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文学教育类 > 英语 > 正文

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戏曲翻译中的应用——以《牡丹亭》白之译本为例文献综述

 2024-07-25 16:05:01  

{title}{title}摘要

中国戏曲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翻译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至关重要。

功能对等理论,以其对译文读者反应的关注,为戏曲翻译提供了有效指导。

本文以白之先生英译本《牡丹亭》为例,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戏曲翻译中的应用。

文章首先回顾了功能对等理论及戏曲翻译研究现状,阐述了白之译本的翻译策略,并分析了其在语言、文化和美学功能上的对等处理,最后总结了白之译本的成就与不足,并探讨了功能对等理论对中国戏曲翻译的启示。

研究表明,白之译本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功能对等,成功地将《牡丹亭》的文学魅力和文化内涵传递给了西方读者。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戏曲翻译;《牡丹亭》;白之译本;文化传递

第一章相关概念解释

#1.1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EugeneA.Nida)提出,主张翻译应以实现功能对等为目标,即译文读者应该能够以与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方式理解和接受译文信息。

奈达认为,翻译不应局限于语言形式的对应,更应关注信息传递的效果。

功能对等理论包含三个主要层面:词汇对等:指的是在两种语言中找到意义最接近的词汇,但这并不意味着要追求绝对的词汇对等,而是在考虑语境的情况下选择最恰当的表达。

句法对等:指的是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句法结构,但如果原文的句法结构过于复杂或不符合译文语言习惯,则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