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兴产业商业模式与治理机制协同耦合与政策路径研究开题报告
2021-12-12 18:31:2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支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是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温家宝,2009)。“十二五”期间江苏确定了重点发展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物联网和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和海洋工程装备。
“十二五”结束之际,江苏新兴产业销售收入从2010年的2万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4.3万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0%,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从22.4%提高到29.7%。2015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2.33万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物联网和云计算产业增速超过35%,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海工装备、新能源产业增速超过15%。在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新兴产业领域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前沿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人力资源结构配套完善,产业集约集聚效应逐步放大,竞争力不断增强。应该说,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力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当然,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各新兴产业都还没能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同时,产业发展现状混乱,急需治理。商业模式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量,但同时各新兴产业也需要具体的网络治理机制。研究这两者之间的耦合问题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从江苏省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商业模式单维创新的具体表现及相关局限性,构建耦合创新的概念,指出商业模式应与治理机制进行耦合创新才能推动江苏省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运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找出商业模式与治理机制的耦合路径,验证商业模式正向影响治理机制、商业模式正向影响耦合效果及治理机制正向影响耦合效果假设均成立。随后以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进一步验证假设,最后从市场、政府和企业三个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本文提纲:
摘要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一)实施方案
本文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在研究过程中,将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等研究方式,同时采取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运用相关计量模型对商业模式与网络化治理机制的耦合路径进行相关分析,并进行实证探究,实现中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方式,由理论过渡到实践。
本文将采用以下几种分析方法来进行研究:
4. 参考文献
[1]zott c.and r.amit, business model design: an activity system perspective, long range planning, 2010, 43(2/3): 216-226.
[2]teece d., business strategy, business model and innovation, long range planning, 2010, 43(2/3): 17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