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教师肢体语言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0-04-13 11:44:3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研究目的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微课这一新兴的视听教学资源日益流行。因微课能以新颖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且其短平快的特点迎合了信息时代下学习者学习的偏好,越来越多的学生倾向于观看微课视频进行学习,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选择微课教学。然而,在度过初步接触微课的蜜月期后,微课教学逐渐暴露出了一些明显的缺陷。有研究者发现微课教学对学习者的工作记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由于微课只能暂时地呈现教学信息(ayres amp; paas, 2007),所以许多学习者在观看完微课视频后往往会感觉没有收获、学习效果差,尤其是在工作记忆上处于弱势的老年人(braver amp; barch, 2002;)和儿童(friedman,nessler, cycowicz, amp; horton, 2009)。
幸运的是,有研究者发现在微课中添加注意线索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注意线索指的是为将学习者的注意力吸引到重要的学习信息上来而添加的非内容信息(de koning, tabbers, rikers amp; paas, 2007)。注意线索的添加能帮助学习者更快地锁定重要的学习信息,降低认知负荷。微课中常用的注意线索有两种:一是非人类线索,常指添加的引导线、箭头等;另一种则是教师肢体语言线索,常表现为视线和手势。目前,非人类线索对微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已经得到了大多数研究者的验证(for a review, see wang, duan, amp; zhou, 2013),而在教师肢体语言线索对微课教学效果的影响上,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有研究表明,在有教师出镜的微课中,学习者可能会花大量的时间去观察教师的脸(tzourio-mazoyer et al., 2002),教师肢体语言线索的添加可能会更加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加重学习者的认知负荷。而另有研究者认为肢体语言线索(视线、手势)的添加会很好地引导学习者于人脸和教学内容之间分配注意力,有助于学习者的学习。综上,关于教师肢体语言对微课教学学习效果的影响并未有定论,而且亟待研究。(kim ouwehand, tamara van gogand fred paas,2015)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研究的基本内容:
(1)国内外微课教学中教师肢体语言的研究现状。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学者在微课教学教师肢体语言研究上取得的成果,从整体上对要进行的研究进行把握,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2018.2-3.15 完成选题背景意义及相关理论综述
2018.3.15-4.1 完善实验设计,制作实验微课,做好实验前准备。
2018.4.1-4.15 组织进行实验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birmingham,e., amp; kingstone(2009), a. human social attention. annals of the new yorkacademy of sciences , 1156, 118–140.
[2]ayres,p., amp; paas, f. (2007). can the cognitive load approach make instructionalanimations more effec-tive?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21(6), 811–820.
[3]dekoning, b. b., amp; tabbers, h. k. (2013). gestures in instructionalanimations: a helping hand to under-standing non-human movements? appliedcognitive psychology, 27(5), 683–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