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应急救援物流能力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2021-12-26 16:12:53
全文总字数:8068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与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人口涌向城市,然而在人口大量聚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各类突发性事件的影响扩大,造成了危险系数的大幅提高、危害程度的直线上涨,在加上我国自古以来就深受自然灾害影响,洪灾、雪灾、地震频发,频发的灾害不仅造成了受灾地区人民人身、财产损失,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制约了社会发展。每次灾害、事件的发生,我国都需要支付巨额的救助资金抢险救灾,都需要组织大批救灾人员、运输大量的救灾物品来帮助受灾地区,维持受灾地区秩序,帮助受灾地区重建。虽然,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对于自然灾害的预测越来越准确,然而,局部的、地区性的突发性事件仍是时常发生,但是由于我国广大民众对于突发性事件的认知与抵抗能力较弱,所以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常常严重影响了民众的工作生活,威胁到了民众的人身、财产安全,近年来我国已经经历了非典、甲流、SARS、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事件,对我国民众人身、财产安全均造成了巨大影响,我国在救助过程中,需要运输大量应急救援物资来救助民众,运输大量的食物、药品等物资来缓解这些事件、灾害的进一步蔓延,因此,应急救援物流就显得十分重要,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与专家学者已经针对这类事件开展了研究,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应急物流预案,在法令当面规范了突发事件处理流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国内外关于应急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急物流系统方面,很少有学者专门对应急物流能力进行研究。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影响应急救援物流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筛选确定影响应急救援物流能力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之上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以及影响应急救援物流能力的因素,从快速反应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服务能力、支持能力以及保障能力等方面因素构建了应急救援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确定影响应急救援物流能力的因素。通过整理分析国内外已有关于应急救援物流能力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初步确定了一些影响应急救援物流能力水平的因素,结合我国当前应急救援物流评价相关理论,针对影响应急救援物流能力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第二:为我国政府与相关机关提供有关应急救援物流能力评价方面的参考,通过本文对应急救援物流能力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结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具体的应急救援物流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来进一步的健全我国应急救援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也相关政府部门与机构提供参考。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我国是各种自然灾害频繁肆虐的国家,洪灾、地震、泥石流、台风、非典、甲流、SARS等突发事件每年均造成我国大量经济损失,频发的突发事件与灾害充分的暴露出了当前我国应急救援物流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对应急救援物流能力评价进行分析研究,不但可以进一步的阐述应急救援物流能力与网络层次分析法方面的理论知识,丰富当前我国已有的研究成果。 (2)现实意义。 应急救援物流能力作为影响国家灾害、危险事件救援的重要因素,对于影响应急救援物流能力的因素进行研究,并构建具体的应急救援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提高国家、相关机关提高应急救援物流能力,降低国家与相关机关的受灾损失具有极大的积极影响,促进国家与相关机关应急救援物流运输与反应速度,为救灾抢险争取并节省更多时间,促进救援工作的快速开展与顺利完成,为我国政府与相关机关提供有关应急救援物流能力评价方面的参考,促进政府与相关机关应急救援物流相关设置与服务的合理化建设,降低应急救援物流成本,进而更好的保障受灾人民资金财产安全,同时也为其他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
国内外研究现状
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美国作为国际上最早针对应急能力开展研究的国家,其国家的专家学者们对于应急救援能力评价的研究成果较多。Ruth、Apichat(2010)在研究中主要针对应急响应模型的构建与应用进行的探讨分析,并分析指出不同危险源对于灾害可能造成的不同的影响,并基于各灾害实际情况,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构建了响应模型,同时确定了不同的因子并开展了具体分析。Lan Fu(2014)在研究中针对大型国有企业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开展了研究分析,并指出大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制定多套紧急物流运输方法,并在的制定方案时充分的考量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与事件的突发性。Ardjmand、Young、Weckman(2016)认为物流的快速响应能力对于应急救援速度与成效具有显著的影响,所以针对快速响应能力进行了细致分析,并在研究中充分的考虑了物流的运输、定位以及分配问题,并采用遗传算法构建了研究模型。 (二)国内文献综述 相比于国外,我国对于应急救援物流能力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03年我国突发SARS事件,应急救援物流才引起我国政府以及相关专家学者的注意。在研究中采取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李颖(2013)基于北京市实际应急物流活动状况与特征,充分考虑了影响北京市应急救援物流能力的因素,并认为应急物流的指挥调度,基本保证系统、运作系统、信息管理系统。 张大威(2013)在研究中从分析地质灾害下应急物流配送能力的构成体系和影响因素入手,采用定量分析模型对地质灾害下应急物流配送能力进行了评价最后,由我国近两年的地质灾害案例引出我国地质灾害下应急物流配送能力的不足,从而提出几点建议。 胡芳(2015)在研究中认为,应急物流设施、交通运输网络、物资储备、人力资源、管理、物流技术以及信息均会影响到自安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并基于此构建了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评价体系,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对于评价体系中的各因素权重开展了具体分析。 盛旭阳(2014)基于粗糙集理论研究了煤矿灾害应急物流评价相关内容,并将影响煤矿灾害应急物流能力的因素细分为了物流组织协调能力、决策能力、运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救援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能力,进而采用层析法计算了这些因素的权重,并构建了判断矩阵。 杨佳(2012)在研究中基于系统理论层面考虑,采取层次分析法与访谈法,确定了影响突发性事件应急物流保障能力的主要因素,并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因素的权重,构建了具体的突发事件应急物流保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王凤忠、魏大帅等(2011)分析了影响应急救援物流保障能力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风险监测预报、急救培训演练、应急指挥与协调、通讯系统与应急保障,进而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突发事件应急物流保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李佳佳(2011)在研究中首先阐述分析了影响应急物流能力的各种因素,具体包括分为无形要素与有形要素两种。有形要素有细分为了应急物资储备、设施设备与救援人员以及交通运输网络,无形要素为应急物流的运作和协调,进而基于这些要素构建了具体的应急物流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研究中采用AHP与模糊物元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应急物流能力开展了系统、综合的评价分析。 周尧(2012)在研究中认为,应急物流指挥调度因素、物流运作因素以及物流信息处理因素是自然灾害应急救援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任向阳、王姝等(2013)在研究中首先阐述了企业应急物流管理研究现状,进而基于企业应急物流能力指标选取原则,结合具体分析方法,分析并指出影响企业应急物流能力影响要素分别是组织管理能力、服务保障能力、紧急救援能力和信息处理。 邓爱民、张凡(2010)在研究中指出应急物流指挥系统是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建立的系统,具有宏观调控作用。并基于应急物流指挥系统层面进一步的把应急物流能力划分为应急预案机制建立能力、人财物的协调控制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快速响应能力、先进技术支持能力。 林远明、卓建仙等(2010)在研究中针对自然灾害下的应急救援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影响救援能力的具体因素,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因素、物流柔性运作能力因素和信息处理能力因素,并基于此构建了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针对构建的指标体系开展了深入研究。 王建军、刘冠中(2015)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具有的资源环境条件等存在明显的差异,短期内不可能也没必要在全国所有县( 市) 都以大致相同的标准开展地震应急救援能力的建设。因此需要各县( 市) 确立不同的建设需求类型及其相应的建设内容,实现分类指导、适度建设的目标,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我国的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许艾珍(2013)在研究中首先阐述了煤矿应急救援能力的内涵,提出了强化煤矿应急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并基于组织和管理、制度基础、保障系统与人力资源构建了具体的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姚冠新、何杰(2012)在研究中主要针对应急救援物流能力开展了研究,分析并指出了影响该方面应急救援能力的指标因素,主要包括危险监测、准备、响应以及事后恢复,采用了网络层次分析法进行研究,构建了流程视角应急物资供应能力评价模型。 陈鹏、孙滢悦等(2015)基于城市交通状况,分析了城市指挥系统与结构图,进而采取层次分析法与访谈法,确定了影响城市灾害救济能力的主要因素,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因素的权重,构建了具体的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模型。 (三)研究综述: 综上可知:我国针对应急救援能力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现有的研究成果中专门对应急救援物流能力方面的研究较少,研究中考虑的因素也较少,研究也仅限于单一灾害,所以本文在写作过程之中,在具体研究内容与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上面均有所创新。 研究内容上的创新:在研究中充分了分析自然灾害与突发性事件中影响应急救援物流能力的所有因素,所以相比于当前国内外已有的对单一自然灾害或是突发性事件下应急救援物流能力评价所考虑的因素更为广泛,所分析的内容更加全面。 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本文在研究中选择网络层次分析法进行研究分析,这样不但方便进行计算,更方便广大读者理解,并且采用网络层次法进行研究,还可以通过该方法中的两两判断矩阵,以此能够区分出影响应急救援物流能力中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以此方便读者明确哪个影响因素更为重要,方便灾害与事故中负责应急救援物流管理的人员明确在安排物流中应该针对那些事项进行重点监管,应该着重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本次希望通过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对应急救援物流能力进行评价分析,构建具体的应急救援物力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力求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证明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 |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本文结合我国当前应急救援物流实际情况,针对影响应急救援物流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以及影响应急救援物流能力的因素,充分考虑了影响煤矿灾害应急物流能力的,进而经过筛选与对比确定影响应急物流能力的关键指标,并选取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应用网络层次分析法针对该案例的应急救援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具体分析研究,进而得出该案例的应急救援物流能力水平与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善对策。
本文提纲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相关文献综述 1.3研究方法与文章框架 2应急救援物流能力评价概述 2.1应急救援物流能力的定义 2.2 应急救援物流能力的特点 2.3 应急救援物流能力评价的步骤与方法 3.影响应急救援物流能力的因素分析 3.1反应能力 3.2信息处理能力 3.3服务能力 3.4支持能力 3.5保障能力 4建立应急救援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4.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4.2应急救援物流能力影响因素与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 4.3建立具体评价指标体系 4.4构建两两比较矩阵 4.5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5案例分析 5.1玉树地震事件简介 5.2具体应急救援物流能力评价 5.3评价结果分析 5.4提高应急救援物流能力的具体建议 6.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7.致 谢 |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一)实行方案
由于本文的写作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并需要具体案例加以验证,所以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采用的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具体研究过程中用到了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以及网络层次分析法,以此来构建了具体的应急救援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应急救援物流能力指标中各指标因素的权重,并选取了玉树地震作为案例,对玉树地震事件中的应急救援物流能力进行评价。
本文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分析方法来完成研究:
4. 参考文献
4、已查阅参考文献: |
[1]Ruth Banomyong,Apichat SopadangUsing.Monte Carlo simulation to refine emergency logistics response models: a case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2010,10(3):144-146. [2]Lan Fu.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in the Large State-Owned Enterprises[J]. Ope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2014,9(21):57-59. [3]Ardjmand E,Young W A,Weckman GR,et al.Applying genetic algorithm to a new bi-objective stochastic model for transportation,location,and allocation of hazardous materials[J].Expert Social Sciences,2016,51(1):49-58. [4]李颖.北京市应急物流能力评价研究[J].氮素科学学报,2013,3(2):12-13. [5]张大威.地质灾害下应急物流配送能力评价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 [6]胡芳.基于ANP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3. [7]盛旭阳.煤矿灾害应急物流能力评价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4. [8]杨佳.基于ANP的突发事件应急物流保障能力评价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交通学院,2012. [9]王凤忠,魏大帅,李敏堂,廖荣民.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应急物流保障能力评价[J].物流技术,2011,30(9):226-229. [10]李佳佳.基于模糊物元分析法的应急物流能力评价[D].长沙理工大学交通学院,2011. [11]周尧.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012. [12]任向阳,王姝,冯乔乔,李芳,李如月,陆楠.基于Rough集的企业应急物流能力评价研究[J].物流技术,2013,19(4):24-26. [13]邓爱民,张凡,熊剑,吴鹏飞.基于模糊灰色综合评价方法的应急物流能力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0,6(11):55-57. [14]林远明,卓建仙,杨凯.基于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的应急物流能力评价研究[J].物流科技,2010,10(3):12-15. [15]王建军,刘冠中.基于地震灾害背景的县(市)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需求评价[J].自然灾害学报,2015,6(18):33-37. [16]许艾珍.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在地震灾害应急物流能力评价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13,21(7):122-126. [17]姚冠新,何杰.应急物流能力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J].商业时代,2012,23(11):11-14. [18]陈鹏,孙滢悦,张立峰,刘家福.网格尺度下的城市自然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评价研究——以四平市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11(15):22-27.
|