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农业供应链协调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2021-03-24 23:42:4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1.1研究背景 订单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种基本的产销模式,订单农业又称为合同农业或者契约农业,是指农产品生产者与购买者之间签订协议之后,再组织当地农户进行农产品的种植、生产和销售的一种产销模式。 在我国的订单农业模式中,“公司 农户”这一订单农业形式占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形式的八成。该模式主要引导农户在农产品生产季到来之前与企业签订单,使农户的生产符合消费市场的需求。然而,随着“公司 农户”型订单农业的深入开展和实践,一些新的矛盾显现出来,其中最为严重的便是订单的违约率居高不下。关于这个问题,许多国内外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考虑“公司”和“农户”自身特点的情况之下,本文希望能够在考虑将“公司 农户”作为一个供应链系统时,设计一种能够降低“公司 农户”型订单农业违约率,协调“公司 农户”型订单农业供应链的契约机制,使订单农业更加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相关学者对订单农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等展开了大量研究。 我国订单农业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关于订单农业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降低订单违约率、提高订单农业供应链收益两个方面。福全等通过对国内外订单农业的特点进行比较,发现中国订单农业在产生及发展历程、参与主体、合同双方利益等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不足,他们提炼出国外发达国家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为中国未来订单农业发展提供启示[1]。郑玉秀在梳理订单农业基本类型的基础上,分析美国订单农业的发展经验,从对比中发现中国订单农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2]。
|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一部分:介绍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意义,综述国内外订单农业供应链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订单农业、供应链、供应链协理论、契约理论等作出阐述; 第二部分:分析订单农业、农业供应链的特点,以及我国农业供应链发展现状和现存的问题,并详细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为解决我国订单农业供应链普遍存在问题的方法的设计思路。 第三部分:以农业订单为驱动要素,构建“公司 农户”的两级供应链,综合考虑影响订单农业供应链的各种风险因素,构建包含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机制的供应链协调模型; 第四部分:以山东省白菜供应链为例进行验证,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提出适当建议。 2.2研究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及措施 (1)文献分析法 主要对订单农业供应链以及供应链协调等方面的文献进行收集、鉴别和整理,归纳总结,对订单农业供应链的协调策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对提出更加完善的协调策略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2)数学建模法 数学建模方法是运用符号、函数关系将评价目标和内容系统规定下来,并把互相间的变化关系通过数学公式表达出来。本文是建立包含各种因素影响下的供应链协调模型,并对其求取最优解。 (3)契约理论 本文中运用到收益共享契约理论对订单农业供应链进行约束,收益共享契约就是公司与农户签订收益共享合约,基于合约双方进行交易,当产品的销售结束之后,将公司与农户的销售收入进行再分配,使得双方收益更加合理,使得供应链达到最优绩效。 (4)协调理论 供应链的协调就是供应链中的成员为了实现预先设定的目标而进行共同协作的一系列的处理过程,用于规范供应链系统中参与者的行为。通过协调,能够使供应链成员之间合理分配利润、共担风险、信息共享,从而降低系统总成本,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本文通过协调“公司 农户”之间的矛盾,使得他们的利润最大化。 (5)优化分析法 本文中利用MATLAB软件对所建立出来的模型进行优化分析,求出最优解。 |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周次 | 目标任务 |
1-3 | 明确任务书内容,查阅相关文献,撰写开题报告; |
4-5 | 查阅文献,完成专业外文文献翻译; |
6 | 明确论文思路,构思论文的框架,撰写论文写作提纲; |
7 | 撰写论文理论综述部分内容; |
8-11 | 撰写论文主体部分内容; |
12-13 | 完成论文初稿; |
14-15 | 修改、完善论文,完成终稿,并打印、装订、提交; |
16 | 准备答辩材料,完成毕业论文答辩。 |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