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文学教育类 > 教育技术学 > 正文

生态德育视域下的小学智慧评价系统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01 08:42:41  

1.目的及意义

一、目的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 随着我国的传统德育问题不断突显,生态德育理论因其系统、发展的特性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生态德育理论脱胎于教育生态学,符合生态教育学的理念。教育生态学是指将教育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相联系,并以其相互关系及机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而教育生态学的学科名称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克雷鸣·劳伦斯(Cremin Lawrence)于1976 年在《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一书中所提出的。近些年 来,生态学、生态环境、生态教育和生态研究等一些生态视角的名词逐渐受到我国教育界研究人员的重视。然而生态德育不是生态伦理学,也不是生态道德,而是一种新的生态教育活动,一种新的教育观。
当代的青少年处在自然环境遭到了破坏、对外交流日益扩大、资讯传播迅速扩展、社会活动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环境之中,在这一开放而变革的环境之下,以操行评定和教师教学管理中的行为评价等形式存在的传统德育评价,呈现出覆盖面低、不及时、正面激励不够等等问题。针对当前的现状,急需找到一种及时、高效、全面的评价方法。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的深入,德育评价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一个突破点,智慧评价系统随之诞生。智慧评价系统是指根据一套设计好的评价指标,以电子手环、校园卡等工具为载体,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自动评价的系统。它具有及时性、高效性、全面性等特点,是当下德育方法转型的重要方向。
1.2研究目的
生态德育理论是一种新的德育观,而智慧评价系统是一种新的德育方法。在我国小学中已经有着将二者结合运用的实际成果,但是由于各地实际情况不经相同,这种应用大多都是基于校本的。本研究意在对两者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旨在设计一个符合德育生态理论的并且有着实际可操作性能的德育评价体系指标。可以对不同的学校的智慧评价的发展起到参考作用。
1.3研究意义
目前在中国,智慧评价的德育评价形式还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德育观念和德育方法还占据主流。智慧评价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还难以完全在让人接受,许多学校无法完全相信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慧评价模式。而且,生态环境下的智慧评价对学校的环境、人文建设要求都比较高,有的学校无法达到实行智慧评价的基础条件。一些想要尝试新的德育方法的学校也苦于没有可以参考借鉴的对象,只能还采用传统德育的方法。这些都制约着我国小学智慧评价系统的构建和实施。本文对生态德育下的智慧评价系统的研究有助于各学校更好的了解智慧评价系统的优点,也对智慧评价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起指导作用。
二、文献综述
(一)生态德育的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生态德育的开展主要是以教育生态学为主体的。20世纪 20年代,德国学者布泽曼等人开始尝试建立“教育环境学”这一学科,主要是研究教育与各种宏观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而在这一时期,德国同时也出现了关于环境教育、环境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的研究,这也是开始了生态德育的萌芽。20 世纪 30 年代,在英美等国,关于学校生态环境的研究有韦德的于 1935 年所编著出版的《作为学生环境一部分的中学测量》,其主要阐述的是对学校管理、教师、学生、物理环境、教材、教学手段与方法等要素的评价;在同时代的日本,有学者细谷俊夫编著的《教育环境学》,其中论述了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和精神生态环境对教育的影响,特别是有关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的影响。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古德莱德(Goodlad, J.A.)提出了学校是一个文化生态系统的论述。其目的是从管理的角度入手,统筹学校系统中的各种生态因子,以建立起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从而提高办学效率。这是一种侧重微观的学校生态论研究。教育生态学家鲍尔斯将生态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的是社会、文化、生态危机等教育生态,微观的是课堂生态。总之,国外学者对生态德育或者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的认识还存在较多一致的情况,但他们都强调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整体、联系、平衡、层次。
德育生态研究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受到我国德育学界关注,经过十余年的研究,现已成为德育研究的重要领域,积累了一定的关于德育生态的研究成果。河南师范大学韩雪认为:“道德教育生态,简称德育生态,则是把道德教育看作是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生态系统,因此,道德教育生态与生态道德教育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生态道德教育(生态德育)只是道德教育生态系统里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吉林大学李金宝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德育生态论——当代德育生态危机与重构》一文中提到德育生态学是教育生态学的一种。而南京师范大学吴鼎福等人认为:“教育生态学是一个有机的、复杂的系统,是教育系统内部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外部环境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教育生态平衡主要是指教育系统的综合平衡运行高效、功能优异及其社会环境的良好协同”。西南大学余旭辉在其硕士学位论文《学校生态德育研究——以深圳市桃源中学为例》一文中对生态德育的内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他说:“生态德育把学校看作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整体综合效应的生态系统,学校德育只是一个自组织的放系统”。
(二)德育评价的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有关德育研究的领域主要还是关注在德育模式、内容以及目标等方面,而有关于德育评价的研究相对来说还较少。就我国的有关德育评价研究的兴起,不单是理论上研究的需要,也有现实社会背景的需要,一般来说,当前学术界中大致认为德育评价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由于这一时期德育研究的关注点还放在有关德育学科的问题上,对于德育评价的研究还基本属于一个初步探索的阶段,这一时期较为典型的论著有学者翟天山的《学生品德评价初探——性质、功能和标准》一文,可以说是学术界较为认可的早期有关我国德育评价研究的典型之作,文中主要是围绕什么是品德评价以及品德评价对品德教育又能产生什么影响这两个问题作为支点进行阐述。而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期以后才真正对其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较为典型的论著有肖政明的《德育测评》(1993 年,吉林教育出版社)、《品德测评的理论与方法》(1995年,福建教育出版社)以及谢新观的《德育评价的理论与方法》(1994 年光明日报出版社)。从进入21世纪起,我国的德育评价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来看都有着傲人的研究成果,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从“德育评价的可量性”、“德育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以及“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模式”等方面进行切入。目前,我国的德育评价主要有以下特点(一)采用多元评价、形成性评价理念(二)等级性评价向发展性评价的转变(三)构建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评价体系(四)评价结果以量化为主。虽说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单我国的德育评价体系正在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2.1研究的基本内容
收集中国国内小学智慧评价系统的相关情况。将着手对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各个小学将德育与之结合的相关情况研究。本研究还结合生态德育的相关理论,通过分析将得出一定的结果,设计一套符合生态德育理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国内小学如何在生态德育的视域下建设智慧评价系统给出一定的建议。并对目前尚且还处于校本阶段的智慧评价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和推广的可能性与如何进行做一定的探讨。
2.2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需要查找和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吸纳和创新。在梳理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了解到当前已有研究成果、研究的短板和需要完善的领域。
2.案例分析法
本研究将需要通过查找相关的实践案例,通过对实际案例的一系列分析得出一定的研究结果。对以后的相关实践研究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3. 参考文献
【1】梁春晓,危妙.傅霖:智慧校园 大有可为[J].教育信息技术,2015,10:8-10.
【2】汤涛.“智慧校园”在香港浸会大学[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9:16 28.
【3】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7-15.
【4】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8.
【5】何克抗.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实验(二)[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12):45-48.
【6】曾飞云. 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状况研究[D].深圳大学,2017.
【7】刘志侃,山华.对我国德育生态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0(06):113-116.
【8】蔡元森,黄正泉.德育生态研究综述[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02):82-85.
【9】樊浩.“德”—“育”生态论[J].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2):16-23.
【10】李金宝. 德育生态论——当代德育生态危机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9.
【11】朱家安. 德育生态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
【12】王天蔚. 小学德育评价体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13】王曦.“互联网 智慧校园”的立体架构及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107-111.
【14】仲建维.德育评价应超越量化取向[J].教育研究,2014,35(05):75-77.
【15】张典兵.德育评价研究30年:回溯·反思·展望[J].学术论坛,2011,34(01):199-202..
【17】林洛文. 中山翠亨小学学生德育评价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D].云南大学,2016
【18】赵艺.中小学德育评价的时代遭遇及解决途径[J].教育学术月刊,2010(08):37-39 80.
【19】Ton de Jong. Using scenarios to design complex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Education Tech Research Dev. 2012 (1)
【20】K Cho , CD Schunn . Finding an optimal balance between agreement and performance in an online reciprocal peer evaluation system.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2018 , 56 :94-101
【21】Eleanor Formby, Mike Coldwell, Bernadette Stiell,etc. Personal, social, health and economic (PSHE) education: A mapping study of the prevalent models of delivery and their effectiveness. 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 2011.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