爱赵树理作品中的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从而对于人物形象又有了新的理解。总之,赵树理在塑造新一代农民形象方面,留下了优秀的民族风格艺术,并且让人百读不厌。

在《赵有才板话》和《小二黑结婚》两篇小说中,新一代农民形象尤其是落后农民形象被描写的非常逼真和生动形象,在他们的身上可以体会到新时代的民族时代气息。其中“小字辈”人物、二诸葛和三仙姑三者的人物形象特点最能体现民族化的艺术风格。“小字辈”人物形象是解放区农村新农民的代表。他们与过去的农民有了很大的不同,在他们身上,既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有现代农民的果敢和智慧。但是“小字辈”人物具有鲜明的人物个性,他们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关注农民群众的思想动态,热情耿直的性格特点,有着自己严密的组织,进行宣传工作。三仙姑这个人物形象,作者是通过小说中“米烂了”的故事直接地揭露了她轻浮放荡和好逸恶劳的农村妇女形象。她的放荡行为可以看出她对没有爱情的婚姻的不满。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使她走向堕落的道路,三仙姑的无理与蛮横的行为从根本上来讲来源于包办婚姻制度的封建礼教的旧社会。作者对三仙姑的讽刺比二诸葛更加尖刻,目的就是希望她能改过自新,摆脱旧社会的压迫。而二诸葛由于做生意的缘故,信奉宗教迷信,对于包办婚姻制度的思想根深蒂固,反对小二黑小芹的自由恋爱,认为婚姻大事是命中注定,小二黑小芹结婚违背天理,由此可以看出二诸葛胆小怕事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没有害人之心并改过自新。赵树理在塑造这些落后的农民形象中,没有逃避他们与新一代之间的矛盾,敢于与旧习俗、旧礼仪做斗争,从而加深了对封建旧社会的认识,提倡实行民主自由的重要意义。

结论

综上,赵树理小说的大众化与民族性的艺术风格使得赵树理成为了我国现代文学小说史上深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在小说的艺术形式方面的种种创新,在小说创作风格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对我国小说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成为现代文学小说史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赵树理小说的文学价值正是因为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色彩。赵树理是新文学作家群体的代表,他一生都站在农民百姓的角度来进行创作,其作品在某些层面上融合了新文学思潮与众多平民群众之间隔阂的重大难题。他的小说贴近现实生活,能够反映人民群众的心中所想,以及具有戏剧化的情节内容,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对赵树理小说的大众化与民族性起到了决定向的作用,因此他的小说深受农民阶层的喜爱,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

参考文献:

[1]陈荒煤:《赵树理研究文集》(上卷),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版。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8560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