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感视角下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2020-02-18 18:34:5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研究目的
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一直是全人类面对的最大挑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脱贫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实践。截至目前,我国的扶贫事业已取得显著成效。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166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86万人;贫困发生率1.7%,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全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71元,比上年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随着国家脱贫事业的不断发展,整体性贫困的时代早已经过去,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成为新时代下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教育扶贫作为一种重要的脱贫手段,一直贯穿于我国的扶贫工作之中。2018年,教育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印发的《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以“三区三州”为重点,以补齐教育短板为突破口,以解决瓶颈制约为方向,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超常规举措,推动教育新增资金、新增项目、新增举措进一步向“三区三州”倾斜,切实打好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战。近年来,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为教育精准扶贫提供了有利平台,为解决扶贫瓶颈提供了新的突破口。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下,教育扶贫的意义不仅仅是在贫困地区多培养出几个大学生,帮助当地贫苦子弟走出贫民窟,而是应该利用信息化时代下先进的技术与教育理念,开放的优质资源,因地制宜,解决贫困者精神匮乏、观念陈旧、能力低下的问题,培养新时代背景下,具备先进思想、职业技能,能真正肩负起特殊贫困地区脱贫事业的新型人才,真正的实现教育扶智。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研究的基本内容:
(1)武汉市内中小学和周围贫困镇县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现状。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主要从三个层面入手:硬件设备、实际应用情况以及教师的信息化素养。通过走访各所学校,考察其硬件建设,并与学校主要领导进行访谈,了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情况。面向师生发放有关信息化教学建设情况的调查问卷。
(2)武汉市内中小学和周围贫困镇县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感。
利用张雯惠编制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问卷》测量各学校语数外三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效能感。
(3)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感与学校信息化教学建设之间的关系。
对问卷收集到的结果进行编码,转化为可统计的数据。研究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感的高低与学校信息化教学建设程度(量化)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2.2研究目标
(1)通过对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感的测量与分析,衡量武汉市内及周边贫困县镇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效果。
(2)验证武汉市内与周边贫困乡镇中小学内教育信息化效果是否有显著差异。
(3)分析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感高低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高低是否相关
2.3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及措施
研究方案
本次研究将深入武汉市内中小学和周围贫困镇县地区,通过走进这两个地区的中小学,与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入接触。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分别对武汉市内中小学和周围贫困镇县中小学的信息化教学现状从硬件设备、实际应用、教师信息化素养三个层次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应涵盖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三方。
2. 利用张雯惠编制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问卷》分别对武汉市内中小学和周围贫困镇县中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老师的信息化教学效能感进行测量。
3. 回收问卷,对问卷结果进行编码,将其转化为可统计数据。利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感的高低与学校信息化教学建设水平是否相关。
技术路线
| |
| |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1.5~1.31 确定选题,和指导教师就选题进行讨论交流,明确要完成的任务。
2.1~2.17 阅读大量文献,了解项目背景与研究现状,掌握调查研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
2.18~3.13 整理资料,与指导老师交流心得与想法,撰写、修改和上传开题报告。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韦明克.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现状及对策初探.教育与装备研究,2018
[2]周银辉.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课程教育研究,2018
[3]穆亚梅.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对策---以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例.信息化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