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Analysis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in the Movie CoC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5W” Communication Theory文献综述
2022-01-06 21:40:54
全文总字数:5959字
文献综述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大量的英语影视作品涌入中国市场,作为不同文化内容之间交流的载体,字幕开始日益凸显重要性,这一现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字幕翻译展开研究。伴随着多元文化而生的是受众日益提高的赏析与鉴别能力,字幕作为电影信息内容传达中关键的一环,理所应当的成为了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同时也接受着大众的审阅。由于电影字幕的特点,字幕翻译有别于其他的翻译研究,所以纯粹从语言学角度出发研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因此,电影字幕翻译的研究需要有新的理论指导。《寻梦环游记》自2017年上映以来,不仅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还赢得了极高的赞誉。影片中的文化意象以及所体现的意识形态对于体现西方思想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其字幕翻译也极具代表性,因此本文将从传播学的5W理论入手,分析这部电影的字幕翻译。
-
研究背景
- 拉斯韦尔“5W”传播理论模型
Lasswell (1948)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这便是著名的“5W”模式。他认为人的传播活动主要有五个要素组成,分别是:谁(Who),就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传播者既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集体或专门的机构。说什么(Says What),是指传播的讯息内容,它是由一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是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诸如信件、电话等人际之间的媒介,也可以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谁(To whom),就是受传者或受众。受众是所有受传者如读者、听众、观众等的总称,它是传播的最终对象和目的地。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是信息到达受众后在其认知、情感、行为各层面所引起的反应。它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该模式理论奠定了传播学的一个基本框架,总结了人类传播活动的基本现象(谭宏,2008)。这个模式简明而清晰,是传播过程模式中的经典。后来的很多学者都对此进行过各种修订、补充和发展,但大都保留了它的本质特点。作为早期的过程模式,虽然存在着单向性等不足,但“5W”的提出在传播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它为后期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提供了思路与方向。 Wilss(2001)通过借助传播学对翻译的研究指出,“翻译乃是与语言行为和抉择密切相关的一种语际信息传递的特殊过程”,充分说明了翻译的传播本质,也说明了传播学对于翻译研究的重要意义(贾和平,2020)。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字幕翻译早期一直处于比较边缘的学术地位(杨旭玲,2020),因传播技术,手段不成熟,文化交流活动刚起步,全球性的影视行业不成熟等因素,并未受到过多的重视。同时早期因为缺乏理论支撑,导致对字幕翻译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简单的直译或词句对应层面。后来随着多元文化的不断融合以及跨学科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理论如生态翻译理论,功能对等理论,顺应论等等被引入这一领域,而字幕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也逐渐被提上翻译学研究的日程,并逐步开始受到重视。
生态翻译学是从翻译生态的视角出发,以生物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基本原理为基石,以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适中尚和”的经典智慧为依旧,提出了“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具体强调“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司欣巧, 柴橚,2020),侧重于研究译本的大环境,明确翻译内容,目标语言,文化,环境等多种生态因素对翻译结果的影响(许晖,2020)。朱春红(2020)分析了字幕翻译的文化维,语言维和交际维,以此来衡量翻译的整体生态环境。但该理论偏向强调整体社会大环境,忽略了作为接收者的受众以及翻译者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受众的性质和功能,不应该仅限于宏观的社会文化和交际分析,还应该对受众心理和行为进行微观考察。
尤金·A·奈达提出功能对等理论是为翻译过程中即将源于翻译为目的语的过程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从而能够更加正确的理解其真正意义及目的(邓莉,2019)。奈达认为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是译文措辞通顺自然,内容达意传神,读者反映相似,强调了翻译过程中受众反应这一环节。凌逸文(2019),WANG Jie, ZOU Jianling(2019)和杨艳杰(2020)运用该理论研究了电影字幕在语言,文化,风格层面的翻译特征并以此探讨了一些翻译的策略与方法,认为字幕翻译应考虑到文化差异,尽可能做到与目的语功能对等,增强可读性与理解性,但这些研究都集中于字幕翻译的功能,认为达到这三个层面的功能对等,字幕翻译就基本满足了译文要求,但这仅仅是字幕功能的一方面,准确性固然是我们要追求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不同的翻译方式是不是对于内容的准确传达会有影响,以及我们怎样在不同的媒介中保持翻译的准确度。
德国学者弗米尔在这些理论基础上又提出了目的论这一新概念,理论强调翻译是一项带有明确目的的跨文化社交工作,译文的目的性直接影响着翻译策略(吕晓华,2019)。MA Ying(2017)和CHEN Xiao-hui, WANG Gui-lian(2019)借助功能主义目的论分析了在跨文化语境中,翻译字幕对特定接受群体的作用,不论是受众还是译者,翻译的最大功用就是满足目的的需要。该理论虽然注意到了翻译的目的即译者所预期的目标,但脱离了电影内容的生产和提供过程,无法全面理解观众与电影字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