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文学教育类 > 教育技术学 > 正文

翻转课堂中的协作知识建构策略探究文献综述

 2020-04-30 16:13:22  

1.目的及意义

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开放的教学资源得以共享,学习者对在线学习的需求也日益旺盛,翻转课堂逐渐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重点、热点。翻转课堂是指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教学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在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流程, 将较为浅层的学习知识的过程放在课下进行,将学生们过去在课后进行的知识内化过程转移到了课堂上,通过让师生协作讨论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内化。目前,在翻转课堂的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深层问题的设置、对学习者多维度协作知识建构其关键环节的指引,这些问题使得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翻转课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协作知识建构的环节。

协作知识建构是指一种促使学习者之间形成互助互勉的群体动力来协作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建构经验目的的学习过程。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的教育研究者Bereiter和Scardamalia曾提出“深度”协作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最直接最核心的途径是把发展学生社区内的知识作为目标的知识建构。如果充分发挥协作知识建构的优势,将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产生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能有效改善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社会能力和学生满意度等。因此,研究翻转课堂中的协作知识建构策略对于建构学生知识体系,提升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 国内外分别对翻转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的宏观理论基础、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所具有的的优势、特点、过程及在具体课程中的应用这些方面研究较多, 而对两者结合优势互补的原理和两者结合形成的新型混合学习模式的研究相对而言较少。

1.2.1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现整理出以下几个关于翻转课堂和协作知识建构的重要观点。

协作知识建构是一种促使学习者之间形成互助互勉的群体动力来协作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建构经验目的的学习过程。马志强(2013)认为,学习者要承担解决问题的“集体性认知责任”,教师不再扮演控制互动活动的权威角色,而是作为帮助学生更好的担负起这种“集体性认知责任”的指导者。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